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說明大唐 (隋棠) 盛世..

2011-11-01 5:17 am
如題.... 並提出結論.... 主題+結論 500字內 20點

回答 (3)

2011-11-01 7:01 am
✔ 最佳答案


唐朝
(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武德元年(618),李淵受禪代隋稱帝,定都長安,建立唐朝。貞觀元年(627),分天下為十道,曰:關內、河南、河東、河北、山南、隴右、淮南、江南、劍南、嶺南。至十三年定簿,凡州府三百五十八,縣一千五百五十一。明年,平高昌(今新疆吐魯番),又增二州六縣。盛唐開元、天寶之際,州縣數殆同貞觀,然羈縻州郡,不在此數。開元二十一年(733),又因十道分山南、江南為東、西道,增置黔中道及京畿、都畿,為十五道採訪使。復於邊地置十道節度使、經略使:安西、北庭、河西、朔方、河東、范陽、平盧、隴右、劍南、嶺南五府。其盛時疆域東至安東府(治今朝鮮平壤),西至安西府(治今新疆庫車),南至日南郡(治今越南清化),北至安北府(治今蒙古哈拉和林)。安史亂後,河西、隴右陷於吐蕃,至大中(847-860)、咸通(860-874)始復。乾符(874-879)以後,天下大亂,至為衰敗。天祐元年(904),朱全忠遷唐都於洛陽。至四年,哀帝李柷遜位於梁,唐傳二十帝,歷二百九十年(其間有武則天革唐為周十六年)而亡。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唐代中國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外關係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論者以為,唐朝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重要地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
首先,中國歷史自戰國時代以來,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等在發展過程中出現過三次高潮,即三次鼎盛局面:第一次在西漢,第二次在唐代,第三次在明清。在第二次高潮中,尤其是唐朝前期,農業生產蒸蒸日上,手工藝品日益精巧,商品經濟空前繁榮,城市生活繁華似錦。唐朝後期,江南經濟進一步發展,為以後南方經濟水平超越北方奠定了基礎。當時在政治上,先後出現了「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治」,國家統一,社會安定,呈現一派昇平景象,其成就超邁西漢「文景之治」。唐玄宗統治時期,鼎盛局面達到了高峰,甚至在文壇上也出現了「盛唐氣象」。
就當時的世界範圍來看,唐帝國也是最重要、最強盛的國家之一。歐洲的封建強國主要有法蘭克王國和拜占庭帝國,但就社會發展階段而言,他們都遠遠落後於唐朝。東方重要的國家有印度和日本。印度戒日王重新統一次大陸前後剛剛確立了封建制,可他死後次大陸隨即分崩離析,割據局面一直持續到十二世紀末。日本的「大化改新」雖然盡量模仿唐朝的制度,但改革本身卻是具有由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性質。所以,在世界範圍內,唐朝不但能夠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且屬於最先進的行列。
其次,唐代在中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壯大中也居有重要的歷史地位。中國社會經過魏晉南北朝的民族融合和文化整合,到隋朝重新實現了政治統一。但隋朝畢竟祚短,中華民族新的統一體的鞏固和發展,中國新文化的形成和繁盛,就成了李唐王朝的歷史任務。有唐歷時幾三百年,前期統一,國力強盛,疆域遼闊。高度的物質文明和高水平的文化使周邊各族增強了向心力,於是國內各民族間的接觸和交往空前發展,民族關係進一步密切。因此,唐代是繼漢代之後,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壯大、發展的又一重要歷史階段。
復次,唐帝國崇高的國際地位和輝煌的經濟文化成就,使亞洲各國乃至歐洲、非洲國家對之產生了由衷的欣羨之情,他們爭相與唐朝交往,遂使中國成為亞洲諸國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和中心,在東西方交往中發揮了顯著重要的作用。在當時的世界中,文化交流中心主要有印度、阿拉伯和唐朝中國,其中又以唐朝地位最為突出。唐代是繼漢代之後,中國歷史上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又一高峰期,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再次,唐朝正處於中國古代社會由前期向後期發生轉折的關鍵時期,從這個意義上說,唐朝也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當時社會變化的中心是:魏晉南北朝以來的民族文化環境,給傳統的中國社會造成了極大衝擊,產生了許多新的因素,世家大族衰頹沒落,一般地主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勢力空前發展。與此相應是各項制度不斷的、全面的變革更新。唐朝後期出現的很多萌芽狀態的新事物,對此後千餘年的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租庸調到兩稅法的變化,不僅是唐代賦稅制度上的改革,而是中國古代稅制由稅丁到稅產的濫觴。宋代的「二稅」、明代的「一條鞭法」、清代的「攤丁入畝」,都是唐代兩稅制的繼續和發展。中唐時期韓愈和李翱的哲學思想為宋明理學開了先河。韓愈、柳宗元所倡導的「古文運動」為宋代「古文運動」的第二次高潮奠定了基礎,寫古文之風一直持續到「五四」白話文運動的前夕。由此可見,從唐中葉開始到北宋建立,二百年間醞釀了中國古代社會的重大變化,許多新事物都萌發產生於唐代。在這個歷史轉折階段,既有舊時代衰亡中的痛苦,也有新時代來臨的曙光。
總之,唐朝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國力強盛,國際地位超邁往古,是中國歷史上繼漢代出現的又一鼎盛局面,史稱「強漢盛唐」;唐朝後期的發展又為中國古代社會的巨大變革開了先河。唐代確實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個光輝燦爛的偉大時代!
2011-11-01 5:50 am
這個疑似作業而且還錯字==
2011-11-01 5:34 am
一開始是從東漢末年開始的。
三國鼎立

