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認識王羲之

2011-09-10 12:19 am
我想認識王羲之...

可以跟我講王羲之的 朝代 戶籍 個人學 經歷 自傳 嗎?

拜託~拜託~拜託啦~~

回答 (4)

2011-09-10 1:16 am
✔ 最佳答案
http://cf.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0/cf0001/28800001/callier4.html

王羲之

王羲之出身於一個書法世家的門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導;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當時的書法名手。王羲之,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
  王羲之七歲那年,拜女書法家衛鑠為師學習書法。王羲之臨摹衛書一直到十二歲,雖已不錯,但自己卻總是覺得不滿意。因常聽老師講歷代書法家勤學苦練的故事,使他對東漢「草聖」張芝的書法產生了欽羡之情,並決心以張芝的「臨池」故事來激勵自己。
  為了練好書法,他每到一個地方,總是跋山涉水四下鈐拓歷代碑刻,積累了大量的書法資料。他在書房內,院子裡,大門邊甚至廁所的外面,都擺著凳子,安放好筆,墨,紙,硯,每想到一個結構好的字,就馬上寫到紙上。他在練字時,又凝眉苦思,以至廢寢忘食。
  他認為養鵝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能從鵝的某些體態姿勢上領悟到書法執筆,運筆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兒子王獻之乘一葉扁舟遊歷紹興山水風光,船到縣禳村附近,只見岸邊有一群白鵝,搖搖擺擺的模樣,磨磨蹭蹭的形態。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覺對這群白鵝動了愛慕之情,便想把它買回家去。王羲之詢問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這群鵝賣給他。道士說:「倘若右軍大人想要,就請代我書寫一部道家養生修煉的《黃庭經》吧!」王羲之求鵝心切,欣然答應了道士提出的條件。這就是「王羲之書換白鵝」的故事。

二十歲時,有個太尉郗鑒派人到王導家去選女婿。當時,人們講究門第等級,門當戶對。王導的兒子和侄兒聽說太尉家將要來提親,紛紛喬裝打扮,希望被選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麼也沒聽到似的,躺在東邊的竹榻上一手吃燒餅,一手筆劃著衣服。來人回去後,把看到的情況稟報給郗太尉。當他知道東榻上還靠著一個不動聲色的王羲之時,不禁拍手贊歎道: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於是郗鑒便把女兒郗浚嫁給了王羲之。這故事便成了「東床」和「令坦」兩個典故。
  在他身上出現的成語還不只這些,據說有一次,他把字寫在木板上,拿給刻字的人照著雕刻,這人用刀削木板,卻發現他的筆跡印到木板裏面有三分之深。這就是成語「入木三分」的由來。
王羲之一生最好的書法,首推【蘭亭集序】。那是他中年時候的作品。
東晉有一個風俗,在每年陰曆得三月三日,人們必須去河邊玩一玩,以消除不祥,這叫做[修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蘭亭的河邊修褉。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詩。
  作完了詩,大家把詩蒐集起來,合成一本【蘭亭集序】,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這時王羲之已醉了,他趁著酒意,拿起鼠鬚筆,在蠶繭紙上,揮起筆來。這篇序文,就是後來名震千古的【蘭亭集序】。
2011-09-10 5:28 am
http://www.chiculture.net/0510/html/c13/0510c13.html#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出身東晉貴族家庭。他擔任會稽地方長官時帶有右將軍的軍號,故有「王右軍」之稱。王羲之性格梗直,又高傲。郗家派人來王家求女婿,王氏兄弟聚在東廂房,都作矜持狀,唯有王羲之在床上坦腹而食,表示不在乎這件事,結果郗家選他做女婿。後來「東床坦腹」成了女婿的美稱。
  王羲之最初向衛夫人學書法,後來又得叔父王廙的指教。他順應東晉「愛妍薄質」的風尚,愛好新書體,宗法鍾繇的楷書、行書,學張芝、衛瓘的草書,並且改革了楷書、行書、草書的體勢,形成了「遒媚」的書法風格,有「龍跳天門,虎臥鳳闕」、「飄若浮雲,矯若驚龍」之譽,成為中國書法藝術的經典。
  唐朝時,王羲之被奉為「書聖」,他是中國書法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書法家,他的書法對日本書法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外國人的心目中,王羲之及其書法成為了中國書法的標誌。
  《蘭亭序》是中國書法史上最顯赫的作品,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序》有28行,324字,是王羲之在「蘭亭雅集」時書寫的一篇手稿。公元353年春,51歲的王羲之邀請浙東一帶的名士在山陰蘭亭聚會,曲水流觴,飲酒賦詩,王羲之用鼠鬚筆在蠶繭紙上寫下了這篇序文。《蘭亭序》真跡早已隨唐太宗葬入昭陵,現在見到的種種本子都是臨本或摹本。
  這是一件隨手書寫的作品,筆力勁健而不怒張,用筆活脫而不逾規矩。不但「一畫之間,變起伏於鋒杪」,而且一字有一字的姿態,其中19個「之」字居然無一雷同,仿佛是鬼斧神工的造化。《蘭亭序》的體態欹側妍媚,又自然含蓄,顯示了高超的書寫技巧,展現了豐富的造型美,是公認的行書藝術的典範。


