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系向來與蔣介石不和 為何大陸淪陷後 白崇禧願意赴台 李宗仁

2011-09-12 3:56 am
桂系向來與蔣介石不和 為何大陸淪陷後 白崇禧願意赴台 李宗仁回憶錄提到以李宗仁和蔣介石的關係 李宗仁赴台 連張學良第二都不可得

回答 (4)

2011-09-13 1:55 am
✔ 最佳答案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09/11/29/junshi02-1176304.htm


白崇禧暴亡之謎: 遭蔣介石報復2009-11-29


圖片參考:http://www.takungpao.com.hk/2tkp_site2/news/images/09/11/23/140531_6.jpg


【大公網訊】1949年4月,國民黨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被中國人民解放軍一舉突破。蔣介石的老巢——南京解放了。人民解放軍乘勝追擊,大踏步向前,直撲江南。國民黨一敗涂地,只剩下三支主力軍。一支是退守西南的胡宗南部隊,一支是陳誠留在東南沿海部分人馬,還有一支就是白崇禧的隊伍。白崇禧手里掌握著15個軍25萬人馬,還有40多艘軍艦和幾十架飛機。

時間轉眼過去幾個月。這期間,白崇禧無心戀戰,向西南一路退去。先是逃到衡陽,又從衡陽進入廣西。1949年11月初,人民解放軍即開始進攻貴州及廣東南路,對廣西採取大迂回、大包圍的態勢,意在穩定白崇禧,吸引其華中部隊在廣西境內進行決戰。此時的白崇禧卻忙著調解蔣李矛盾,在南寧、桂林、重慶之間飛來飛去,無暇顧及前線。11月底,廣西解放,白崇禧退到海南島。到海南島後,害怕蔣介石加害他,已作好逃往海外的準備。

雖然白崇禧這時已沒有多少人馬,但李宗仁尚在美國,蔣介石還需要白,所以老蔣積極爭取白崇禧「歸隊」,並且表現了很高的姿態。他派軍需署長陳良到海南為白崇禧的殘部補發軍費,又派陸軍副總司令羅奇帶去親筆信,請白崇禧到台灣來「共商善後」。羅奇還告訴白崇禧,蔣準備復職後,請白出任「行政院長」一職。

接到蔣介石的邀請信,白崇禧猶豫不決,他知道老蔣要他去台北的目的是什麼,本不想前往,但「行政院長」一職,對他來說太具誘惑力了。權衡再三,他決定先派李品仙與參謀長徐祖詒到台灣見蔣,探探老蔣的虛實。

白崇禧初到台灣

李品仙到了台灣後,很快就來了電報,一再說蔣介石請白崇禧去台灣是很有誠意的,準備讓白崇禧「組閣」確有其事。白崇禧接到電報後,不再猶豫,于這年的12月30日,乘飛機趕到了台北。

白崇禧初到台灣,處境尚好。1950年1月16日,他還給李宗仁打了電報,轉告蔣介石對他進退提出的三點建議。

李宗仁既不辭「代總統」,也不來台灣,弄得蔣介石很是尷尬。最後,蔣顧不上什麼法統不法統,于1950年3月1日發布公告,宣布「復職」。

消息很快傳到美國,李宗仁馬上作出反應,他在紐約召開新聞發布會,指責蔣「復職」是「違憲」。蔣介石奈何李宗仁不得,就遷怒于白崇禧。從此,白崇禧在台灣的地位每況愈下。

1952年10月,國民黨召開「七大」,所有在台國民黨六屆常委都被選為「評議委員」,惟獨落下了白崇禧。這顯然是老蔣故意給白崇禧難堪。一些國民黨元老覺得這樣做頗為不公,便推「德高望重」的于右任、居正向蔣介石陳情。

