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問統一或獨立很難得到滿意解答.台灣的未來, 非統即獨. 大概沒第三種選項了. 但即便如此, 無論那一選項, 都應先讓民眾了解它的內容及具體方案, 才有所謂贊成或不贊成.主張統一的人, 總得說明統一的條件是甚麼, 甚麼前提之下統一, 何時統一.
若統一的結果, 是一國兩制, 則保證沒有一個台灣人會贊成.
主張獨立的人, 總得要說明獨立的理據何在, 甚麼條件之下獨立, 何時獨立, 具體行動綱領為何等.
若獨立的結果, 需面對不可預期的嚴重後果, 則保證支持的人會再猶疑.
說真點, 台灣無論藍綠, 獨立才是最佳選項--如果能夠和平獨立的話. 可惜國內外情勢對我並不有利, 欠缺可獨立的條件. 內有中共的武統威脅, 外有美日態度的不確定. 必需務實地以一中原則, 與中共展開各項交涉, 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台灣的利益.衡量台灣的整體實力, 我認為統一是較可行的選項, 成本最低, 爭議最少.
但統一不等於兩岸政權馬上合而為一 , 而僅僅是經由政治協商, 簽署協議,確認兩岸仍在一中國體之內, 主權尚未切割. 而政權分治的態勢, 兩岸兩個政府互不為對方最高權力的現狀則應予承認事實.
大部份台灣人排斥統一, 深怕統一就是馬上歸併入大陸受其統治, 更多是由於對中共政權的不信任. 這方面, 亦唯有中共展現誠意, 並詳為解釋: 統一不等於受我管轄, 亦不等於一國兩制. 它僅是主權不分裂的再次確認而已. 但到目前,還沒看到中共有何表態. 有的話, 就是照江八點胡六點再一次照本宣科, 和平統一, 一國兩制. 這種比現況還不如的統一條件, 當然是無人問津.
好比您要買一件東西, 出價太低, 賣方根本不理您. 他未必不肯賣, 您卻沒有更好的出價. 所以交易沒成功!!
所以我認為, 統一的條件應該是: 主權共享, 治權分立, 代表權分別行使. 兩岸政府政治地位對等, 否決任何矮化性安排. 唯有這樣, 台灣不吃虧, 大陸亦不吃虧.
P.S.
兩岸問題的癥結, 爭來爭去, 其實就是代表權問權. 代表權問題解決了, 百分之九十的兩岸政治難題就解決了. 任何統一方案, 必需考慮台灣的專屬代表權, 能夠以官方關係與他國來往, 保持正常的外交空間. 如此則可望有滿意結果.
民進黨两把刀殺傷台灣心臟:1.國庫負債累累2.凍僵台灣工業競爭力老國民黨執政有不少毛病必須改,但是他們留下两個非常寶貴的實力:1] 國庫健全 2] 工業競爭力四小龍最強 30年來在南部最常聽民進黨的一句話:國民黨不愛台灣不建設台灣 自從更多的民進黨當選各縣市長議員,立委.各地民進黨開始拚命用錢,亂搞建設,現在國庫負債累累. 呂秀蓮:美無力保台 要有心理準備 除了美國無力保台的外憂,呂秀蓮也提醒,台灣的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債務也問題重重,帳面上與隱藏性的加起來共約新台幣21兆。她擔心,這些內外性的問題加起來,蔡英文就算當選,做起來也會很辛苦。 [21兆台幣相當於台灣GDP的140%與希臘債務不分上下]歐盟亂成一團因為國債太多.希臘没錢開始減薪,裁員,退休金發不出來開始削減.還有通貨膨脹.台灣不是歐盟怎麼辦?????別忘老蔣在大陸就是因為用錢太多,通膨太大,民不聊生,所以敗退台灣來. 在工業上民進黨執政8年韓國工業突飛猛進台灣上兆產值工業遠遠被韓國抛在後頭.