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的歷史發展

2011-10-29 6:09 am
請問大大有關台鐵的歷史是怎樣的的發展
更新1:

還有蓋了台鐵後對台灣的影響 (大概敘述一下)

回答 (2)

2011-10-29 6:39 pm


http://tw.news.yahoo.com/%e5%8f%b0%e9%90%b5%e7%99%be%e5%b9%b4%e6%96%87%e7%89%a9%e9%96%8b%e5%b1%95-%e5%8a%89%e9%8a%98%e5%82%b3%e5%a5%8f%e6%91%ba%e9%87%8d%e7%8f%be%e6%ad%b7%e5%8f%b2-204314766.html
台鐵百年文物開展 劉銘傳奏摺重現歷史
  台鐵進一步指出,當中最有價值的歷史文物,主要有3件展品。包括製作年代距今90年的「台灣鐵道線路一覽圖」,走過長達98年歷史的珍貴手繪「大安溪橋成工圖」,以及由故宮博物院提供、清光緒年間台灣巡撫劉銘傳,奏請興建台灣鐵路的仿真本奏摺。
  其中民國10年由台灣總督府鐵道部發行的「台灣鐵道線路一覽圖」,素有「台鐵清明上河圖」的別稱。多年來以「密件」形式鎖在新竹站的鐵櫃中,直到去(99)年公文書檢核才發現。全圖以摺疊方式收納成47折頁,詳細記載當時的台鐵路線、橋樑、隧道、路基、坡度、車站等。
  「大安溪橋成工圖」則是19世紀末日本殖民政府建造縱貫鐵路時,針對橫跨苗栗、台中兩縣,河面最寬達1.5公里的大安溪,所設計的大安溪鐵路橋樑圖。這座橋樑採用單跨60公尺長、4.7公尺的寬鋼桁梁,全長637公尺,堪稱是當時亞洲橋梁工程中,數一數二的工藝製品。
  清光緒10年,劉銘傳就任台灣巡撫一職,由於洞悉鐵路對於國防、政治、經濟等發展的重要性,因此數次奏請清廷興築台灣鐵路。而這回展出的奏摺內容,正是劉銘傳當時草擬的興建鐵路計畫與實施綱要,不只勾勒出鐵路BOT的精神,更是台灣鐵路誕生的重要文件。

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19790
台鐵歷史悠久 發展觀光功不可沒
週休二日何處去?搭乘觀光列車環島已成為近年來國人的首要選擇之一。然而,去年十月熱鬧開動的平溪觀光列車,卻在營運不到一年的情況下,今年九月悄悄與台鐵提前解約,該班次成了台鐵例假日的加班車。即使如此,台灣鐵路局與環島旅遊聯營中心仍對未來台灣鐵路觀光持續成長抱持高度的肯定。
環島旅遊 各縣市積極參與
環島鐵路旅遊行程的構想緣起於一九九二年,前總統李登輝搭乘台灣鐵路環島一週後,認為鐵路旅遊是一項舒適性的旅遊活動,除了沿途的風景秀麗外,更具有文化之美,於是指示當時的台灣鐵路局長陳世芳,應趕緊規劃環島鐵路之旅,使民眾也能享受鐵路旅遊的樂趣。
二○○一年二月一日花蓮觀光列車在全國注目下完成首航之旅,至此,每天都定時定列開往花蓮,為台灣觀光產業創造新的里程碑。同年八月,應台東地方政府要求,該列車到達花蓮後摘除經濟艙部分,將路線繼續延伸到知本。
當時的屏東縣長蘇嘉全接著也大力推動觀光,積極參與與台鐵計畫,在西部幹線加開了一條台北到墾丁的觀光列車|「墾丁之星」,在業者的通力合作下,乘客搭火車到枋寮,隨即以大巴士接駁到墾丁和住宿飯店,在最重要的在地交通問題解決後,終於也有不租車也能遊墾丁的方式出現。
「墾丁之星」與台東知本「溫泉公主」觀光列車,推出後好評不斷,也為墾丁與知本帶來甚多觀光旅遊人潮。二○○三年為搭配觀光局客源倍增計畫,希望完成一條環島觀光列車路線,因此台鐵與台東業者合作,於去年也開了一班從高雄到台東的「南迴之星」觀光列車,如此一來,讓整個鐵路環島網絡得以串聯。


鐵路發展 顯現台灣特色
鹿潔身苦笑著說,未來在折扣的部分業者有業者的考量,不過台鐵也有台鐵的立場。台鐵畢竟是事業單位,與業者之間將來會朝商業取向,與業者談妥條件後抽取部分成本。不過,這些都僅限於計畫,真正執行面上仍有多方考量。鹿潔身希望政府在法令上能做部分的調整,他說,如果未來抽取的成本能部分回饋給員工,相信會有更多員工願意推廣觀光列車的行程,那麼,不但遊客能享受到高品質的服務與行程,業者與台鐵也能達到雙贏的效果。
誠如田治成所言,「鐵路列車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文化旅遊的一道饗宴」,台灣觀光列車是一個很有前瞻性的市場,期許未來國內旅遊能結合運動與休閒,台灣的特色在哪裡必須找出來,而城鄉之間的不同點也可以去探討與整合。政府不應該只是閉門造車的埋頭苦幹,必須與真正有實戰經驗的業者合作,因為只有業者知道哪裡有市場,哪裡適合發展新的旅遊景點,產官學三方面積極投入市場,大家共同合作才能把餅做大,創造更多的台灣奇蹟。
2011-10-29 10:12 am
答答您好------
台灣火車歷史以下是有關台北車站的介紹:

