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化學小問題

2011-09-08 6:09 am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toms should have the smallest polarizability ?

(A)Si (B)S (C)Te (D)Bi (E)Br
更新1:

可極化性是甚麼? 是指電子容易分布不均的特性嗎?

更新2:

我大概懂了 , 因為S的半徑最小 , 電子離原子核的距離較近使得電子被核抓得較牢 , 比較不會出現電子被拉往某處而分布不均 , 其他選項雖然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較大(也就是較易吸電子) , 但影響力比不上半徑遠近 , 這是我的心得 , 有錯請指正我 , 小生感激不盡

回答 (2)

2011-09-09 12:42 am
✔ 最佳答案
極化性(polarizability)大小,簡單的原則是在週期表中,同一週期(列;水平方向)是由左至右其極化性遞減,同一族(欄;垂直方向)是由上至下其極化性遞增。因此極化性(polarizability)大小為Bi>Te>Br>Si>S。感受到外電場的作用,中性原子或分子會改變其正常電子雲形狀,衡量這改變的物理量稱為極化性(polarizability)。簡單的說就是原子的外圍電子脫離中心原子核(正電)引力的程度,也就是說極化性越大越容易被極化。因此想要瞭解極化性(polarizability)需先瞭解什麼是原子?原子由電子(負電)、質子(正電)及中子(不帶電)所構成,「電子」質量比「質子及中子」質量小很多,因此原子量是計算「質子及中子」質量,週期表中之原子序Z=質子數=電子數。Si=[Ne]3s^2 3p^2,Z=14;S=[Ne]3s^2 3p^4,Z=16;Br=[Zn]4s^2 4p^5,Z=35;Te=[Cd]5s^2 5p^4,Z=52;Bi=[Hg]6s^2 6p^3,Z=83;注意:同一週期的原子半徑隨著原子序增加並不會增加太多,因為同一週期的原子最外圍電子都是同一層,如Si是3p^2,S是3p^4,都是在第3層(n=3)。因此對於電子的吸引力是決定於原子序Z(因為原子序Z=質子數,即核電荷大小,核電荷帶正電),此處的S其原子序Z=16,表示期核電荷(正電荷)=16,大於Si的原子序Z=14,表示期核電荷(正電荷)=14,因此S比Si越不容易被極化,極化性(polarizability)大小Si>S。Bi最外圍電子已經是在在第6層(n=6),雖然其原子序也比較大(Z=83),但是每一層軌域都是由電子所填滿,內層電子(n=1、2、3、4、5)都是帶負電當然會遮蔽最外層電子(第6層)跟中心原子核(正電)之引力。所以其原子半徑最大,其極化性(polarizability)也是最大,原子半徑是包含外圍電子雲的大小。簡單結論:同一週期,半徑變化不大,比較原子序,由左至右其極化性遞減。不同週期,比較所列週期大小,由上至下其極化性遞增。

2011-09-08 16:58:24 補充:
表示期核電荷(正電荷)=16
應該為表示"其"核電荷(正電荷)=16
打錯字><
簡單說同一層就比較「質子數(原子序)」大小因為它是吸引電子的來源
不同層則當然是越多層外圍電子被內層電子所阻擋引力也越多,離原子核越遠
因此越多層外圍電子也越鬆散越容易被極化
當然最好的解釋是由"量子力學"解釋
怕你看不懂也就不提---太深入嚕

2011-09-08 17:27:01 補充:
你的心得
其中對於不同層"影響力比不上半徑遠近"--ok,因為半徑大小很好判斷,
但是同一層半徑大小連我也沒把握知道?但是用原子序(原子核)就很好判斷。
2011-09-08 9:02 pm
The covalent radius of S (100 pm)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Si (110 pm).

Si atom and S atom have the same number of filled electron shells, but S atom has a higher nuclear charge.

2011-09-08 13:04:18 補充:
Therefore, the valence electrons of S atom are thus held more tightly by stronger nuclear attraction, and thus S atom has a smaller size.


收錄日期: 2021-04-30 11:42:0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907000016KK0768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