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沒有斷交,只是關係冷淡,蘇聯撤走所有對大陸的援助與及要大陸清還全數借款。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09/10/20/CJZH-1158870.htm
中蘇交惡失依靠
當年蘇聯全力發展軍力,在歐洲對西方壓力甚大,若紅軍大舉西進,西方常規軍力擋不住便要動用核武。中蘇交惡令蘇軍要開闢第二戰線,在中蘇邊境吸住了約1/4軍力,歐美實求之不得,故對中國態度漸有轉變。再加上美國陷入越戰泥淖而希望退出,更要與中國協商,令對華戰略由包圍(containment)轉向交往(engagement)。基辛格借訪問巴基斯坦時機,偷偷飛往北京與毛主席會面,成為中美間破冰之旅。其後中國得以進入聯合國,到70年代末中美正式建交,至今為30周年。
中蘇交惡與中美建交等重大轉變,對中國經濟發展起到巨大影響。建國之初依靠蘇聯支持發展,但到50年代末關係開始惡化,蘇聯撤走專家設備,令中國失去在建設上唯一的靠山,只好以前10年的引進為基礎自行努力,因此毛主席便提出了「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戰略,與其坐以待斃,不如盡力而為,希望能殺出一條生路。其成果竟令人驚奇,特別是「兩彈一星」的成功,更受到舉世注目:以中國的貧窮落後,在個別關鍵領域竟可躋身先進國行列,確有點奇蹟意味。
更重要的是中國被迫建立自主開發能力,令整體工農業發展均受惠,如開發出大慶油田和萬噸輪等。重要方法之一乃「反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通過各種技術轉移及模仿來試製新產品。直到今天外國都對此有戒心,如俄國對華售武,其水平不如售印度的先進,主要理由是中國的仿製力太強且有提升能力,中國製造的蘇27戰機,便比俄製的更佳。來華外資企業也不敢在中國製造一些關鍵部件,或盡量把其分割來製造,以免被窺全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