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說明隋代速亡的原因

2011-10-14 2:47 am
我不需要很長的解釋 .

回答 (4)

2011-10-14 7:01 am
✔ 最佳答案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4/41/41d/41d01/41d0101.htm
隋煬帝的暴政
楊廣篡位後,立即顯露出荒淫暴虐之本性,對全國民眾施以殘酷的統治。故有人將「隋煬帝」三個字等同於「淫」、「暴」、「奢」。
煬帝一味追求淫樂,在洛陽郊區闢專供遊獵享樂的「西苑」,週圍二百里,苑內有許多宮殿,還有方圓十餘里的海。為遊覽江都繁華,他大開運河,在洛陽至江都之間的運河兩岸築離宮無算。巡幸江都時,所帶妃侍、王公、百官、衛騎竟達一二十萬人,大小船舶幾千艘,首尾相連長達二百多里。
煬帝長年累月地造宮室、開運河、築馳道、修長城,濫用了大量人力物力。營建東都時,每月役使丁夫二百萬人,因規模浩大、工程嚴急,結果服役而死的十之四五。為了南下巡幸,所耗民工也有數百萬之多,為其挽船的縴夫多至八萬人,所過之處,五百里內百姓都要「獻食」,極盡勞民傷財之能事。
嚴刑峻法是煬帝一朝的另一特色。煬帝生性殘暴,驕縱任性,從不納諫。凡上書諫阻其胡作非為,或私議朝廷奢侈者,均被隨意殺戮。對老百姓也用苛法嚴刑,動輒處以重典。
煬帝又是個好大喜功的人,即位以後,隨意征伐,四處用兵,無歲無之。特別是三次遠征高麗,均無功而還,給人民造成極大的苦難。再加上長期的奴役百姓,終於導致了全國民變的大爆發。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4/41/41e/41e01/41e0101.htm
民變四起與隋的覆亡
淫、暴、奢的隋煬帝,會有甚麼下場呢?其結局頗類於秦二世。
隋煬帝統治期間為政暴虐、荒淫失德,弄得民不聊生、民怨鼎沸。繁苛的徵調使「天下死於役而實傷於財」,特別是山東、河北地區尤為嚴重。因山東的東萊和河北的涿郡,是當時進攻高麗的軍事基地,民眾負擔奇重,加上大業七年(611年)這一帶又發生水災,淹沒三十餘郡,因而民變首先在這裏爆發。
大業七年,當煬帝準備第一次對高麗作戰時,王薄在長白山(指今山東章丘東北)首先起來反隋,他自稱「知世郎」,作《無向遼東浪死歌》,勸百姓不要從軍至高麗送死。待到大業九年(613年)煬帝二征高麗時,各地民變更加發展。這時侯在黎陽(今河南浚縣東)督運軍糧的貴族楊玄感(?-613年)遂乘機起兵反隋,打出「為天下解倒懸之急,救黎民之命」的旗號,故從者每日以數千計。楊玄感雖然很快就被隋朝派兵所鎮壓,但一場席捲全國之民變已勢所難免。
在大業九年以前,民變主要局限於山東、河北一帶。大業九年以後,已迅速擴展到河南、江南、嶺南、關中、淮南,遍及全國各地。除了民變外,隋朝的許多貴族、官吏也紛紛倒戈,形成群雄並起倒隋的局面。史稱當時反隋的有一百數十路煙塵。
大業十三年(617年),隋之太原留守李淵(566-635)用其次子李世民(599-649)之謀略,在太原起兵,並攻取了長安。旋立煬帝十三歲之孫為恭帝,遙尊煬帝為太上皇。淵自為丞相,封唐王。大業十四年(618年),煬帝在江都被部下宇文化及(?-619年)所弒,李淵即廢恭帝而自立,建國號曰唐,隋朝至是滅亡。
2016-12-22 9:30 pm
隋煬帝的暴政
2011-10-15 9:47 pm
隋朝隋煬帝的暴政
圖片參考:http://www.china10k.com/common/space.gif
煬帝又是個好大喜功的人,即位以後,隨意征伐,四處用兵,無歲無之。特別是三次遠征高麗,均無功而還,給人民造成極大的苦難。再加上長期的奴役百姓,終於導致了全國民變的大爆發。

