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英國要統治香港99年,而不是100年或98年呢?

2011-09-08 5:49 am
如題~

為什麼英國要統治香港99年,而不是100年或98年呢?

15點嫁>_<

回答 (2)

2011-09-11 12:05 am
✔ 最佳答案
http://www.hkatv.com/infoprogram/07/hkdecode/content10a.html
『租借新界』
△ 旁白:
1898年6月9日中英雙方在北京正式在《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簽字,為什麼英方佔領新界要到第二年四月才開始?
英國得到的土地面積為什麼比協議中的大大擴展,清政府在中英勘定新界北部疆界過程為什麼無反擊之力?
英國租借新界,99年的年期是如何確定?為什麼中國政府一個仙的租金都沒收過?
﹝何佩然:其實他一開始就很貪心,他不是僅僅想拿一個香港島那麼簡單,你拿一個香港島有什麼用?拿了香港香港島之後,他很擔心,第一香港沒有發展的資源,第二香港是沒發展的空間,如果要發展香港必定要拿對面那塊土地。﹞
1860年10月24日,清政府在英軍大炮射程內的紫禁城和英國簽訂了《北京條約》,割讓了九龍半島。1894年,明治維新後迅速崛起的日本為爭奪朝鮮半島,同中國爆發了甲午戰爭。中國節節敗退,在洋務運動中傾國力創建的北洋水師覆滅,被迫與日本簽定《馬關條約》,放棄朝鮮半島控制,割讓台灣及澎湖列島,國運衰頹的清朝一撅不振,陷入了被列強瓜分的危機。
﹝劉智鵬:去到李鴻章那兒一看,你要這麼大塊土地,他是拒絕的,他覺得英國人太貪心。英國人就用法國人借廣州灣的理由,就同清政府交涉,你租給法國人,就將九龍以北這塊地拓展給我,後來整個過程比較順利,清政府就沒再提出拒絕。﹞
就在滿清失去九龍半島的第二年,咸豐皇帝禦准恭親王奕訢的建議,成立總理衙門,主管外交及通商事務,同時展開洋務運動,希望「師夷長技以制夷」,沒料到這裡成了屢屢受西方列國屈辱的地方。
經過第一輪談判,李鴻章答應由英方起草協議,但提出英方須繳付租金、九龍寨城仍歸中國管轄,保留使用九龍寨城碼頭。不足一個月,英方將協議呈送給李鴻章,租借期為99年。
﹝劉智鵬:這是依照德國租膠洲灣的先例,德國人一開始就提出一百年,滿清政府就覺得比較過份,又要一百年,又要這些又要那些,很多利益附帶在租借條約裡面,提出可不可以減一些,德國政府也很有趣,好吧,就減一年給你,九十九年,就那麼多,據說這一做法就成為後來很多租借地的期限,九十九年。﹞
根據協議,英國租借的陸地面積達975.1平方公里。但英商和軍方就對中國保留九龍城管轄權表示不滿,鼓吹要違約擴大拓展範圍。但由於英國人對新界所知甚少,並不敢輕舉妄動,時任香港布政司洛克,作為先頭部隊前往新界作實地調查,為定界談判作準備。
﹝鄧聖時:那個中國通洛克做主張,這個中國通在英軍沒有意思進新界之前,他已經上來活動,不僅下來這裡,而且去其他鄉村活動,甚至收買當年竇安縣的官員,去拿情報。﹞
洛克的調查並不順利,先以金錢開路,深入到圍村的時候,就需要動用機槍和士兵護衛,才可以闖進入。
﹝伍館長:調查包括了人口,村落分佈、宗群分佈,或者是經濟活動,有了這個《駱克報告書》,英國人更加容易了解新界民情,從而去統治。﹞
中英有關新界北部的疆界是爭議點,1899年3月11日,雙方確定了定界委員,中方是廣東補用道王存善,英方是洛克,而港督卜力亦有加入談判。一開始英方就意圖推翻粘附在簽訂條約中地圖的疆界,提議改以自然界限,即以山脈、河流定界。
﹝劉智鵬:駱克其實是有意,沒有遵守地圖這條界線,向北拓展到深圳河,其實是霸了深圳河,駱克本人也承認,我們現在基本上控制了深圳河,中方在這個問題是吃了虧,但是亦看到不算很大塊的地,就算數不追究,所以整個新界北部邊界,由本來一條直線橫亙,變成深圳河。﹞
當年英國人割占香港、九龍,是先後發動了兩次戰爭,真刀真槍地打下來的,但他們這次只需略施外交訛詐,就一舉成功地將香港殖民陸地擴大了11倍,水域更擴大50倍,占當時廣州府新安縣面積的三分之二。
在北京簽約的過程,英方曾經承諾日後與中國具體商討租金問題,勘界完畢,此事卻不了了之。
整個過程之中,當然是沒收到錢,不僅沒收到錢,連這個租值在條約商討過程之中,中方也沒有提出來,其實這不是因為只有香港的情況如此,中國在很多其他租借地上面都沒有收租,亦沒有在條約上有租值的商討。
