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如何評論國府與蘇聯簽署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2011-11-07 11:32 pm
中共如何評論國府與蘇聯簽署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中共如何評論雅爾達密約對中國所造成的傷害蘇聯與國府簽署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是否形同出賣中共

回答 (2)

2011-11-08 8:02 am
✔ 最佳答案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1945年8月14日中華民國政府代表王世杰和蘇聯政府代表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簽訂,此條約最大要點是關於外蒙古主權問題,換文內容為:「鑑於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獨立願望,中華民國政府同意,將在日本戰敗後舉行公民投票以確定外蒙的獨立」,並同意「蘇聯出兵擊敗日本後,在蘇聯尊重東北的主權、領土完整;不干涉新疆的內部事務;不援助中共」等條件下,允許將依公正之公民投票的結果決定是否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

1945年10月20日外蒙人民在被蘇聯操控的外蒙當局監視和控制下舉行公民投票,結果顯示97%的公民贊成外蒙古獨立。中共如何評論國府與蘇聯簽署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1945年9月27日,毛澤東對路透社駐重慶記者甘貝爾的12個問題中的第6個問題:中共對中蘇條約的態度如何?

毛澤東表示中共方面完全同意中蘇條約,認為此條約有助於中俄兩國友好,甚至有助於遠東與世界的和平。1949年10月蘇聯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邦交,且於1950年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將該條約取代之。

而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於1949年10月承認已淪為蘇聯附庸的蒙古人民共和國,並與該國建交。

蘇聯與國府簽署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簽訂緣由

1945年,美國鑑於在太平洋反攻時,尚未取得決定性勝利,且原子彈尚未測試成功,預估要全面擊潰日本,需犧牲一百萬美軍與五十萬英軍,因此羅斯福與邱吉爾,會同史達林,於1945年2月雅爾達會議中,要求蘇聯在對德作戰勝利後,對日宣戰。

為此史達林在會議上開出若干條件,其中攸關且出賣中國權益者如下:在德國投降、歐洲戰爭結束後二至三個月之內,蘇俄依據以下條件協助同盟國參加對日戰爭: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現狀須予維持。對1904年由於日背信攻擊(日俄戰爭)所受侵害的帝俄舊有權利,應予恢復如左:(a)庫頁島南部及其鄰近的一切島嶼均須歸還給蘇俄;(b)大連商港國際化,蘇俄在該港的優越權亦須與保證;蘇聯之租用旅順港口為海軍基地,也需予恢復;(c)對擔任通往大連之出入的中東鐵路、南滿鐵路,應設立中蘇合辦的公司,以共同經營之。經諒解,蘇俄的優先權益須與保證。而中國須保持在滿洲全部主權。千島群島須交予蘇俄。上述有關外蒙古及東北的港灣與鐵路等協議,須徵求蔣中正委員長之同意,依史達林之提議,美國總統將採取措施,取得該項同意。而中國方面在六月由繼任杜魯門總統於接獲賀浦金斯報告後,於六月九日在白宮會同代理國務卿格魯(J. Grew) 約晤宋子文舉行商談方才得知,而美方則對中國以『維護世界和平』為由施壓,要求對俄談判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中共如何評論雅爾達密約對中國所造成的傷害無任何評論 僅國民政府對此會議做出評論

雅爾達會議的後果

雅爾達會議是二戰歐洲戰事結束以前以及羅斯福總統去世以前最後一次重要會議。

東歐大部分地區的納粹軍隊,已經被紅軍消滅了,所以史達林有條件和美英談判,結果蘇聯在東歐得到一個夢寐以求的緩衝區。

過程中, 一些小國的利益因為要保持盟軍內部的穩定而被犧牲了, 代表一些波羅的海國家:拉脫維亞、立陶宛 和愛沙尼亞 將繼續被蘇聯統治。對於國民政府而言,雅爾達會議迫使國民政府被迫與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允諾外蒙古在戰後進行公民投票以決定其前途。

最後公民投票結果為100%贊成獨立。

1946年1月,國民政府通知庫倫方面,同意其獨立。

中國首腦蔣介石沒有被邀請參加會議。

一方面,史達林向來討厭蔣介石,另一方面,也有學者認為羅斯福此時對蔣介石失去了信心。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B%85%E5%B0%94%E5%A1%94%E4%BC%9A%E8%AE%AE 雅爾達會議

是否形同出賣中共

部分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都是處於有利的優勢 部分過程中從頭到尾只有國民政府被出賣 如:中華民國政府提出的控蘇案(蘇聯違約)等


2011-11-08 6:04 am
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fmprc.gov.cn/chn/pds/ziliao/wjs/2159/t8962.htm
《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締結