2011-10-15 13:48:12 補充:
隋朝
民變四起與隋的覆亡
淫、暴、奢的隋煬帝,會有甚麼下場呢?其結局頗類於秦二世。

隋煬帝統治期間為政暴虐、荒淫失德,弄得民不聊生、民怨鼎沸。繁苛的徵調使「天下死於役而實傷於財」,特別是山東、河北地區尤為嚴重。因山東的東萊和河北的涿郡,是當時進攻高麗的軍事基地,民眾負擔奇重,加上大業七年(611年)這一帶又發生水災,淹沒三十餘郡,因而民變首先在這裏爆發。

大業七年,當煬帝準備第一次對高麗作戰時,王薄在長白山(指今山東章丘東北)首先起來反隋,他自稱「知世郎」,作《無向遼東浪死歌》,勸百姓不要從軍至高麗送死。待到大業九年(613年)煬帝二征高麗時,各地民變更加發展。這時侯在黎陽(今河南

2011-10-15 13:48:46 補充:
隋朝和秦朝很相似,彼此都是由分裂走向統一的王朝,亦是國祚短、建設多的朝代。

隋朝自建國後,僅傳了兩代,即文帝及其子煬帝,歷時三十八載而亡。惟隋之國祚雖短,建設卻多,影響亦鉅。有隋一代,經濟、交通、國防等方面之各項建設,大致如下:

1. 營兩都:文帝在漢長安城之東南,營建新都大興。煬帝繼位後,又遷往洛陽,在漢洛陽城之西營建東都。

2. 置倉窖:文帝在黃河諸州設黎陽、河陽、廣通等官倉,復於各地遍置義倉。煬帝遷都洛陽後,造興洛、迴洛兩倉,可儲穀二千六百萬石。

3. 築馳道:煬帝先後開闢兩條馳道,一自洛陽穿過太行山而達於并州;一自榆林(今內蒙古托克托西南)至薊城(今北京市西南),又稱御道,

2011-10-15 13:48:51 補充:
d

2011-10-15 13:49:57 補充:
民變四起與隋的覆亡


淫、暴、奢的隋煬帝,會有甚麼下場呢?其結局頗類於秦二世。


隋煬帝統治期間為政暴虐、荒淫失德,弄得民不聊生、民怨鼎沸。繁苛的徵調使「天下死於役而實傷於財」,特別是山東、河北地區尤為嚴重。因山東的東萊和河北的涿郡,是當時進攻高麗的軍事基地,民眾負擔奇重,加上大業七年(611年)這一帶又發生水災,淹沒三十餘郡,因而民變首先在這裏爆發。

2011-10-15 13:50:08 補充:
大業七年,當煬帝準備第一次對高麗作戰時,王薄在長白山(指今山東章丘東北)首先起來反隋,他自稱「知世郎」,作《無向遼東浪死歌》,勸百姓不要從軍至高麗送死。待到大業九年(613年)煬帝二征高麗時,各地民變更加發展。這時侯在黎陽(今河南浚縣東)督運軍糧的貴族楊玄感(?-613年)遂乘機起兵反隋,打出「為天下解倒懸之急,救黎民之命」的旗號,故從者每日以數千計。楊玄感雖然很快就被隋朝派兵所鎮壓,但一場席捲全國之民變已勢所難免。

2011-10-15 13:50:24 補充:
在大業九年以前,民變主要局限於山東、河北一帶。大業九年以後,已迅速擴展到河南、江南、嶺南、關中、淮南,遍及全國各地。除了民變外,隋朝的許多貴族、官吏也紛紛倒戈,形成群雄並起倒隋的局面。史稱當時反隋的有一百數十路煙塵。


大業十三年(617年),隋之太原留守李淵(566-635)用其次子李世民(599-649)之謀略,在太原起兵,並攻取了長安。旋立煬帝十三歲之孫為恭帝,遙尊煬帝為太上皇。淵自為丞相,封唐王。大業十四年(618年),煬帝在江都被部下宇文化及(?-619年)所弒,李淵即廢恭帝而自立,建國號曰唐,隋朝至是滅亡。
參考: china10, china10k, china10k, china10k, china10k, china10k, china10k
2011-10-14 4:30 am
隋代速亡的原因是隋煬帝的暴政,引致國庫空虛、民生苦困,加上連年水災成旱,朝廷未加賑濟,所以逼使人民做反。
參考: 歷史書


收錄日期: 2021-04-13 18:17:4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1013000051KK0053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