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的功與過??

2011-11-08 5:11 am
有人知道武則天的功與過嗎??

回答 (5)

2011-11-08 6:39 am
✔ 最佳答案
武則天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a/A_Tang_Dynasty_Empress_Wu_Zetian.JPG/200px-A_Tang_Dynasty_Empress_Wu_Zetian.JPG
概要 姓名 武曌 。評價對於武則天,從唐代開始,歷來有各種不同的評價,角度也各不相同。唐代前期,由於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孫,並且儒家正統觀念還沒完全佔據統治地位,所以當時對武則天的評價相對比較積極正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司馬光所主編之《資治通鑑》,對武氏嚴厲批判。到了南宋期間,程朱理學在中國思想上佔據了主導地位,輕女的輿論決定了對武則天的評價。譬如明末清初的時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評價武則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惟不可否認的是,武后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範、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亦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武則天對歷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武則天對歷史發展做出的第一個貢獻是,她打擊了保守的門閥世族。武則天被立為皇后以後,把反對她做皇后的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一個一個的都趕出了朝廷,貶逐到邊遠地區。這對於武則天來說,是殺雞儆猴,但這些關隴集團和他們的依附者,在當時已經成為一種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們趕出政治舞台標誌著關隴集團從北周以來長達一個多世紀統治的終結,也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條件。第二是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武則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建議「勸農桑,薄賦役」。在她掌權以後,又編撰了《兆人本業記》頒發到州縣,作為州縣官勸農的參考。她還注意地方吏治,加強對地主官吏的監察。對於土地兼并和逃亡的農民,也採取比較寬容的政策。因此,武則天統治時期,社會是相當安定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戶口也由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的380萬戶增加到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的615萬戶,平均每年增長0.721%。這在中古時代,是一個很高的增長率,也是反映武則天時期經濟發展的客觀數據。第三個貢獻是穩定了邊疆形勢。武則天執政後,邊疆並不太平。西方西突厥攻佔了安西四鎮,吐蕃也不斷在青海一帶對唐展開進攻。北邊一度臣服的突厥叛亂並且和東北的契丹一直打到河北中部。武則天一方面組織反攻,恢復了安西四鎮,打退了突厥、契丹的進攻,同時在邊地設立軍鎮,常駐軍隊,並把高宗末年在青海屯田的做法推廣到縣甘肅張掖,武威、內蒙古五原和新疆吉木薩爾一帶。以溫和的文化政策,接納多元文化的發展。對在屯田工作上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婁師德,武則天特更致書嘉勉。書中特別指出,由於屯田,使得北方鎮兵的糧食「數年咸得支給」。第四個貢獻是推動了文化的發展。唐人沈既濟在談及科舉制度時說到:「太后頗涉文史,好雕蟲之藝。」「太后君臨天下二十餘年,當時公卿百辟,無不以文章達,因循日久,浸已成風」。沈既濟的這些話包含了豐富的內容。一是武則天重視科舉,大開志科。有一次策試製科舉人時,她親臨考場,主持考試。二是當時進士科和制科考試主要都是考策問,也就是申論。文章的好壞是錄取的主要標準。三是武則天用人不看門第,不問你是否是高級官吏的子孫,而是看你是否有政治才能。因此特別注意從科舉出身者中間選拔高級官吏。科舉出身做到高級官吏的越來越多。這就大大刺激了詩人參加科舉的積極性,更刺激了一般人讀書學習的熱情。這就是沈既濟所說的「浸已成風」。開元、天寶年間「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恥不言文墨焉」的社會風氣,就是從武則天時期開始的。正是文化的普及,推動了文化的全面發展。著名的詩人和文學家崔融、李喬都是這個時期湧現出來的。雕塑、繪畫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另外武則天也有不少負面評價,其主政初期,由於大興告密之風,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加上後世史學家不齒於她違反傳統的禮教,身為女子,竟然擁有不少男性嬪妃(稱為「男寵」),也公開與多名男性歡好,不以為恥,所以史書內都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直斥其陰險、殘忍、善弄權術,與中宗時韋后之專政,合稱為武韋之亂。但趙翼為武則天的私生活辯護,說:「人主富有四海,妃嬪動千百,后既為女王,而所寵幸不過數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后初不以為諱,而且不必諱也。」宋代洪邁在《容齋隨筆》說:「漢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謂不明」,清代趙翼謂其為「女中英主」。
參考: 料理達人BOSS的智慧
2014-06-26 11:53 a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candy5660601.pixnet.net/blog
2011-11-08 6:15 am
請人代查資料,非關知識交流!
2011-11-08 5:39 am
唐玄宗的「開元之治」部份政績是繼承於武則天的治績。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4/42/42c/42c01/42c0101.htm
武則天當皇帝共十五年之久,實際執政五十年。其間雖有重用酷吏、濫施刑戮等劣蹟,但總的來說尚能安定民生、任賢納諫,使唐朝之盛世繼續發展,可謂「女中英主」。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正月,武則天病重,宰相張柬之帶兵入宮,逼她傳位給中宗李顯,中宗上母后武氏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二月,復國號為唐。是年十一月,則天帝駕崩,改稱「則天大聖皇后」。
武則天雖是女子,但其才幹絕不比歷史上任何一位男性皇帝為弱,在她治下,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諸方面,仍屬於上升的黃金時代。常聽人說:「女性能頂半邊天。」武則天卻一度頂起整個天、立著整個地,足有五十年之久,不愧為女中英雌。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4/42/42d/42d01/42d0101.htm
開元年間,玄宗政績粲然可觀,史稱「開元之治」。這是唐朝社會經濟和國力發展臻於極盛的時期,它承繼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的治績,使唐朝的國勢發展到巔峰。



