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作家琦君的生平

2011-10-08 5:43 pm
請問琦君的生平
我國文課要交
謝謝您

回答 (2)

2011-10-09 7:25 am
✔ 最佳答案
琦君(1917年7月24日-2006年6月7日)本名潘希珍,又名潘希真,浙江永嘉縣瞿溪鄉人,台灣當代文學作家。琦君的作品以散文為主,亦涵括小說、評論、翻譯及兒童文學,其作品曾被翻譯成英、日、韓等多國語言。

生平1917年,出生於浙江永嘉縣瞿溪鄉,小名春英,童年在農村度過,上有兄長一位,因親生父母早逝,兄妹倆就過繼給伯父,由伯父潘鑒宗與伯母葉夢蘭扶養長大,潘父與潘母即是琦君文章中所提到的父親與母親。1921年,開始受教於家庭教師葉巨雄,研讀詩經、唐詩、孟子、論語、唐宋古文等中國古典文學數年。1924年,唯一的親哥哥在北京因病過世。1928年,舉家遷居杭州。1930年,考入弘道女中。1935年,發表第一篇散文《我的朋友阿黃》於「浙江青年」雜誌。1936年,進入之江大學中文系就讀(之江大學後來歷經整併,最後併入現在的浙江大學),大學期間,受業於詞學大師夏承燾門下,飽讀中西文藝作品。「琦君」筆名的由來,是因夏承燾老師取「希世之珍琦」的「琦」字來稱呼她,再加上「君」字的敬稱。中日戰爭期間,父親潘鑒宗與母親葉夢蘭接連因病過世,琦君遂成潘家支柱。1941年,大學畢業,任教於上海匯中女中。1943年,返鄉任教於永嘉縣中(今溫州二中)。1945年,抗戰勝利回杭州,任教於母校之江大學,兼任浙江高院圖書管理員,而後轉入蘇州法院擔任機要秘書,開始了往後數十年,在司法界與教育界並行的工作。1949年,隨國民政府來台,擔任高檢處書記官,之後轉任司法行政部編審科長。同年,發表來台後的首篇散文「金盒子」於中央日報。1951年,與李唐基結婚,兩人育有一子。1954年,出版第一本散文小說合集《琴心》。除了從事司法工作,這幾十年間,琦君也在學校兼課教授國文,如淡江英專(今淡江大學)、世界新專(今世新大學)、文化學院(今文化大學)、中興大學、中央大學等學校。1969年,自法院退休。1977年,隨夫留居美國。1980年,自美返國,任教於中央大學中文系。1983年,再隨夫留居美國。1999年,以《煙愁》入選「台灣文學經典三十」。2001年,返回故鄉-浙江永嘉,參加「琦君文學館」開館典禮。2004年,與夫婿返台定居於台北縣淡水鎮。2006年6月7日凌晨4點45分病逝於台北市和信醫院,享壽89歲。琦君曾獲中國文藝協會散文獎章、中山學術基金會文藝創作散文獎、新聞局優良著作金鼎獎、國家文藝獎散文獎。琦君的散文多次被選入台灣的中學國文課本,小說《橘子紅了》曾被台灣的公共電視台改拍為電視劇。家人生父:潘國康(農曆1886年3月30日-1918年5月29日)生母:卓氏(農曆1892年2月9日-1921年9月23日)伯父:潘鑒宗(農曆1882年6月6日-1938年6月6日)伯母:葉夢蘭(農曆1881年12月12日-1941年11月27日)兄:潘長春(農曆1914年5月23日-1924年2月23日)另還有一位異母的妹妹,由她的二媽所生夫:李唐基子:李一楠[編輯]作品評價夏志清先生曾說:「琦君的散文和李後主、李清照的詞屬於同一傳統,但她的成就、她的境界都比二李高。我真為中國當代文學感到驕傲。我想,琦君有好多篇散文,是應該傳世的。」(這是1974年爾雅出版社出版書目時夏來信之評價,而在當年該社就為其出版《煙愁》。)他以為《一對金手鐲》、《髻》這些文章,早該取代朱自清的《匆匆》、《背影》成為中學教材,甚至列入「諾貝爾文學獎」毫不遜色。琦君謙虛地說:「我這個是土作品。」夏說:「土有土的好處。」琦君的作品,在現今包括中國在內的華文界甚具影響力。[編輯]
