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韓國經濟的發展在過去35年矚目非常,雖然光復後(1945年)韓國可利用日
治時期遺留下來的基礎設施及社會資本,不過由於朝鮮戰爭等原因,不少設
施受到嚴重破壞。戰後,朴正熙(박정희)政權實現了韓日邦交正常化
(1965年),韓國得到五億美元經濟援助,朴政權利用該經濟援助金重新建
設社會設施,為日後經濟發展奠定基礎。此外,越南戰爭(1960年-1975
年)時,韓國政府最多曾派遣五萬名士兵出兵支持美國。美國政府因此向韓
國士兵支付達十億美元傭金和戰爭採購(special procurement of war),不
但恢復了韓國國民消費水平,同時亦擴大了生產規模。1963年,韓國人均GNP只有100美元,到2005年卻超過16,000美元,增長高
達160倍。若以國民生產總值(GDP)、貿易額及出口綜合計算,韓國是全世界
第13大經濟體系。截至2005年,韓國的資訊科技產業多年來一直執業界之牛
耳,除高速網際網路服務聞名世界外,記憶體、液晶顯示器及電漿顯示屏等
平面顯示裝置和行動電話都在世界市場中具領導地位。此外,韓國造船業亦
是全球第一、輪胎業全球第三、合成纖維生產及紡織業居全球第四、汽車生
產全球第五、鋼鐵生產全球第六。
韓國今日的經濟成果,很大程度上與政府積極栽培有實力的財閥相關。長久
以來,韓國經濟均遭數個財閥家族壟斷,而這些財閥在韓戰後才建立。1995
年全國四大財閥分別為:現代集團、三星集團、大宇集團及樂喜金星集團。
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後,企業面貌已變得完全不同:一方面由於政府主導改
革使財閥失去原有依靠;另一方面,舊有財閥領導人去世,家族不和使財閥
變得四分五裂,亦是財閥集團失去昔日光華的原因。原本國家18個財閥到
2003年只餘下4個,至今該四財閥仍一直主導韓國經濟發展。韓國財閥其實源自日本戰前財閥發展模式。戰後日本財閥紛紛改革,引進嶄
新專業管理模式轉型為新一代企業集團。雖然他們不再擁有自己的銀行,但
仍然與部份銀行保持緊密聯繫,故在信貸周轉方面比較容易而渡過了亞洲金
融風暴難關。相反韓國財閥在這方面卻原地踏步,由家族掌管一切。加上金
大中上場後禁止財閥擁有私營銀行,使他們不能透過本身的銀行來分散風
險,因此在亞洲金融風暴中不堪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