http://www.chiculture.net/php/frame.php?id=/cnsweb/html/0109
品評則天
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可謂奇特女性,歷來人們對她褒貶不一,毀譽並至。綜觀千多年來的評論,大致是:其子孫中宗、睿宗、玄宗在位時,武則天還保持了尊崇的地位,文人李白的《上雲天》詩中,「中國有七聖」,武則天仍是其一。安史之亂後,李唐王朝日漸衰微,所謂女禍誤國的議論漸興。到宋明理學,綱常說教日益泛濫,世人對武則天的評價也就更壞。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歐陽修等撰成《新唐書》,說「武后自高宗時挾天子威福,脅制四海」,又「逐嗣帝,改國號」,有莫大之罪。但仍為武則天列傳又立本紀,是謂遵循春秋筆法:「不沒其實,所以著其大惡而不隱」。到朱熹為《資治通鑒》作綱,對武則天已是橫加撻伐。明代思想家李贄將武則天私德與政績分開,評論獨樹一幟。而明人張溥卻將「女寵」列為「唐室三大禍」之首。到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更是憤世嫉俗,將所有的亡國恨遷怒於武則天,罵其是「嗜殺之淫嫗」,有「滔天之罪」。與宋代以降文人對武則天的攻擊咒罵截然不同的是,民間老百姓另有一種懷念,這從乾陵「無字碑」和四川廣元的則天廟的紀念可見一斑。
2011-11-08 5:26 am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AD%A6%E5%88%99%E5%A4%A9#.E8.A9.95.E5.83.B9

評價對於武則天,從唐代開始,歷來有各種不同的評價,角度也各不相同。唐代前期,由於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孫,並且儒家正統觀念還沒完全佔據統治地位,所以當時對武則天的評價相對比較積極正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司馬光所主編之《資治通鑑》,對武氏嚴厲批判。到了南宋期間,程朱理學在中國思想上佔據了主導地位,輕女的輿論決定了對武則天的評價。譬如明末清初的時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評價武則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惟不可否認的是,武后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範、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亦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武則天對歷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武則天對歷史發展做出的第一個貢獻是,她打擊了保守的門閥世族。武則天被立為皇后以後,把反對她做皇后的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一個一個的都趕出了朝廷,貶逐到邊遠地區。這對於武則天來說,是殺雞儆猴,但這些關隴集團和他們的依附者,在當時已經成為一種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們趕出政治舞台標誌著關隴集團從北周以來長達一個多世紀統治的終結,也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條件。第二是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武則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建議「勸農桑,薄賦役」。在她掌權以後,又編撰了《兆人本業記》頒發到州縣,作為州縣官勸農的參考。她還注意地方吏治,加強對地主官吏的監察。對於土地兼并和逃亡的農民,也採取比較寬容的政策。因此,武則天統治時期,社會是相當安定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戶口也由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的380萬戶增加到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的615萬戶,平均每年增長0.721%。這在中古時代,是一個很高的增長率,也是反映武則天時期經濟發展的客觀數據。第三個貢獻是穩定了邊疆形勢。武則天執政後,邊疆並不太平。西方西突厥攻佔了安西四鎮,吐蕃也不斷在青海一帶對唐展開進攻。北邊一度臣服的突厥叛亂並且和東北的契丹一直打到河北中部。武則天一方面組織反攻,恢復了安西四鎮,打退了突厥、契丹的進攻,同時在邊地設立軍鎮,常駐軍隊,並把高宗末年在青海屯田的做法推廣到縣甘肅張掖,武威、內蒙古五原和新疆吉木薩爾一帶。以溫和的文化政策,接納多元文化的發展。對在屯田工作上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婁師德,武則天特更致書嘉勉。書中特別指出,由於屯田,使得北方鎮兵的糧食「數年咸得支給」。第四個貢獻是推動了文化的發展。唐人沈既濟在談及科舉制度時說到:「太后頗涉文史,好雕蟲之藝。」「太后君臨天下二十餘年,當時公卿百辟,無不以文章達,因循日久,浸已成風」。沈既濟的這些話包含了豐富的內容。一是武則天重視科舉,大開志科。有一次策試製科舉人時,她親臨考場,主持考試。二是當時進士科和制科考試主要都是考策問,也就是申論。文章的好壞是錄取的主要標準。三是武則天用人不看門第,不問你是否是高級官吏的子孫,而是看你是否有政治才能。因此特別注意從科舉出身者中間選拔高級官吏。科舉出身做到高級官吏的越來越多。這就大大刺激了詩人參加科舉的積極性,更刺激了一般人讀書學習的熱情。這就是沈既濟所說的「浸已成風」。開元、天寶年間「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恥不言文墨焉」的社會風氣,就是從武則天時期開始的。正是文化的普及,推動了文化的全面發展。著名的詩人和文學家崔融、李喬都是這個時期湧現出來的。雕塑、繪畫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另外武則天也有不少負面評價,其主政初期,由於大興告密之風,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加上後世史學家不齒於她違反傳統的禮教,身為女子,竟然擁有不少男性嬪妃(稱為「男寵」),也公開與多名男性歡好,不以為恥,所以史書內都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直斥其陰險、殘忍、善弄權術,與中宗時韋后之專政,合稱為武韋之亂。但趙翼為武則天的私生活辯護,說:「人主富有四海,妃嬪動千百,后既為女王,而所寵幸不過數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后初不以為諱,而且不必諱也。」宋代洪邁在《容齋隨筆》說:「漢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謂不明」,清代趙翼謂其為「女中英主」。

2011-11-07 21:28:24 補充:
她的功與過裡面很清楚


收錄日期: 2021-04-20 11:49:4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1107000010KK0746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