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如何提升中文能力?
語文能力的好壞可以從以下3大層面來分析:閱讀、思考、與表達。
中文能力要素1:閱讀
現代人普遍的現象是不喜歡閱讀文字、只愛看圖片;不太會寫文字,只會敲鍵盤。
這背後最根本的原因是傳播科技的發展。以前的傳播是以文字為主,兒童的娛樂就是看故事書,要聯絡朋友只能靠寫信。但是現在,網路、電視、手機相當普遍,人際之間的溝通雖然更方便,但是對於文字的應用能力也大幅降低。
要養成習慣閱讀長篇而複雜的文章。 然而,閱讀是吸收知識的最重要管道,閱讀能力差,就無法有效的學習與累積知識 。
許多人以為,閱讀是天生就會的能力。事實上閱讀是一個複雜的認知過程,閱讀能力的好壞可以從3個面向來看:
‧擷取資訊:能否從閱讀的文字資料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資訊。
‧解讀資訊: 能否正確解讀資訊所代表的意義。
‧判斷力: 能否將閱讀的資訊和既有的知識與經驗連結、判斷,最後提出自己的觀點。
養成閱讀的習慣, 便能提升自己對於複雜文字的理解能力,加快知識吸收的速度,從然提升中文能力 。
中文能力要素2:思考
「說話沒條理、沒重點,是因為思考沒有邏輯,」要訓練一個人的思考能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寫作。
口語溝通和文字書寫是不同層次的語言活動,必須透過嚴謹的思考過程,才能寫出一篇通順的文章。
因此,平時要給自己寫作的機會 。訓練自己用簡短的幾百字說出自己的想法。此外寫日記 也是很好的方式。
中文能力要素3:表達
表達能力差的另一個原因是字彙太少 。
現代人用語太過簡單,沒有層次,「生氣時,只知道用『生氣』這兩個字。」但是,表達生氣的字彙其實有很多,恨、怨、怒、咆哮 等等都是。
這又與閱讀有關 ,文章看得少,知道的字彙就不多。因此,常常無法清楚表達,造成溝通上的困難,對未來不論學業生涯及職場上的發展其實相當不利。
當然,我們不是文學作家,不需要對文字精雕細琢。但是如何說得精準與明確,卻很重要。
因此平時上網打短訊或寫作多用書面語。
然而,具備良好的中文能力, 更可以為你在學業及職場上的表現加分。
作文技巧:
卷一應試策略(作文)
審題最重要:不少考生因緊張而誤解題目,抓錯重點。2003年有一題是:「描述一次在醫院探望親友時的所見所聞」,重點字眼是「描述」、「醫院」 和「所見所聞」,而非「探望親友」;如果文章偏重描述親友病情及治療情況,就偏離題旨了。
擬定大綱:決定了題目後,用五分鐘寫下大綱,列清段旨,以免脫離主題,亦方便控制時間。尤其是論說文,先寫大綱能確定立場,避免論點或論據前後不符。
切忌誇張:企圖以出位內容搏取高分,容易導致誇張失實。如上題,若考生寫「看見醫生為非典病人插喉,感到醫護人員的無私奉獻」,就脫離現實,難說服閱卷老師,難取高分數。
遣詞用字:避免多次運用同一詞語,令文章乏味;不會寫或不確定的字詞不要用,以免錯字太多影響得分。完成後重看一兩次,檢查錯字漏字。
卷一應試策略(實用文)
認清寫作對象:題目多會列明作者的身份(你是誰)和寫作對象(寫給誰)。如2003年卷一第四題,考生的身份是「學生張一心」,而寫作對象是「陳有容老師」,千萬不要搞錯。
清楚寫作目的:例如上題,「學生張一心」寫信目的是「自薦出任圖書館學會會長」,文章圍繞目的,不要偏離題旨多說題外話。
注意格式:實用文對格式要求嚴格,應根據題目要求運用適當文體及格式。
書寫語氣:實用文的書寫語氣有特定的要求,切勿誇張,少用助語詞如「的」、「了」、「啦」 為佳。以上題為例,希望獲得該職位的語氣應為「如蒙老師給予機會,本人定會悉力以赴,不負所望」。若寫為「請老師給我一個機會吧!我一定會好好的做下去!」之類,就顯得不夠尊重。
專文介紹:此類題目字數有嚴格限制,應按照題目要求,不要多加額外資訊。以2003年卷一第五題為例,要求「描寫圖中兩人的姿勢和攝影器材的外形」 ﹐考生不必加插圖片背景、人物表情、衣著等資料,以免不對題,亦增加不必要字數。
文章改寫:這類題目,目的在測試考生的語法、修辭技巧和語氣表達。只需根據指示改寫句子,冷靜作答就可。此類問題多數有不止一個答案,文理通順者考官會酌量給分,是比較容易搶分的部份。
2011-09-21 20:20:51 補充:
卷二應試策略(閱讀理解)
時間管理技巧:卷二的作答時間為兩小時,最多用四十分鐘完成閱讀理解部份,餘下八十分鐘回答讀本問題。由於要審題和寫下答案重點,乙部每題的作答時間不能超過十八分鐘。最後五分鐘複看答卷,檢查錯字漏字。
速讀,審題:先速讀文章一次,劃下重點,了解文章大概後再看問題,然後細讀文章找答案。審題要認真,避免答多。例如題目問「為甚麼」就要找原因,題目問「怎樣」就只要答經過。
2011-09-21 20:23:40 補充:
詳情參看意見
2011-09-21 20:24:15 補充:
不直接抄錄原文:此舉只會影響答題速度及閱卷人對你的印象。應引述關鍵字詞,以自己的文句加以解釋,表現你的分析能力。有些問題的答案不能在文章找到,如修辭技巧或文章表達的信息等,應冷靜分析文章內容和作者意見,間接找出答案。
細心理解文言文:文言文篇幅短,問題亦往往比白話文淺易。考生宜細讀文章,了解內容。遇上不明白的詞句,應嘗試從上文下理推敲,不要放棄不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