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施琅攻佔台灣後,奪占田產收入施琅名下的,幾乎佔據南台灣已開墾土地的
一半之多,名為「施侯租田園」,一直延續到台灣日治時期。收的租子叫做
「施侯大租」。「施侯大租」的收納統歸清朝在台衙門代行,並保送至北京
轉交施琅世襲業主。如此猶嫌不足,還貪得無厭,連無田無地的漁民也不放
過,施琅向漁民們勒索「規禮」收入私囊。他死後幾十年的乾隆二年,清廷
發布上諭說:「閩省澎湖地方,系海中孤島,並無田地可耕。附島居民,咸
置小艇捕魚,以糊其口。昔年提臣施琅倚勢霸佔,立為獨行,每年得規禮一
千二百兩;及許良彬到任後,遂將此項奏請歸公,以為提督衙門公事之用,
每年交納,率以為常。行家任意苛求,魚人多受剝削,頗為沿海窮民之苦
累。著總督郝玉麟,宣朕諭旨,永行禁革。」
在施琅的治下,規定「赴台者不許攜眷。琅以惠、潮之民多通海,特禁往
來。」(連雅堂《台灣通史》)。首先嚴禁廣東客家籍人渡台,表面上的理
由是那裡出的「海盜」多,實際原因是「惠潮之民多與鄭氏相通」(客家人
在大陸屢次幫助鄭軍對抗清軍),於是客家人渡台人數因此大幅落後同時抵
達台灣的泉州人漳州人,而在分類械鬥中失利並退出平原。對其他地區的人
民渡台也嚴加限抑,竟然規定渡台人員不得攜帶家眷,也就是說不許老百姓
在台灣紮根,這一政策後來導致台灣婦女奇缺。首任巡台御史黃叔璥《台海
使槎錄》引《理台末議》的記載說:「終將軍施琅之世,嚴禁粵中惠、潮之
民,不許渡台。蓋惡惠、潮之地素為海盜淵藪,而積習未忘也。琅歿,漸弛
其禁,惠、潮之民乃得越渡。」,因此施琅對台灣的統治構成兩岸往來的最
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