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2/25/25c/25c01/25c0101.htm
曹操在消滅袁紹勢力、統一北方地區之後,進一步想統一全中國,故積極練兵備戰,以便南下剷除其他割據力量。當時在南方比較值得重視的勢力,主要有兩股,即孫權和劉備。孫權繼承父孫堅、兄孫策之業,據守江東,兵精糧足,為曹操統一天下的最大障礙。劉備當時雖投靠荊州牧劉表,寄人籬下,但曹操老早已認定劉備是「天下英雄」,必須斬草除根以絕後患。
為了消滅孫、劉等勢力,曹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率二十萬大軍南下荊州。當時劉表病死,其子劉琮投降,使曹操輕易取得了荊州,嚴重威脅江東的孫權。而劉備亦兵敗長坂,被曹軍日夜追趕,形勢危急。劉備遂派軍師諸葛亮到江東,說服孫權,聯合雙方的力量,其同抗曹。孫權接納其計,乃以有「美周郎」之稱的周瑜為主帥迎敵,與曹操在赤壁決戰。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2/25/25z/25z03/25z0311.htm
赤壁之戰
曹操敗袁紹、破烏桓,基本統一北方後,於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陽)揮師南下,欲先滅劉表,再順長江東進,擊敗孫權,以統一天下。九月,曹軍進佔新野(今屬河南),時劉表已死,其子劉琮不戰而降。依附劉表屯兵樊城(今屬湖北)的劉備倉促率軍民南撤。曹操收編劉表部眾,號稱八十萬大軍向長江推進。劉備在長(今湖北當陽境)被曹軍大敗後,於退軍途中派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會見孫權,說服孫權結盟抗曹。
孫權命周瑜為主將,程普為副,率三萬精銳水軍,聯合屯駐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劉備軍,共約五萬人溯長江西進,迎擊曹軍。十一月,孫劉聯軍與曹軍對峙於赤壁。曹操將戰船首尾相連,結為一體,以利演練水軍,伺機攻戰。周瑜採納部將黃蓋所獻火攻計,並令其致書曹操詐降,曹操中計。黃蓋擇時率蒙衝鬥艦乘風駛入曹軍水寨縱火。曹軍船陣被燒,火勢延及岸上營寨,孫劉聯軍乘勢出擊,曹軍死傷過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將軍曹仁固守江陵。聯軍乘勝擴張戰果,孫劉兩軍分佔荊州要地。
赤壁決戰,曹操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終以弱勝強。此戰為日後魏、蜀、吳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2/25/25z/25z03/25z0313.htm
曹丕篡漢立魏
東漢末年,曹操挾持漢獻帝,統一北方。漢獻帝只是傀儡,實權由曹操掌握。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死,其子曹丕繼位為魏王,並逼早已徒具虛名的漢獻帝「禪讓」。同年十月,漢獻帝宣佈退位及將皇位「禪讓」給曹丕。曹丕故作推辭,在「三讓」之後才「答允」接受。十月二十九日,丕登壇受禪,改國號為魏,改元黃初,是為魏文帝,並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十一月一日,丕廢獻帝為山陽公。至此,歷一百九十餘年的東漢正式結束,三國時代的魏國正式建立。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2/25/25z/25z03/25z0314.htm
蜀漢建立
赤壁之戰後,劉琦死,孫權就以劉備領荊州牧,又將其妹嫁他以結歡。這樣劉備總算有了一塊根據地。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劉璋聽說曹操打算進攻漢中張魯,恐其奪取益州,自己兵力又不足以抵禦,遂用別駕張松策,派軍議校尉法正迎請劉備入蜀共取漢中。劉備留關羽守荊州,駐兵南郡,率領數萬士卒入蜀。十九年乘機襲破成都,驅逐劉璋,自領益州牧。次年漢中張魯降曹操,操派夏侯淵鎮守。二十四年,劉備攻漢中,殺夏侯淵,自稱漢中王。第二年,曹操死,其子曹丕於十月篡漢自立。劉備於次年(221年)在成都即皇帝位,是為昭烈帝(或稱蜀先主)。劉備一向以「興復漢室」為號召,所以國號仍稱「漢」,改元章武。史稱蜀或「蜀漢」。劉備以諸葛亮為丞相,許靖為司徒,設置百官。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2/25/25z/25z03/25z0315.htm
吳國建立
孫權統治東吳以前,其兄孫策已據有江東一帶。孫策死後,孫權掌政,繼續經營江東,使江東出現「士民殷富」的局面。在赤壁之戰中,孫權聯合劉備擊敗曹操,江東的孫氏政權益形鞏固。其後孫權更襲殺關羽,奪得荊州。後來魏國和蜀漢先後建立,孫權既已奪取荊州,怕兩國夾擊,主動向魏稱臣,一舉在猇亭之戰擊敗劉備。曹丕也不輕易上當,仍與孫權交兵,直至魏黃初六年(225年)曹丕三攻吳地無功而返,次年丕又病死,且吳蜀也早已修好,孫權稱帝條件已經齊備。他於吳黃武八年(229年)四月在武昌稱帝,改元黃龍,國號為吳,追尊孫堅為武烈皇帝、孫策為長沙桓王,立子孫登為皇太子。九月,遷都建業(今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