英國人沒向中國交付過一分錢的租金,但是接手新界之後,為了收取地稅,立即展開了香港歷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土地測量,經時四年。
﹝伍館長:由英籍測量師主持大規模土地測量,當時請了很多助手,這些助手從哪裡來呢,由印度來,來到的時候人生路不熟,新界交通不便,言語不通,在這種情況之下,土地測量時間比較長,去到1904才完。﹞
是次測量面積逾四萬英畝,完成了六百份丈量約份,測量數目達到三十三萬,這些紀錄成為新界最早的官方紀錄,全部收編收於一本冊簿內,即是「集體官契」,同年新界第一條公路大埔道亦展開工程。
2011-09-09 1:36 am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簡稱《英中聯合聲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下簡稱中國)與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以下簡稱英國)就香港問題共同發表的一份聲明。它於1984年12月19日由中國國務院總理趙紫陽與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在北京簽訂。中英兩國政府在1985年5月27日互換批准書,《中英聯合聲明》正式生效,而《中英聯合聲明》的生效也象徵歷時14年半之港澳過渡時期的開始。這份聲明指出:香港地區(即香港島、九龍及新界)是中國領土,英國政府將於1997年7月1日把香港地區交還中國政府,中國政府於同日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聲明也列出了中國對香港的基本方針。在「一國兩制」的原則下,中國政府會確保其社會主義制度不會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香港本身的資本主義制度及民主制度可以維持「五十年不變」。這些基本政策,後來都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加以規定。《英中聯合聲明》的背景來自清政府光緒帝與英國於1898年簽訂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由1898年起,英國租借新界及其二百多個島嶼,期限為99年。在租借新界之前,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後的1842年,清廷簽署了《南京條約》,香港島被割讓予英國;而九龍半島則於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後的1860年,因簽署了《北京條約》被割讓予英國。自1898年至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之前,新界、九龍半島及香港島均受到英國統治。

2011-09-08 17:36:54 補充:
《聯合聲明》的簽署在英國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右翼的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竟會同意中國共產黨的代表鄧小平所提出的安排,當時令不少人感到驚訝。
然而,很多評論指出英國在談判桌上的立場處於弱勢。香港並非一個軍事上可防護的地方,再加上大部分的飲水和食物供應來自中國內地的廣東省,在經濟上,乃至於雙方協定上,只歸還新界給中國,保留香港島與九龍半島是不可實行的。
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市民在不能預見香港前景的情況下,對房地產市場有可能崩潰導致整個香港經濟因而受到拖累。在新界的土地租借爭拗也是一個問題。事實上,在70年代晚期,中英就香港前途問題進行談判之時,最後商討的議題就是和土地與財產有關。


收錄日期: 2021-04-13 18:13:5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907000051KK0096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