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堡」是德文「burg」的音譯,與俄文音譯的「格勒」阪「斯克」一樣,是「城市」的意思。
聖彼德堡是 Saint Petersburg 的中文譯名,不過即使有城堡的意思,這個名稱跟其作為港口城市並不存在任何衝突。
而事實上聖彼德堡是被建築成一個要塞城市,以防止來自海上主要是瑞典的攻擊。
http://www.people.com.cn/BIG5/shizheng/252/10778/10788/20030526/1000790.html
據法國《費加羅雜志》文章,1703年,當彼得大帝作出要在涅瓦河河口建一座城市的決定時,人們都驚呆了。在波羅的海附近荒涼的沼澤地帶建一座城市,這在當時是難以想象的。人們更難以想象這樣一座城市會長期存在下去。然而,3個世紀過去了,作為俄羅斯歐洲部分象征的聖彼得堡卻依然存在。它的長期存在証明,當時被視為瘋狂的這一沙皇構想是有道理的。
彼得大帝要在那裡建一個要塞,以鞏固他在波羅的海地區的戰果、對付桀驁不馴的瑞典人、防止瑞典人從海上發起進攻嗎?他要使這個建於荒涼地帶的要塞今后成為他的國家的首都嗎?1703年5月,要塞已基本成形,他在城外修建了一座供他個人使用的小木房。這表明,他要使這個城市成為國都。
工程的開始階段有一個傳說,說這座城市的具體修建地址是根據一隻鷹的指示確定的。那隻鷹暗示,聖彼得堡將成為一個強大的帝國中心。
但彼得大帝親自領導艱巨的城市修建工作。波羅的海附近是沼澤地,那裡沒有能提供木材的森林,也沒有能提供石料的採石場,所需要的木材和石料都必須從遠處運來。在這之前,首先必須把沼澤裡的水排干。
彼得大帝從國外請來建筑專家,讓這些專家把知識傳授給俄羅斯人。龐大的施工隊伍是由農奴和士兵組成的。這項工作與其說是一項正常的建筑工作,還不如說是一種苦役。許多人死於這種“苦役”,逃跑的人也很多,當局便不斷從農奴及民眾中抓來新的勞動力填補施工隊伍。
起初,工程以木材和土方為主要建筑材料,但漸漸地,石料成了主角。從1710年開始,被強迫遷入該城的居民每個人必須提供100塊石頭,其他每個進城的人也必須帶入一些石頭。逐漸修建起來的這座城市面向大海。按照彼得大帝起初的計劃,它必須取代阿爾漢格爾斯克成為整個俄羅斯面向歐洲的商業中心:彼得大帝的雄心是“促使”俄羅斯成為歐洲國家。
修建了聖彼得堡以后,還必須充實這座城市的人口。沙皇頒布了一系列敕令,規定莫斯科的某些社會階層或行業的人(如軍人與商人等)必須移居聖彼得堡。這是一種令人恐懼的移居,因為聖彼得堡草創不久,經常受到火災和洪災兩大災害的威脅。但是,盡管住在這座城市裡很危險,該城的居民卻在漸漸地增加:1725年為4萬人,1750年達9?5萬人,1800年便增加到22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