這天,于右任和居正拄著拐杖來到蔣介石的辦公室。他們說明來意後,蔣介石馬上說:「健生的事,我知道,我知道!」然後客客氣氣地把他們送走了。以後,再無下文。

蔣介石的報復

1954年,「國大」一屆二次會議在台北召開。在這次大會上,有人彈劾白崇禧,羅列的罪狀有三條,第一是私吞中央銀行黃金7萬兩,第二是私吞漢口中央銀行庫存白銀370余萬兩,第三是在徐州會戰中,不遵守調令,擁兵自重。

身為「國大代表」的白崇禧馬上進行反擊,他給每位會議代表發了一份答復書,駁斥對他的彈劾。這份書面答復後來在香港《工商時報》上刊載後,引起不小的反響,輿論明顯偏向白崇禧。此案後來也就不了了之。這次彈劾,其實就是在蔣介石的授意之下進行的。

蔣介石不僅指使人彈劾白崇禧,而且還要他在罷免李宗仁問題上表態,故意為難白崇禧。

白崇禧與李宗仁從統一兩廣到北伐抗戰,數十年如一日,甘苦與共,有著深厚的友情。老朋友遠在美國,蔣介石已把他整得夠慘的了,現在又要他落井下石,白崇禧實在不願意表這個態。但不表態又過不了關,最後只好在罷免李宗仁的聯署書上簽了名。

蔣介石為了報復白,凡是回擊李宗仁時,都要白為其出力,一有風吹草動,就要白出來說話。1964年2月12日,李宗仁在紐約《先鋒論壇報》上發表公開信,要求美國效法法國政府,承認新中國,實現中美邦交正常化。李宗仁的這一舉動,遭到了島內親蔣報紙的攻擊。白崇禧也奉命致電李宗仁,指責他「迭發謬論」,要他「幡然悔悟,以保晚節」。深知內情的海外人士明白,白崇禧身在台北,已沒有說話的自由,他給李的電報,言不由衷,實非得已。

白崇禧剛到台北時,住在圓山,後來「台灣省政府」騰出一些房子給從大陸來台的公務人員居住,他便從圓山搬到松江路,後來買下了這所住宅。

就在白被除名的當年,他的家也被「國安局」查抄,屋里的所有物品被翻了個底朝天,連地板也被揭開檢查。白崇禧非常氣憤,他當即給負責情治部門的蔣經國打電話,問這是怎麼回事。蔣經國答他不知道此事,要白直接去問「總統」。白崇禧又將電話打到「總統府」,老蔣則稱:「我知道此事,不僅對你如此,人人都應該這樣來一次。」白崇禧氣得直翻眼,毫無辦法。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1-09-12 8:53 am
白為何赴台?

"此人自私自利 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玩掉六十萬華中剿總的兵力"
包含自身所屬的二十萬桂係子弟兵
六十萬大軍在徐蚌會戰後幾乎全滅!

"本身已一無所有 憑什麼留在大陸"
共產黨向來對於已無利用價值的殘兵敗部不會手下留情
當然國民黨也是差不多啦
至少他在國府期間擔任要職
所以自以為是的以為來台後老蔣會留他一點情面
我想這是他來台的主要原因

2011-09-12 01:20:46 補充:
"白崇禧先生訪問紀錄"
是在什麼情況跟背景下做的訪問
裡面存在多少真心誠意呢
是否礙於老蔣威嚴言論多是避重就輕
就跟張學良在軟禁其間對自身的檢討言不由衷一樣...

我想光是一個
徐蚌會戰戰後檢討就可將他斬立決
此人為國共內戰國軍戰敗最直接最主要的關係人
且徐蚌會戰後佔著本身(桂系)軍力天下無雙逼迫老蔣下野
相信蔣介石必定對他痛恨至極
可能他自己清楚來台後的下場
但迫於無奈還是只有來台一途