圖片參考:http://www.chiculture.net/0510/picture/0510pic10043.jpg
紹興‧蘭亭
2011-09-10 4:55 am

圖片參考:http://bits.wikimedia.org/skins-1.17/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二謝帖唐太宗時,王羲之的書法有3000多卷,到宋太宗時只有160餘件,今天全世界存世的王羲之摹本僅有20件。快雪時晴帖(唐代摹本,和中秋帖及伯遠帖合稱「三希」,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顏真卿之祭侄文稿為「第二」,蘇軾之黃州寒食詩帖為「第三」),神龍本,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黃庭經(亦名《換鵝帖》,宋拓本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樂毅論(梁拓本)喪亂、二謝、得示帖(唐摹本,日本皇室藏)憂懸帖寒切帖(又名《廿七帖》/《謝司馬帖》,藏於天津博物館)孔侍中帖和頻有哀禍帖(二帖連為一紙,藏於日本前田育德會)遠宦帖(亦名《省別帖》,十七帖中的一封書信,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姨母帖(《唐摹萬歲通天帖》之一,藏於遼寧省博物館)初月帖(《唐摹萬歲通天帖》之二,藏於遼寧省博物館)行穰帖(藏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七月都下帖(唐摹本,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上虞帖(唐摹本藏於上海博物館)游目帖(藏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毀於廣島原子彈爆炸事件)大道帖(又名《一筆書》,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其書貼妹至帖(唐摹本,藏於日本私人處)東方朔像讚(唐臨本,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孝女曹娥碑興福寺斷碑淳化閣帖(叢帖,經雙鉤描摹後,刻在石版或木版上,再拓印裝訂成帖。共10卷,第6、7、8是王羲之之作,共有160多帖。藏於上海博物館)澄清堂帖(集帖,集王羲之的字重刻而成)大唐三藏聖教序(由唐朝比丘懷仁,集王羲之字而成)歷代評論梁武帝蕭衍評其書曰:「王羲之書,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7]唐太宗李世民讚道:「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唯王逸少乎!觀其點曳之工,裁成之妙,煙霏露結,壯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8]唐李白有詩《王右軍》曰:「右軍本清真,瀟灑出風塵。山陰過羽客,愛此好鵝賓。掃素寫道經,筆精妙入神。書罷籠鵝去,何曾別主人。」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E%8B%E7%BE%B2%E4%B9%8B
參考: 賽諸葛BOSS的智慧
2011-09-10 12:41 am
王羲之(303年-361年[1]),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中國東晉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為南遷琅琊王氏士族貴胄,後官拜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師承衛夫人、鍾繇。著有《蘭亭集序》。

自傳:
祖父王正為尚書郎。父王曠為淮南太守。王羲之七歲時跟書法家衛鑠學習書法,庾翼在荊州見時人競習王羲之書體,不以為然說:「小兒輩乃賤家雞,愛野鶩,皆學 (王)逸少書,須吾還,當比之。」

相傳王羲之住處附近有一小池,王羲之練完書法均在此洗筆,每日習字,久之,池水為之變黑,竟能直接蘸取充墨之用。當年王羲之在溫州擔任永嘉郡守之際,曾在今溫州墨池坊揮灑文墨,故於溫州舊鹿城區市政府前有一墨池。

王羲之在南渡後,好山水與交友,「時人目王右軍,飄如游雲,矯若驚龍」,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與孫綽、許詢、謝尚、支遁等宴集於山陰之蘭亭。《蘭亭集序》寫成後兩年,因不受朝廷重用,即「稱病去郡」。終老嵊縣金庭[5]。許詢得知王氏隱居金庭,特從蕭山趕來與之為鄰。卒葬於孝嘉鄉濟度寺。

羲之的書法實踐,變當時流行的章草、八分為今草、行書、楷書,是書體轉換時期平地而起的高峰。其書法尺牘散見於唐臨諸法帖、十七帖、日本的喪亂、孔侍中等名品。其子王獻之亦為書法家。羲之曾指導陳郡謝氏的謝安,謝安書法亦成一格。

王羲之介紹
參考: 維基百科


收錄日期: 2021-04-20 11:41:5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909000010KK0365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