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是怎麼樣的人??? 很急 20點@@

2011-09-26 2:44 am
請多點資料


最好是有 關於施琅的功與過!!

很急

20點喔!!
更新1:

1.施琅是一個怎樣的人 2.他的功與過 感謝!!

回答 (3)

2011-09-26 2:57 am
✔ 最佳答案
施琅攻佔台灣後,奪占田產收入施琅名下的,幾乎佔據南台灣已開墾土地的

一半之多,名為「施侯租田園」,一直延續到台灣日治時期。收的租子叫做

「施侯大租」。「施侯大租」的收納統歸清朝在台衙門代行,並保送至北京

轉交施琅世襲業主。如此猶嫌不足,還貪得無厭,連無田無地的漁民也不放

過,施琅向漁民們勒索「規禮」收入私囊。他死後幾十年的乾隆二年,清廷

發布上諭說:「閩省澎湖地方,系海中孤島,並無田地可耕。附島居民,咸

置小艇捕魚,以糊其口。昔年提臣施琅倚勢霸佔,立為獨行,每年得規禮一

千二百兩;及許良彬到任後,遂將此項奏請歸公,以為提督衙門公事之用,

每年交納,率以為常。行家任意苛求,魚人多受剝削,頗為沿海窮民之苦

累。著總督郝玉麟,宣朕諭旨,永行禁革。」
在施琅的治下,規定「赴台者不許攜眷。琅以惠、潮之民多通海,特禁往

來。」(連雅堂《台灣通史》)。首先嚴禁廣東客家籍人渡台,表面上的理

由是那裡出的「海盜」多,實際原因是「惠潮之民多與鄭氏相通」(客家人

在大陸屢次幫助鄭軍對抗清軍),於是客家人渡台人數因此大幅落後同時抵

達台灣的泉州人漳州人,而在分類械鬥中失利並退出平原。對其他地區的人

民渡台也嚴加限抑,竟然規定渡台人員不得攜帶家眷,也就是說不許老百姓

在台灣紮根,這一政策後來導致台灣婦女奇缺。首任巡台御史黃叔璥《台海

使槎錄》引《理台末議》的記載說:「終將軍施琅之世,嚴禁粵中惠、潮之

民,不許渡台。蓋惡惠、潮之地素為海盜淵藪,而積習未忘也。琅歿,漸弛

其禁,惠、潮之民乃得越渡。」,因此施琅對台灣的統治構成兩岸往來的最

大障礙。
參考: kon
2011-09-26 4:26 am
http://content.edu.tw/junior/co_tw/ch_yl/hist/ch7/flower/citch1_p7.htm
明鄭的叛將 施琅
施琅,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因家貧,幼時棄學習武,崇禎年間剿捕泉州山寂有功,明廷特授遊擊將軍,永曆時,鄭成功據守廈門,施琅至廈門協助抗清,後因故叛鄭降清獲重用,薦授副總兵後,晉任同安總兵。一六六二年為福建水師提督,一六六七年,施琅視赴京師面陳攻取台灣之計。
一六八三年之日施琅奉命率領二萬多名清兵。三百餘艘戰船,攻進澎湖,東寧王國將領戰死四十一名,一五五投降,戰艦一百多艘沈沒,士兵四千八百人投降,七月十九日施琅派人到東寧出示軍民髮及各項投降清單,八月十三施琅率軍進入台灣,十八日鄭克塽率領已經 髮的東寧王國文武百官投降。
因征台有功,施琅被清廷封為「靖海候」,並准許在澎湖大山嶼媽宮城內及台南城內樣仔林街建生祠,稱為「施將軍祠」,並賜以在台灣廣大的勳業地稱為「施侯租田園」、「施侯大租」的收納統歸清朝在台衛門代行,並保送至北京而轉交施琅世襲業主。台南縣的將軍鄉即因施琅將軍而得名。一六九六年三月施琅因病而亡。
清廷佔有台灣後廷議大多傾向「棄台」,獨有靖海侯施琅力排眾議力陳留台的重要性,堅持保有台灣,並呈「恭陳台灣棄留論說」,給康熙皇帝剖析棄留利害得失,其論旨大略如下:台灣地方北連吳會,南接粵 …..乃江浙閩粵四省之左護,一日棄之, 必不免為逃軍流民土番等嘯聚巢穴,或為荷蘭人再據,此所謂藉寇兵而齊盜糧,沿海諸省難保安然無事,且澎湖乃不毛之地,不及台灣什一,若無台灣澎湖亦不能守。加之寓兵於農,於治台必能有濟」
由於施琅的力陳,一六八四年(康熙二十三年)四月台灣第一次被納入中國版圖。
2011-09-26 3:06 am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96%BD%E7%90%85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號琢公,台語羅馬拼音:Si, Long, 中國福建晉江龍湖衙口村人[1],祖籍河南固始縣。明末清初軍事家,明鄭降清將領,封靖海侯,諡襄庄,贈太子少傅。其子施世綸,曾任漕運總督,次子施世驃,領清軍來台平定朱一貴。

生平施琅生於天啟元年(1621年),卒於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早年施琅是鄭芝龍的部將,順治三年(1646年)隨鄭芝龍降清。不久又加入鄭成功的抗清義旅,成為鄭成功的得力助手、明鄭軍的重要將領,還曾經奉獻策略幫助鄭成功殺族叔(一說族兄)奪取廈門,也積極參與海上起兵反清。鄭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施琅,施琅藉故殺了曾德,因而得罪了鄭成功,嚴厲的鄭成功立即誅殺施琅全家,施琅逃走,父親與兄弟被殺。由於親人被鄭成功誅殺的大戾,施琅再次降清。施琅先後擔任清朝副將、總兵、水師提督,參與清軍對鄭軍的進攻和招撫。施琅甫投清營二次領軍征臺遇風不順,後調北京任內大臣期間,甚為貧苦,依靠妻子在北京當女紅裁縫貼補家用所需。期間鄭成功在台灣病逝、鄭經繼為延平郡王;鄭經主政期間,明鄭內部派系鬥爭日趨激烈,群臣分以支持鄭經二子克臧、克塽繼嗣為名,結黨爭權,國事日非。1681年,鄭經薨,經過一番血腥鬥爭,先王幼子鄭克塽被得勢權臣馮錫範擁立繼位。七月,清廷大學士李光地上書認為攻台條件成熟,並推薦施琅。康熙帝採納了李的意見,授施琅福建水師提督,加太子少保銜,命其 「相機進取」;施琅遂得積極進行攻台的部署準備,時年六十一歲。1682年,康熙排除朝廷中反對意見,決定攻台,命福建總督姚啟聖「統轄福建全省兵馬,同提督施琅,進取澎湖、台灣」,授萬正色為步兵提督領軍12萬進駐福建,接應水師提督大將軍施琅,俱受姚啟聖節制。1683年六月,施琅指揮清軍水師先行在澎湖海戰對明鄭水師獲得大勝,後鄭克塽順薙髮令率臣民降清。他還反駁當時清廷內部有人提出「宜遷其人,宜棄其地」的意見,上疏籲請清廷在台灣屯兵鎮守、設府管理,力主保留台灣、守衛台灣。施琅因功授靖海將軍,封靖海侯;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卒,賜諡襄庄,贈太子少傅銜。民間有傳言施琅為報血仇,竟將除投降外的鄭姓宗族生者屠戮殆盡,已歿者開棺鞭屍。 臺南有一一級古蹟---五妃廟,相傳曾經被施琅子孫給焚毀,嘉慶年間重建以後才未遭橫禍。


收錄日期: 2021-04-20 11:34:2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925000015KK0673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