西撒哈拉
1. 摩洛哥不願意對西撒放手,也企圖透過移民來改變西撒人口成份。
2. 西撒族群沒有共識,內部也有分歧,好像阿爾及利亞支持的Polisario。
巴勒斯坦
以色列反對巴勒斯坦立國,美國也大力加以阻止。
http://www.campus.org.tw/public/cm/cm12/2005/0512-6.htm
西撒哈拉的獨立背景
摩洛哥亦展開對此塊土地主權的宣示,該國的執政黨長期堅持,西撒哈拉是歷史中的大摩洛哥領土的一部份。它的堅持和所引發的爭議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聯合國大會在1974年要求國際法庭提供西撒哈拉法律地位的意見。次年,國際法庭作出決定,明白指出摩洛哥對西撒哈拉的主權宣示,並沒有任何的歷史聯結關係可以佐證,因此國際法庭再次判定西撒哈拉應進行公民投票,以決定其前途。
摩洛哥對此判決的反應,乃是展開所謂的綠色長征計畫,將大約三十五萬人民越過邊界遷徙到西撒哈拉境內。隨後在1975年10月,它的軍隊也進入西撒哈拉,並獲得茅利塔尼亞的聲援。接著,西班牙和摩洛哥及茅利塔尼亞又簽署了秘密的「馬德里協議」,同意在1976年2月結束殖民統治後,將西撒哈拉的行政權轉移給這兩個國家。
這樣的安排當然不會被Polisario所接受,因此西班牙撤出之後,它就宣佈成立撒哈維阿拉伯民主共和國(Sahrawi Arab Democratic Republic,簡稱SADR),並陸續獲得非洲、拉丁美洲和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正式承認。在宣佈獨立後的前五年,就有超過四十個國家和它建交,隨後又逐年增加,到1990年代初期時已超過七十個邦交國。
在武裝革命方面,雖然Polisario獲得了阿爾及利亞的經濟、外交和軍備的援助,卻無法與摩洛哥及茅利塔尼亞對抗,被迫撤退到阿爾及利亞的汀鐸夫(Tindorf),並以其為基地,展開對這兩個新的殖民國之戰爭。1978年茅國發生軍事政變,無心再與Polisario周旋,因而簽署和約退出西撒哈拉。不過,原先為茅利塔尼亞所佔領的土地,卻立刻被摩洛哥所接管。該國並於1980年築起長達兩千英哩,被稱為是撒哈拉長城的沙丘防禦工事,並加裝鐵網,埋設地雷,將Polisario阻擋於城外。隨後的十年中,摩洛哥和Polisario各有斬獲和突破,卻無法徹底擊潰另一方。
〔略〕
延宕中的公民投票
由於摩洛哥對公民投票的結果並沒有太大的信心,因此長期以來它就希望藉著移民來增加親摩洛哥立場的公民人數。不過,要增加人數並使其具有公民投票的資格需要時間,因此摩洛哥不斷延遲舉行公民投票,希望經過較長一段時間的移民後,在舉行公民投票時,能有獲勝的機會。因此即使1988年後,聯合國又通過了二十多個有關西撒哈拉的決議案,但在未獲得摩洛哥的配合下,西撒哈拉的定位仍然陷入膠著狀態,無法進行。
另一方面,Polisario堅持,無論摩洛哥預備如何認定具有選舉資格的公民,它只接受以1974年西班牙所做的戶口普查為基準所進行的公民投票。不過,在本身已於1991年簽署和平協議的情況下,Polisario並沒有足夠的理由繼續進行武裝抗爭,而是希望透過外交的努力儘早促成公民投票的實現。不過,摩洛哥在美、法等大國的支持下,完全無視聯合國的決議,使得預定舉行的公民投票一再延宕。
〔略〕
結語
西撒哈拉自1975年以來,就長期為獨立建國而努力。它的領土有三分之二被摩洛哥佔領,卻能在阿爾及利亞設立政府,維持其國際政治的運作。雖然撒拉維阿拉伯民主共和國(SADR)已獲得七十多個國家的承認,並且是非洲聯盟(AU)的會員國,但卻因為摩洛哥的阻撓,而無法成為聯合國的一員。儘管它的邦交國超過世界國家總數的三分之一,但卻沒有任何一個西方大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義大利、澳大利亞)或其他強權(中國大陸、俄羅斯、日本)願意承認它的主權。摩洛哥並非重量級國家,但卻能夠讓這些西方國家和世界強權枉顧民族自決的原則,姑息摩洛哥的非法佔領。
http://www.takungpao.com/news/world/2011-09-09/942519.html
美國明確表示將否決巴勒斯坦加入聯合國要求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維多利亞‧紐蘭8日明確表示,美國將否決巴勒斯坦到聯合國安理會尋求正式會員國身份的要求。
紐蘭在當天的例行記者會上説,美國反對巴勒斯坦在聯合國尋求建國的舉動,美國認為巴勒斯坦建國只能通過談判實現,美國的立場不應該讓人感到意外。她説:“如果聯合國安理會就此舉行投票,美國將行使否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