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俗稱府城.

2011-09-15 8:33 am
台南是那個年代正式劃定為府.為何稱府城.
更新1:

福爾摩沙是葡萄牙語不是荷蘭語.確實地點仍有爭議

回答 (3)

2011-09-16 2:49 am
✔ 最佳答案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5%8D%97%E5%BA%9C%E5%9F%8E

歷史
圖片參考:http://bits.wikimedia.org/skins-1.17/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1807年的臺灣府城,木柵城已改建為土城。臺南地區最早出現的城堡,應是1625年(明熹宗天啟五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今赤崁樓的位置,建造的一座粗糙但能防火的城砦,還在市街周圍建造竹籬,其北、東抵德慶溪岸,西抵臺江海岸附近,南抵後來的普羅民遮城南側不遠處。但由於不久後發生的瘟疫令人民遷離,導致該竹籬後來就失修倒塌了[2]:18。1652年,臺灣爆發了郭懷一抗荷事件,隔年荷蘭東印度公司便建造了普羅民遮城[3]。康熙年間,施琅一舉攻下澎湖,鄭克塽投降。但此時的清廷對臺灣這個化外之地並無太大興趣,攻臺充其祇是為了根除反清勢力,甚至有「收澎湖、棄臺灣」的計畫。隨後施琅上呈《臺灣棄留疏》,力諫臺灣之戰略價值,纔使臺灣正式成為大清版圖,臺灣府治即設於今日之臺南,為臺灣首府。臺灣府(今臺南)自明鄭時代即全臺行政中心,清代臺南依然是全臺重心,臺灣道、臺灣府皆位於臺南,城市發展成熟。惟清廷施行臺灣不築城政策,居民之身家性命未獲保護,官署的安全也沒有保障。雖地方官員一再呈請築城,但結果是臺灣府設置的開始四十年沒有築城。
2011-09-15 7:08 pm
http://tw.myblog.yahoo.com/jw!ygO0P0CRGBgICGOspGGJnk0y/article?mid=817
台南市位於西南部的嘉南平原上,早年曾是全台政治、經濟重鎮的所在。
西元1631年,荷蘭人在此地蓋了座「普羅民遮城」(又名紅毛城,即現今赤嵌樓的前身),使台南成為全台最早發展的都市。後來,在明永曆十五年(西元1661年),鄭成功收復台南,改為「承天府」,確定了府治的地位。
到了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1683)年,台灣收歸於清朝的版圖之後,改為「台灣府」,正式列為台灣府治。直到了清光緒十三年(西元1887年)建設台灣省後,才又改為「台南府」,因此「台南」這個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身為台灣第一個發展文明的都市,歷經了荷蘭、日本等異族的統治,台南有著台灣其他城市所沒有的文化內涵,而其所留存的古蹟之多亦是全台首屈一指,值得您細細的品味一番。
現在之所以還是稱為府城,由來於此。唯有設府治方稱府城,如果是縣就是邑了。如嘉邑、鳳邑。而當時也唯只有台南設為台灣府,直至劉銘傳方才遷府於台中在遷於台北。只是久了慣稱而已。
2011-09-15 8:51 am
答答您好----
台南市的地名由來及故事

台南市古稱赤崁,安平則古稱大員,再輾轉蛻變為台灣,分別來自西拉雅平埔族赤崁社及台窩灣社的漢字譯音。

明天啟四年,荷蘭人據台,稱台灣全島為福爾摩莎,稱安平為台窩灣,稱今台南市區則可能為台江。台江,通常是指今台南市小北路一線以西到安平、鹿耳門一帶的昔日海域。

永曆十五年,鄭成功攻陷赤崁城,改赤嵌地方為東都明京,設一府二縣,以府為承天府。永曆十八年,鄭經改東都為東寧,以原承天府為中心,劃分東安、西定、寧南、鎮北四坊,是為今台南市最早的行政區域。

 清康熙二十二年,明鄭亡。翌年,清府置台灣府,轄台灣、諸羅、鳳山三縣,台灣全島正式稱為「台灣」。而台灣府及其首縣-台灣縣治皆設於東安坊,乾隆十五年時,縣治移於鎮北坊,但東安及鎮北二坊俱在今台南市,於是今台南市被稱為「府城」。

  光緒十年劉銘傳稱今台南市日台南,光緒十三年,台灣正式建省,將原有之台灣府改為台南府,這是台南一名正式改為一個行政區劃的開始。

  日治時期大正九年七月,台灣實施州制,並依州轄市市制,設台北、台中、台南三州轄市,「台南市」一名從此確定,台灣光復後仍不變更。

地名演變

「台員」與「赤崁」時期:古時台南一帶,由浩瀚的台江區隔為東、西兩地。台江西岸,明代的地圖及文獻上稱之為「台員」或「台灣」;而台江東岸,則稱為「赤崁」。根據學者的理論,可能是由當時此二處的平埔族社Teyowan及Saccan音譯而來。

  「台灣府城」時期:明鄭時,傳說因忌諱「台灣」的閩南語發音與「殺完」或「埋冤」相近,而改稱「東都」或「東寧」,但為期僅二十餘年。清代時,又襲用台灣稱呼全島,而台南市則成為全台首府台灣府城所在。

  「台南」時期:清光緒十三年,因應台灣設省,省內行政區重新規劃,原台灣府改稱「台南府」。一九二○年,日台灣總督府又將全台行政區重新劃分,「台南市」之自此使用至今。
另一由來
在台灣本島部分,外來之移民最先開始進行墾殖活動的區域便是今日的台南地方。早在明朝天啟年間(西元一六二一年至一六二七年)此地便已創設建置起移民永久居住之基礎,在此之前則只有零星的靠岸暫住者棲息。

明朝嘉靖四十二年(西元一五六三年)時林道乾於福建沿海一帶為亂,當時有都督俞大猷前往征討,不久林道乾等人便逃亡至澎湖島附近地區,之後林道乾等人又敗走進入台灣,並佔據台江附近地方(昔日台南海岸之內港),都督俞大猷詳加偵察後,認為此水路頗具危險性,遂不敢貿然前進圍剿,僅僅於澎湖暫時駐紮偏師,並時而哨於港口之鹿耳門外。

但林道乾認為此地終非久居之地,遂設法脫離哨船之監視,由一鯤身、二鯤身兩小島之中的間隙遁逃逸出,並退逃至占城一帶(即當時交趾支那的廣南)。

明朝天啟四年(西元一六二四年),當時佔據澎湖島的荷蘭人與明朝正式簽訂條約言明放棄澎湖,轉而由台江(當時荷蘭人稱之為 't walvis Been)進入台灣本島。

明崇禎三年(西元一六三○年)時,荷蘭人又修築Zeelandia城(當時俗稱為「台灣城」)於台江門戶的島嶼「一鯤身」(即今日之安平),以做為外海之防備要地。

明永曆四年(西元一六○五年),荷蘭人再修築Provintia城(當時俗稱為「赤崁樓」)於台江溪岸之地區(位於今日台南市內),以其做為處理政務之廳所,而稱此地為「Saccam」,此名乃取自原佔居此地一帶的平埔西拉雅族新港社之社名,其移民則古來即譯稱為「赤崁」。

當時,對岸福建籍移民前來移居台灣者逐漸增多,《台灣府志》(續修)便對當時之情況記載道:「荷蘭紅毛,築台灣城(即Zeelandia城)已復築赤崁樓(即Provintia城)與相望,設市於城外,而漳泉之商賈集焉。」此即為當時之光景,同時亦為今日台南市街之基礎。

參考: 網路


收錄日期: 2021-04-20 11:27:3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915000010KK0019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