台北車站沿革

清季時期

《光緒14年興建之台北車站 》

清光緒13年(1888)6月9日 ,台北基隆間築路時,台北火車站站址設於大稻埕河溝頭(今中興醫院與塔城街附近)。

光緒14年(1888)5月14日 再由台北南下經大橋頭跨越淡水河至海山口(新莊),桃仔園迄至新竹鐵路相繼施工,於光緒19年(1893)11月修達新竹。並於光緒20年(1894)元月23日舉行通車典禮。清季鐵路,自基隆迄至新竹106.7公里 設16車站。計有基隆、八堵(今之七堵)、五堵、法返腳(汐止)、南港、錫口(松山)、台北、海山口(新莊)、打類坑(塔寮坑,今之迴龍)、龜崙嶺(龜山)、桃仔園(桃園)、中壢、頭重溪(楊梅北方)、大湖口(湖口)鳳山崎(山崎、新豐)至新竹站。

日據時期

《民國七年興建臺北站》

光緒21年(1895)6月3日 ,日清甲午之戰失利,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台灣割讓日本,從此日人據台,展建南北鐵路,於光緒21年(1895、明治28年)10月9日,自新竹以南進行路線測勘。

光緒25年(1899,明治32年)5月原經大稻程河溝頭、海山口鐵路,改經艋舺(萬華)、枋橋(板橋)、樹林、山仔橋(山佳)鶯歌石(鶯歌),接桃仔園(桃園)南下。

光緒26年(1900,明治33年)9月15日 興建台北淡水間21.2公里 鐵路,均於光緒27年(1901,明治34年)10月25日竣工通車。同日起台北站及淡法河岸線辦理整車貨運。

民國7年(1918,大正7年),日人遷建台北站站場於今北平西路現址。俟至民國29年(1940、昭和15年)6月,站房再予重建。

《民國29年興建臺北火車站》

台北站位於台鐵基起28公里628公尺 ,居台北市中心。編制等級特等站,為台鐵全線主要專辦客運大站,亦為客運業務最繁忙之車站,居全省丑上交通之樞紐。70年代台北站站場面積約廿萬平方公尺,北起28K+ 053M 南迄29K+ 541M 。站房建於民國29年(1940日據昭和15年)6月已顯陳舊。站內軌道延長為28公里 ,有六個月台,南北兩端各有天橋一座,售票窗口前站43個。後站7個,剪收票口前站24個,後站7個,大廳面積約 五百平方公尺 ,並有附設郵政、電信、銀行、餐旅等配何業務單位。依民國70年代後平時每日上下車旅客人數超過十萬人,遇有節日假期,每日高達十七萬人左右。

交通部於民國68年(1979)10月,成立「台北市區地下鐵路工程處」積極規劃,嗣至民國72年(1983)7月1日 ,設置「台北市地下鐵路工程處」由鐵路局局長兼任處長,積極推持正常營運,應先建臨時施因應,諸如:建臨時站房,切換站內股道、天橋、月台及其他種種設施後,於民國75年(1986)3月1日 起,拆民國29年(1940)日人興建之台北站舊站房,從此舊站房消失走入歷史,只以圖照為見證。

《民國78年啟用臺北火車站》

台北站為提高服務品質,不斷謀求改進各種設備,諸如:促進行車安全之號誌控制,機械聯勤改善為繼電動集中控制室以電腦控制行車。並為擴大服務旅客,於候車室裝設十五噸冷氣機十一台,彩色電視機一台,天橋裝設扶梯,資訊嚮導系統,改善剪收票口等等。民國73年(1984)9月15日 又啟用電腦售票業務,以應日益增加業務之需,以樹立服務旅客新形象。民國50年代後,國家經濟成長,台北市區發展迅速,人口激增,評鐵路貫穿市區,鐵路平道阻塞,險性叢生,經交通單位多年之研議評估,採行最高功能之包括台北站納入,興建地下鐵路方案,以解決台北市中心區交通擁塞問題。

台北火車站主體

◆歷史沿革

》舊址建於光緒13年(1887年),歷經二度改建,於民國75年臨時站啟用時拆除。

》 民國78年9月2日 遷入現址營運。

》地上6層、地下4層,主體建築長149公尺 、寬110公尺 、高48公尺 。

》 民國93年5月1日 起配合上級政策,有償撥交第1、2月台、南隧道及各樓層部份空間供高鐵營運。

◆地理位置

》位於基隆站起28公里500公尺 處。

》臺鐵東西幹線之客運總站。

》與台北市捷運系統(藍線、紅線)及未來高鐵(95年10月通車)共構,且結合鄰近長途客運、公車、計程車為全國最大轉運中心。

詳細資訊可上台北車站網站http://service.tra.gov.tw/Taipei/查詢 參考資料 http://service.tra.gov.tw/Taipei/ http://service.tra.gov.tw/Taipei/CP/10210/gottoknow.aspx

已上是台灣鐵路局的網址 建議你可以到裡面搜尋一下
參考: 網路


收錄日期: 2021-04-20 11:47:1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1028000016KK0729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