2011-09-12 01:40:15 補充:
至於李宗仁
我想更不用說了
立場反覆的"牆頭草"所以不得善終

桂系一開始並不夠強大
仗北伐之勢打著追隨孫文實踐三民主義的口號日漸強大
演變成新桂系後又積極參與政治活動...
清黨其間與共產黨及國民黨左派結怨
沒看清實力鬥倒老蔣後
又莫名其妙的成為箭靶
不敢赴台在美國自組阿貓阿狗也吸引不了的第三勢力
之後又走投無路別無選擇只好投共
甚至被老毛痛批賣友(老蔣)求榮
死在康生手上當然是理所當然

此人下場不可悲 實為可恥 足為後人借鏡

2011-09-12 01:56:17 補充:
李宗仁憑什麼跟張學良比?
兩人光是出身背景就以天差地遠

張被軟禁後東北軍舊部曾有機會成功營救
張不肯 願為自身行為負責
雖然錯估形勢 姑息共產黨
許多資料可以看出他的出發點是為國為民
此人雖軟弱 但悲憫不願眼見中國人自殘
李卻大為不同
行事作為自私自利 為己
搞得自己身為一個副總統代總統連自己的國家也不敢回
最後還投共!

爛貨一個

2011-09-12 04:47:19 補充:
牆頭草我指的是其心態
如知識長所言他企圖推動和平談判
但為了是自己代總統的地位 自身的利益
應該他內心所圖不難看出

至於徐蚌會戰勝負關鍵太多
其主要關係還是在人的心態上
這一點李白二人還是該死
2011-09-12 7:36 am
當初蔣介石派人對白崇禧說要讓他當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
,白崇禧信以為真,結果到了台灣之後被蔣介石給騙了
,給了個顧問的職位,後來被蔣介石設計謀殺了
2011-09-12 6:40 am
白崇禧願意來台,主要原因當與其個人的政治與宗教立場有關。在政治上,白崇禧強烈主張反共,而他個人的伊斯蘭信仰也讓他對於共產黨的無神論沒有好感。再者,在過往的歷史中,他是桂系三巨頭中,與蔣介石共事次數最多,關係較為密切、矛盾較少的一個,因此他認為他來台仍能有一定的作用。(相關可參閱《白崇禧先生訪問紀錄》)。

2011-09-12 02:02:53 補充:
《白崇禧先生訪問紀錄》確實隱瞞了不少桂蔣恩怨,但如果對比《李宗仁回憶錄》、《黃旭初回憶錄》,乃至於程思遠的《白崇禧傳》、《政海秘辛》等書,對於其來臺的動機,相對來說是十分可信的。

2011-09-12 02:05:48 補充:
淮海戰役時白是否真的不願調兵支援,抑或是真的無兵可調?
以當時華中勦總下轄有第三兵團(張淦)、第十二兵團(黃維)、第十四兵團(宋希濂)、川鄂邊區綏靖公署(孫震)、第5綏靖區(張軫)、第13綏靖區(王凌雲)、第16綏靖區(霍揆彰)。其中能用的只有第三兵團、第十二兵團與第十四兵團,第十二兵團確已調入淮海作戰,並為共軍殲滅。而第三、第十四兵團如當時在調入,則華中完全門戶洞開,與之對陣的共軍難道不會趁隙而入?因此就這點來考量,白崇禧並非不願調,而是沒兵可調。

2011-09-12 02:14:45 補充:
李宗仁嚴格說來算是立場一致,他既沒騎牆觀望,也沒像唐生智之流,朝秦暮楚。在1949年蔣介石下野後,他也確實企圖推展和平談判,而這一談判的目的不全然只是求和,也在於爭取再整備的時間,不過很顯然共產黨很清楚國民黨與李宗仁的盤算,因此不論和談成敗,硬是要在5月之前渡江(5月後,長江進入洪汛期,共軍要渡江的難度就會增加)。李宗仁手頭上能用的軍隊有限,京滬地區的部隊(湯恩伯)仍聽從蔣的命令,渡江戰役自然遭到不可避免的失敗。

2011-09-12 12:40:16 補充:
他們沒有這樣的行動,但有這樣的心態,所以該死。這不就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了。


收錄日期: 2021-04-11 18:49:4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911000016KK0653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