東漢末年的時候,曹操挾著漢獻帝,控制北方,
則南方有孫權以及劉備稱雄,那時的曹操想要攻打南方,統一全國,所以南下攻打,和孫全以及劉備戰於赤壁,稱為赤壁之戰,但是失敗,但也因為這樣,確立三國鼎立,魏(曹魏) 漢(蜀漢) 吳(孫吳)。

赤壁之戰之後,曹操繼續經營北方,後來他的兒子"曹丕"算漢,改國號稱"魏",而劉被則是乘機奪取四川 漢中 ,而用"漢"的國號,史稱蜀國,孫權則是佔去長江 中 下游一帶,自立為帝,國號"吳",因此成立三國鼎立。

西晉的短暫統一

三國鼎立之中,漢(屬國)實力是最弱的,但是因為有諸葛亮的經營,還可以和魏對抗,但是諸葛亮死後,國是衰落,因此而被"魏"給滅了,再來魏也被權臣"司馬炎"算奪,改國號為"晉",又派兵南下滅吳,中國又歸統一,而是為了晉武帝,所以史稱"西晉"。
西晉建國後,因為政治腐敗,又封宗為王,造成諸王相互殘殺,因而有"八王之亂",這時的胡族,因此有叛變的機會。
再來因為匈奴人起兵判晉,晉帝被俘,造成"永嘉之禍",結果"司馬睿"在"建康"稱帝,史稱"東晉"

南北對峙(東進和南朝)
東晉因被權臣"劉裕"所算奪,改奪號"宋"
永嘉之禍後,北方淪為胡族統治,進入"五胡十六國"
北方"鮮卑"拓拔氏興起,建立北魏政權,而北魏政權又分北齊 北周,但是北周滅掉北齊。
後來漢人"楊堅"算奪北周,國號"隨",又南下滅"陳"。

講究身分社會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講究身分的社會,從"漢代"演變而來。
漢代經學有傳子習慣,成為精學世家,最後演變成官宦世家,所以"寒門"出身不易取的做官機會。
由"曹魏"推行的"九品官人法"助長世家大族勢力發展。
而九品官人法為政府任用官史的依據,最後演變成只問門第,不問才德,形成「上行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現象。

清談風氣與佛道思想
清談:
盛行時間:魏晉南北朝。
內容:拋開現實 崇尚玄理的談論。
三玄:周易 老子 莊子。
研究三玄的學問成為"玄學"。
佛教:
起源:印度。
傳入時間:"西漢"末年。
盛行原因:1.由於魏晉南北朝長期戰爭,宗教成為精神寄託。
     2.帝王提倡,如:漢武帝。
     3.西域僧呂來華弘法。
     4."法顯"西行求法。
最早佛寺:東和名地在洛陽建的"白馬寺"。

道教:中國本土宗教。
1.時間:東漢末年。
2.創立者:"張陵"創立五斗米道,"張角"創太平道。
3.流傳:魏晉以後融入"老莊"思想,一度成為"北魏"國教。
胡和融合與南北文化交流
1.胡人仰慕漢文化,以"鮮卑族"漢化最深。
2.北魏孝文帝的漢化:
1.遷都:"平城"到"洛陽"。
2.禁穿胡服,改穿和服。
3.進說胡語,改說漢語。
4.鼓勵胡人與漢人通婚。
5.改胡姓氏為漢人姓氏。
6.建立學校,教授"儒家"經典。
3.北魏孝文帝的政策,長期下來有助胡 漢民族的融合。
4.漢人沾染胡人"尚武"精神,如北周軍隊多為漢人。
5.土斷政策:
1.時間:東晉末年。
2.原因:東晉 南朝位增加財政收入。
3.作法:以居住地限制人民戶籍。
4.成效:北方人打破地域觀念,融入南方。
6. 胡和融合,奠定"隋唐"盛世。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7100604595
參考: 料理達人BOSS的智慧


收錄日期: 2021-04-20 11:45:2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1031000010KK0683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