  建國初期,新中國同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和其他一些友好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中國公開宣布站在社會主義一邊。
  中蘇建交後,兩國關係中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就是如何處理舊中國同蘇聯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以便在變化了的情況下,重新確立中蘇關係的指導原則和法律基礎。毛澤東主席于1949年冬去蘇聯訪問時向史達林建議:中蘇應簽訂一項新的條約,以取代舊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蘇聯方面表示同意。
  隨後周恩來總理率領中國政府代表團赴蘇進行談判,雙方于1950年2月14日在莫斯科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等文件,兩國外長互換了三個照會,聲明1945年8月14日蘇聯政府同中國國民黨政府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及各項協定廢止。
  《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包括前言和六個條款,有效期三十年,主要內容是:締約國雙方保證共同盡力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間接在侵略行為上與日本相勾結的任何國家之重新侵略與破壞和平。一旦締約國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與日本同盟的國家之侵略,因而處于戰爭狀態時,締約國另一方即盡全力給予軍事及其他援助;締約國雙方均不締結反對對方的任何同盟,並不參加反對對方的任何集團及任何行動或措施;雙方根據鞏固和平和普遍安全的利益,對有關中蘇兩國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國際問題,均將進行彼此磋商;雙方保證以友好合作的精神,並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及不幹涉對方內政的原則,發展和鞏固中蘇兩國之間的經濟與文化聯繫,彼此給予一切可能的經濟援助,並進行必要的經濟合作。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締結,對保障雙方的安全,維護遠東和世界和平,加強中蘇人民的友誼和促進兩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都有重大意義。






http://www.chinareviewnews.org/doc/1012/0/4/1/101204144.html?coluid=6&kindid=26&docid=101204144&mdate=0120120830
檔案解密:中方從蘇聯手中收回旅順港始末


圖片參考:http://webpic.chinareviewnews.com/upload/201001/20/101204162.jpg
  1954年9月25日晚,也就是代表團出發前兩天,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伏羅希洛夫在看到相關文件後,突然表示反對。赫魯曉夫和米高揚對此十分驚訝,決定第二天上午召開主席團會議。 

  1955年的元旦剛過,駐扎在中國旅順口的蘇軍向新中國交還旅順海軍基地的序幕就拉開了,到當年5月底蘇軍撤離完畢,旅大地區半個多世紀一直由外國人統治和管轄的歷史終於結束。本文援引近年來解密的中蘇檔案還原了這段歷史。

  新中國領土上最後一個外國軍事基地

  旅順口是舉世聞名的天然良港,清政府於1880年開始建造旅順港,費時10年,耗銀430多萬兩。1895年甲午戰爭後,清政府割讓了遼東半島,但隨後發生 “三國干涉還遼”事件,日本被迫讓清政府以3000萬兩白銀的代價將其贖回。然而,沙俄卻乘人之危,借口保護中國,於1897年12月強占了旅順、大連。8年後,沙俄在日俄戰爭中敗北,旅順口又被日軍占領。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前夜,蘇聯以恢復沙俄時期俄國在中國東北的權益為條件,出兵遠東。1945年8月,蘇聯政府與蔣介石政府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條約規定:旅順口作為純粹的海軍基地,僅由中蘇兩國艦船使用,為期30年。

  在蘇軍占領旅大基地的過程中,先行進入東北的中共軍隊始終配合蘇軍行動,以保證旅大地區成為一塊受蘇聯保護的革命根據地。在整個解放戰爭期間,旅大地區為支援全中國的人民解放事業作出了極大貢獻。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在人民政府的領導下,中國廢除了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的一切不平等條約,收回了所有外國列強在中國大陸的租借地,收回旅大基地一事逐漸提上了新政權的議事日程。此時,駐守在旅大地區的蘇軍部隊,總計約30萬人,分別駐扎在旅順、金州等地區。

  1949年底,毛澤東主席出訪蘇聯,要求廢除舊約,簽署新的中蘇條約。最初,斯大林表示反對,認為蘇聯租用旅順口30年“在形式上不能改變”,但可以發表一個蘇聯同意撤軍的聲明。後來,在毛澤東的強烈反對下,斯大林讓步,同意簽訂新的《中蘇同盟條約》。經雙方討論確定:蘇聯政府解除對旅大地區的軍事管制,並將行政權力移交旅大地方政府。同時規定,締結對日合約後,但不遲於1952年底,蘇聯軍隊撤出旅順海軍基地。

[略]

  整個移交工程很浩大,但歷時5個月的交接總體上是很順利的,中蘇友誼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加強。但是,由於蘇聯方面想在旅大修建紀念日俄戰爭的紀念碑,雖然最終尊重中方意見,不再修建,但也給中方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來源:環球時報)


收錄日期: 2021-04-11 18:50:2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1107000016KK0386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