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rti.org.tw/ajax/recommend/Literator_content.aspx?id=5
琦君本名潘希真,乳名小春。浙江省永嘉縣瞿溪鄉人,出生於1917年。她一歲的時候,父親就過世了,四歲那年生母也去世了,生母彌留的時候,把一兒一女託孤給伯母,琦君此後就由伯父伯母撫養長大。幾十年來,琦君散文中感動了無數讀者的爸爸、媽媽,其實是她的伯父、伯母。她的父親潘國綱,民國初年在浙江、福建一帶擔任師長,潘老先生本身允文允武,家教也十分嚴厲,琦君小時候要背詩、背詞、背古文,背不出來往往要挨打。一直到晚年,她還記得,有一次,先總統蔣公蔣介石先生到家裡來,孩子不能出去見客,她就躲在門縫裡偷看,看著那派威嚴,恨不得跑出去跟當然還很年輕的蔣先生握手。想到家裡規矩那麼多,琦君心裡有氣,想著要把這些都記下來。
初中時代,琦君就讀教會學校,學校重視英文,她也喜歡英文,當時她在心裡盤算,將來我要用英文來寫童年往事,寫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有多受罪!為了這個奇特的,出一口氣的理由,讓一個十歲剛出頭的淘氣女孩,後來成為當代文壇深具影響力的作家。
琦君大學就讀於杭州之江大學中國文學系,1943年大學畢業後回到故鄉,在永嘉縣的中學教書,1949年渡海來台,當時身上只有一張大學文憑和七塊銀元。在台灣,她先後擔任過高等法院書記官、司法行政部科長和大學兼任教授,1969年退休,1977年赴美國居住,2004年又回到台灣,定居在台北市近郊的淡水。琦君童年時代雖然對嚴厲的家教十分不適應,長大以後,吃苦的童年,卻成為琦君最甘醇雋永的回憶,她也真的提筆寫下童年的種種,由於天性純真樸質,琦君得以用孩子純淨靈慧的眼光看人看事,讓中國傳統社會中那種樸實敦厚、細膩柔和的情韻,藉著她的散文,溫暖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心。因此,有學者認為:琦君的童年是她自己的,也是鋪陳給廣大讀者的。她的散文作品多半是懷舊的童年往事,煙愁、琴心、紅紗燈、三更有夢書當枕、千里懷人月在峰等都是名著,她的作品多次選入大、中、小學課本,曾經獲得中山學術基金會文藝創作散文獎、新聞局優良著作金鼎獎、國家文藝獎散文獎等重要獎項,是當代最受歡迎的散文作家之一。
說明:
「髻」是琦君最著名的散文作品之一,和琦君很多作品一樣,內容是描寫父親、母親和姨娘之間的感情糾葛。「髻」從母親和姨娘兩個人的頭髮寫起,寫母親雖然擁有美麗的秀髮,卻只梳保守老氣的髻,年輕的姨娘卻總把如雲的秀髮打點得風情萬種,做為吸引父親的手段。作者用極為高明的技巧寫出母親的無助無奈和姨娘的爭強好勝。現在,就請您欣賞琦君用細膩的文筆,把原本沒有生命的髻寫得靈活動人的文學手法。
http://www.chiuko.com.tw/author.php?au=detail&authorID=312
圖片參考:
http://www.chiuko.com.tw/Data/Author/AU000031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