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語譯

2011-10-16 3:56 am
我本人F1,但統測要考F4文言文
請幫我把文言文轉成語譯和文言文的名稱 寫出來,THANK YOU!
不要網址


第一篇
君子 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

第二篇
任末年十四,學無常師,負笈從師,不遠險阻.每言人而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削荊為筆,刻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月而讀,暗則縛麻蒿自照.觀書有合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常以淨衣易.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


第三篇
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編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回答 (1)

2011-10-16 5:44 am
✔ 最佳答案
1.勸學---荀子君子說: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從藍草中提取的,卻比藍草的顏色還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木材筆直,合乎墨線,(如果)它把烤彎煨成車輪,(那麼)木材的彎度(就)合乎圓的標準了,即使再乾枯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是因為經過加工,使它成為這樣的。所以木材經過墨線量過就能取直,刀劍等金屬製品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檢查反省自己,那麼他就會聰明多智,而行為就不會有過錯了。
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麼高;不面臨深澗,就不知道地多麼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遺教,就不知道學問的博大。幹、越、夷、貉之人,剛生下來啼哭的聲音是一樣的,而長大後風俗習慣卻不相同,這是教育使之如此。《詩》上說:“你這個君子啊,不要老是想著安逸。認真對待你的本職,愛好正直的德行。神明聽到這一切,就會賜給你巨大的幸福。”精神修養沒有比受道的薰陶感染更大的,福分沒有比無災無禍更長遠的。

2.拾遗记任末十四歲,學習沒有固定的老師,背著書箱不怕路途遙遠,危險困阻,常常說人如果不學習,那麼憑什麼成功呢。有時靠在林木下,編白茅為小草屋,削荊製成筆,刻劃樹汁作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讀書,昏暗(的話)就綁麻蒿來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意,寫在他的衣服上,來記住這件事。一同求學的人十分喜歡他的勤學,更用乾淨的衣服交換他的髒衣服。不是聖人的話不看。快死時告誡說:“人喜歡學習,即使死了也好像活著;不學的人,即便是活著,也是庸碌無能。”

3. 鑿壁借光 西京雜記
匡衡讀書的故事,千百年來,鼓舞了不少家貧的年輕人,堅定志向走上求學之路。漢代大學問家匡衡,年輕時家境貧寒,愛讀書卻沒有錢買蠟燭照明。他於是就在牆壁上鑿了一個洞,借鄰家的燭光在晚上看書。他的家鄉有一大戶人家名叫文不識,家裏藏書豐富,匡衡就去給他家做工,不要工錢,只要求主人讓他讀他家的藏書。主人被匡衡的求學精神所感動,就把藏書借給他看。匡衡最後終於學有所成。本文將鑿壁偷光、傭工讀書兩個故事濃縮在一小段文字之內,語言極為精簡。第一節故事只用了幾句話便交代清楚,首先直接說明匡衡「勤學而無燭」,然後因「鄰舍有燭」,所以「穿壁引光」,以求達到映光讀書的目的, 事層次清晰,次序井然。第二節故事墨較多,包含了一段曲折的情節,匡衡到大戶人家要求作傭工,以換取讀書的機會,主人最初覺得奇怪,其後聽完了匡衡的解釋不禁為之感動而願意讓匡衡閱讀藏書作為工資。由這側面的描寫,讀者可以想像匡衡提出要求的態度是多麼誠懇,才能感動了主人「資給以書」。作者把事情平平道出,沒有給任何評價,但故事本身已經讓人深深的感動。這個古人勤學的經典故事,旨在告訴人們:只要心堅意誠,不畏艱難,便會克服一切障礙,達到自己的理想。


收錄日期: 2021-04-15 15:37:1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1015000051KK0085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