以下新聞:全球最大DRAM模組廠金士頓創辦人孫大衛指出,台韓都以代工起家,但台灣因為是以中小企業為主,沒有國際級大型企業存在,所以一旦像金融海嘯一樣出現不景氣,企業遇到不賺錢或大賠錢的一天,三星可以挖東補西,但台灣DRAM廠卻沒有這樣子的能力。孫大衛也指出問題,韓國DRAM廠也在2000年時遇到大問題,當時海力士一度出現破產危機,但最後是靠韓國銀行團的支持度過難關,但台灣銀行卻不會拿錢出來支持DRAM廠。台灣DRAM廠就算有雙A當作產能出海口,但是現在,沒錢也沒自有技術,已經無法與有錢有技術的美、日、韓等大廠競爭,也就是說,台灣DRAM廠已經沒有在DRAM市場立足的空間了。 同樣面板業也碰到韓國的強勢競爭虧損累累.其實民進黨執政奇美游董早就提醒過,可是人家聽不進去.所以才會有現在的的後果.某家背光模組廠憂心地的說,友達已連虧四季、奇美電連虧五季,這慘況比○八年金融風暴時更糟。面板廠重談付款條件是預期中的事。當面板廠開始拖欠貨款,一線供應鏈廠商或許還可撐到明年上半年,但二線供應鏈恐在農曆年前就會出現倒風;如果景氣還不見底,面板產業鏈恐出現連鎖倒閉危機。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產業凍了8年自然要好……難,時機已過如果留心看你會發覺更可怕的在後頭………大陸工業的崛起.民進黨執政8年下來大陸工業由後頭猛追上來,幾乎包含台灣所有工業請問台灣工業如果被大陸工業趕上還有什麼可以拚???企業收入減少代表政府歲入減少………國債只有越來越大當然高失業率也跟著來.企業為什麼要卡位大中華就是因為這原因 30年來民進黨都是意識形態作祟,一直在內耗台灣實力.忘了台灣是靠工業生存.工業要生存必需放眼天下包括大陸.我們必須早早進入大陸搶人才,市場……『蘭奇:宏碁該擴大投資軟體,並走出台灣2011/05/11 07:36以宏碁來講,蘭奇認為公司的工程師人數應從300或400人擴大到1,000人,且研發重點應放在軟硬體整合。問題是,蘭奇認為台灣目前缺乏宏碁需要的軟體人才。他表示:「宏碁最大問題在於,要在台灣擴充軟體實力是不可能的。我們應走出台灣,無論是到中國、印度,或到美歐都好,只要當地具備軟體資源與軟體專業技術就行。」蘭奇談他的離去。在這則報導中,蘭奇強調,他在宏碁執行的是「全球化不是去台灣化」,宏碁必須超越台灣,運用全球有影響力的資源。蘭奇也表示:幾年之後,人們會知道誰的決定是錯的!』*宏碁今年大虧,大陸聯想今年獲利豐厚,同時把宏碁世界排名擠到後頭 太陽能產業淘汰賽 鳴槍 最大太陽能市場 的德國,繼昔日龍頭Q-Cells宣布尋找買家後,另一家大廠Solarworld則在上周宣布關閉美國加州1座工廠和德國的部分生產線,似乎隱隱嗅到產業淘汰賽正式鳴槍。 「中國大陸需要什麼,就去做;中國大陸做些什麼,就要避」-這句話在幾年前還被不少「大台灣主義者」嗤之以鼻,很不幸的,隨著全球經濟版圖的挪移轉變,這兩年益發彰顯其準確性。 以去年底還是「當紅炸子雞」的LED產業來看,在中國大陸官方「買一台、送一台」的政策補助下,已經蒙受前所未見的壓力;在風電方面,大陸業者從5~6年前才剛崛起,去年風電機組發電總量就已經攀到世界第一。 至於太陽能產業,大陸發展的速度比台灣還要早,優勢更明顯!…………大陸去年躋身全球最大的太陽能製造基地,今年全球市佔率預估將超過5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