2011-10-15 8:15 am
http://www.rti.org.tw/ajax/recommend/Literator_content.aspx?id=5
琦君本名潘希真,乳名小春。浙江省永嘉縣瞿溪鄉人,出生於1917年。她一歲的時候,父親就過世了,四歲那年生母也去世了,生母彌留的時候,把一兒一女託孤給伯母,琦君此後就由伯父伯母撫養長大。幾十年來,琦君散文中感動了無數讀者的爸爸、媽媽,其實是她的伯父、伯母。她的父親潘國綱,民國初年在浙江、福建一帶擔任師長,潘老先生本身允文允武,家教也十分嚴厲,琦君小時候要背詩、背詞、背古文,背不出來往往要挨打。一直到晚年,她還記得,有一次,先總統蔣公蔣介石先生到家裡來,孩子不能出去見客,她就躲在門縫裡偷看,看著那派威嚴,恨不得跑出去跟當然還很年輕的蔣先生握手。想到家裡規矩那麼多,琦君心裡有氣,想著要把這些都記下來。
初中時代,琦君就讀教會學校,學校重視英文,她也喜歡英文,當時她在心裡盤算,將來我要用英文來寫童年往事,寫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有多受罪!為了這個奇特的,出一口氣的理由,讓一個十歲剛出頭的淘氣女孩,後來成為當代文壇深具影響力的作家。
琦君大學就讀於杭州之江大學中國文學系,1943年大學畢業後回到故鄉,在永嘉縣的中學教書,1949年渡海來台,當時身上只有一張大學文憑和七塊銀元。在台灣,她先後擔任過高等法院書記官、司法行政部科長和大學兼任教授,1969年退休,1977年赴美國居住,2004年又回到台灣,定居在台北市近郊的淡水。琦君童年時代雖然對嚴厲的家教十分不適應,長大以後,吃苦的童年,卻成為琦君最甘醇雋永的回憶,她也真的提筆寫下童年的種種,由於天性純真樸質,琦君得以用孩子純淨靈慧的眼光看人看事,讓中國傳統社會中那種樸實敦厚、細膩柔和的情韻,藉著她的散文,溫暖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心。因此,有學者認為:琦君的童年是她自己的,也是鋪陳給廣大讀者的。她的散文作品多半是懷舊的童年往事,煙愁、琴心、紅紗燈、三更有夢書當枕、千里懷人月在峰等都是名著,她的作品多次選入大、中、小學課本,曾經獲得中山學術基金會文藝創作散文獎、新聞局優良著作金鼎獎、國家文藝獎散文獎等重要獎項,是當代最受歡迎的散文作家之一。


說明:
「髻」是琦君最著名的散文作品之一,和琦君很多作品一樣,內容是描寫父親、母親和姨娘之間的感情糾葛。「髻」從母親和姨娘兩個人的頭髮寫起,寫母親雖然擁有美麗的秀髮,卻只梳保守老氣的髻,年輕的姨娘卻總把如雲的秀髮打點得風情萬種,做為吸引父親的手段。作者用極為高明的技巧寫出母親的無助無奈和姨娘的爭強好勝。現在,就請您欣賞琦君用細膩的文筆,把原本沒有生命的髻寫得靈活動人的文學手法。

http://www.chiuko.com.tw/author.php?au=detail&authorID=312

圖片參考:http://www.chiuko.com.tw/Data/Author/AU0000312.jpg


收錄日期: 2021-04-20 11:35:5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1008000051KK0016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