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題本!何謂票擬?何謂貼紅?

2011-11-08 8:38 pm
明朝題本!
何謂票擬?
何謂貼紅?

回答 (4)

2011-11-09 6:46 am
✔ 最佳答案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1/61z/61z06/61z0617.htm
批紅亦稱批朱,是明代皇帝對章奏文書的批示,因通用硃筆,故名。後漸由宦官代行。洪武時,規定內臣不准讀書識字。宣德時,立內書堂,教小內使讀書,宦官漸准通文墨。凡每日章奏文書,徐皇帝親批數本外,皆由司禮監掌印、秉筆、隨堂太監分批。初定遵照內閣票擬,只有字蹟偶誤者,方得改正。其後皇帝不問政事,宦官即以此代傳帝命,恣意行事。

http://subject.skhlkyss.edu.hk/chist/ALchistclassroom/new_page_14.htm
宣宗開始命內閣學士用小票墨書,具陳意見貼於奏疏表面,由皇帝裁奪,謂之「條旨」,又稱票擬,如皇帝同意,即以書照條旨批出,但遇大事,猶命大臣面議。
2014-10-29 6:11 a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qaz331.pixnet.net/blog
2011-11-09 8:05 pm
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使中國長久以來的宰相制度就此消失,政治權力更加集中。既然政治權力向皇帝集中,擁有高度政治權力的皇帝,同時也背負了高度的政治義務。沒有了宰相,原本屬於宰相的權力回到了皇帝手中,同時原本屬於宰相的義務並不會隨著宰相制度一同消失。所有需要宰相決定的國政大事,現在開始都要由皇帝來決定。宰相做累了,可以請假,可以換人;皇帝做累了,睡一覺起來還得繼續做。這種工作量落在朱元璋身上,自然問題不大。對朱元璋而言,他只怕事情太少,從來不擔心事情太多,因此在朱元璋時期,不會有任何的問題,可是明朝的每一個皇帝並非個個都是朱元璋。何況朱元璋自己都有點受不了而建立了內閣體制,更遑論後來的皇帝,於是權力開始被皇帝自己分出去,讓工作量可以下降。首先被分出去的是『票擬權』。上至六部,下到地方督撫,若有事報告大多都要靠寫奏章的方式。明帝國的疆域不小,每天所發生大大小小的事情,寫成奏章堆積起來,不壓死人也足以嚇死人,於是內閣開始取得閱讀奏章的權力。但是看過奏章之後總要有些『表示』,所以內閣必須針對奏章的內容提出意見供皇帝決策上的參考。這樣一來,皇帝就不需要每份奏章都要完整閱讀後才能做決定,工作量也會相對的比較輕鬆。因為內閣將意見寫在一張小紙條上,然後附在奏章之上,所以就稱之為『票擬』。雖然內閣大臣可以就奏章的內容『指手畫腳』地提出建議,但最終決定權仍在皇帝身上,若是皇帝不同意你的意見,票擬寫的再多也沒用,這個最終的決定權就是『批紅』。明朝的皇帝透過票擬與批紅的方式,將政治權力牢牢地掌握在手中。只可惜,批紅在不久之後也被皇帝給分出去了,而獲得這項『最終決定權』的便是太監。一旦擁有『票擬權』的內閣大臣與擁有『批紅權』的太監聯合起來,就會形成凌駕皇權的權臣,這也就是明朝權臣眾多的主要原因。
2011-11-08 8:53 pm
不是叫貼紅,是叫批紅

明朝時期,官員向皇帝上書,要先送內閣,由內閣輔臣做出初步的處理意見,叫做「票擬 」,再交給皇帝批閱。皇帝用朱筆(紅筆)在奏章上批示,叫做「批紅 」。
閣臣中只有首輔(又叫首揆)才有票擬權,次輔、群輔只能參論而已。
明朝內閣大學士究與歷朝的宰相不同。明朝至朱元璋洪武十三年罷相後,中央官制不設宰相,改設內閣。內閣中最德高望重為首輔,權限遠較宰相小,只能算是秘書長一類的官職,並無實權。

參考: 維基百科


收錄日期: 2021-04-20 11:47:5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1108000015KK0268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