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
http://imgcld.yimg.com/8/n/HA00782940/o/151109050001613872161470.jpg
俄國工業化發展為什麼那麼慢?
俄國時代
俄國工業發展落後於其他強國的原因較為複習,地形和氣候等並非主要因素;從19世紀開始時,俄國已呈現了這樣一個不發達國家的悲慘景象:它試圖使自己現代化,但僅獲得不充分的成果,產生破壞性的影響。
維特不顧一切地試圖實現它夢想的工業化。采用金本位制,給予某些工業以津貼,給外國資本家以特許權,在國外募集大量貸款,並設立很高的保護關稅。俄國工業在這些刺激下確取得了良好進展,但最終整個國家與西方相比仍明顯地、令人痛苦地落後。
1897年1月的統計數字揭示了人們所熟悉的所有不發達的癥狀——文盲率高、嬰兒死亡率高、按人口計算的公路和鐵路的哩數很低、農業生產率和工業生產率也同樣地低。俄國不僅是落後的,而且正在進一步落後於西方各國。例如,它的經濟增長率儘管在20世紀初突然上升,但仍趕不上德國的經濟增長率。俄國愈是試圖迎頭趕上,便愈是落後。同樣使人驚恐的是,俄國社會多數成員從根本上反對維特的工業化綱領。不僅心懷不滿的工人是如此,農民和土地貴族也是如此,因為農民承擔了工業化的大部分費用,而土地貴族生來就希望保持其傳統的土地制度、憎恨上升中的資本家,無論他們是本國的還是外國的。
因而,維特成為沙皇的一個政治包袱,於1903年8月被免職。他的免職使沙皇俄國的致命的困境顯得更為突出——一方面渴望工業化的西方的物質成就,另一方面從根本上偏愛本國的農民傳統。關於這一矛盾的結果,由1914年2月準備的、關於與德國的戰爭的含意的一份備忘錄中作了描述。內容強調了俄國工業的「未發達的狀況」、國家「對於外國工業的過於巨大的依賴」、「技術的落後」和「戰略鐵路網的不充分」。 此時俄國被拋入無法預見其結局的沒有希望的混亂之中。
蘇聯時代
觀看現代俄國的工業發展步伐,也沒有持久的發展時間。較為可觀時期只能數到蘇聯時代的赫魯曉夫執政時。因列寧實際在位時間很短,而斯太林的暴政亦使發展呆滯不前。在斯太林去世後,蘇聯當局處決了秘密警察頭子貝利亞,實行了一段短期的集體領導。後經權力鬥爭,赫魯曉夫脫穎而出。
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秘密報告清算了斯太林的個人迷信。報告列舉了斯太林個人崇拜的劣行,指出斯太林的個人崇拜是“一系列極其嚴重地歪曲黨的原理,歪曲黨的民主和革命法制的根源。”莫說是工業發展,此時蘇聯已陷入一個經濟倒退、政治獨裁的狀態。 報告指出,“斯太林根本不允許實現集體領導和集體工作,他不僅對反對他的人要施加暴力,而且由於他的任性和專橫,連被他看成與他的思想相違背的人,也要施以暴力。斯太林不是通過說服、解釋和耐心地同別人合作,而是把他的思想強加於人,要別人無條件接受他的意見。凡是反對他這種做法的人,或者力圖表明自己的觀點,證明自己正確的人,都必然會被開除出領導機關,接著就會受到精神上的折磨和肉體上的消滅。”期後赫魯曉夫對斯太林暴政的否定,改變了以後歷屆蘇共政府的政治行為。自赫魯曉夫之後一直到戈爾巴喬夫執政,蘇聯雖然經過漫長的勃烈日涅夫政治倒退時期。然而赫魯曉夫曾經以寬鬆政策促進了經濟發展。在他當政的1950-60年代,蘇聯不僅以首先發射人造衛星和宇宙飛船震驚西方,而且1955年糧食產量10370萬噸,首次超過1913年。1958年升到13470萬噸。1964年10月赫魯曉夫被自己一手扶植的勃列日涅夫搞下台。蘇聯從此又開始了歷時18年的勃列日涅夫統治時期。勃列日涅夫逆轉了赫魯曉夫的寬鬆和改革政策,尤其是通過壓制不同意見和輿論來維持政治權威,形成了“沉默的蘇聯”。在勃列日涅夫執政期間,蘇聯在表面上維持了超級大國的地位,甚至不斷擴張勢力影響,實際在政治和經濟上都進入了缺乏創新的停滯狀態。不可不提是,這鐵幕國家很諷刺地從1982年11月勃列日涅夫病逝,終年76歲。繼任的黨政軍最高領導人安德羅波夫(1914-1984)和契爾年科(1911-1985)均在任一年多便先後病逝。在28個月裏,連喪三任最高領導人,這情況民主國家是很難想像的。結果幾位領導人過了〝蜜月期〞後,連幹一番事業的機會都沒有,政府又回復舊貌。 這情況將蘇聯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作為推動工業發展因素而言,實在又開了〝倒頭車〞。由勃列日涅夫開始,政治上已高度專制。最高蘇維埃只是名義上的最高權力機構,所有事務的決定權都在政治局的幾個寡頭那裏、特別是在總書記一個人那裏。經濟上停滯不前。安德羅波夫當政時曾動用情報系統克格勃調查國家經濟真實情況。安德羅波夫長期擔任克格勃首腦,他已不相信政府統計局的數字。克格勃向他報告的資料令人震驚:七十年代蘇聯經濟開始走下坡路。1982年蘇聯經濟成長率是零。工業生產率不到西方先進國家的1/3;農業生產率是西方的1/5。此後蘇聯的經濟每況愈下,再加上入侵阿富汗(1979-1989),耗費大量軍費,民眾生活水平年年下降。.....(續於意見欄)
2011-09-07 00:00:46 補充:
文化上思想壟斷。書報檢查制度是蘇聯對社會輿論和思想文化實行監督和控制的重要工具,它剝奪了蘇聯公民的言論自由、創作自由。大眾傳媒失去了它的真正價值,成了官方操縱和擺布人民思想的宣傳工具。70年代流傳“《消息報上》無消息,《真理報》上無真理“的話,是蘇聯社會萬馬齊喑的真實寫照。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不僅把生產資料國有化了,而且也把人民的思想國有化了。
2011-09-07 00:01:22 補充:
統治階級的愚民政策營造了舉國上下思想一致的假象,廣大百姓則陷於愚昧無知,沉溺於蒙昧主義之中。又怎能使國家的工業發展走向現代化呢?
在契爾年科病逝的第二天,1985年3月11日,蘇共中央全會一致選舉54歲的戈爾巴喬夫為總書記兼國防委員會主席,此時才正式啓動一系列工業發展的政策。
2011-09-07 18:41:07 補充:
不知樓主是否問在下呢?應該不會的,若是問在下---莫非在下弄錯〝現在〞和〝過去〞,那麼應再唸幼兒班啊!但由始至終所回答的內容都是過去的,還已分開俄國和蘇聯兩部分,作〝兩手準備〞。除非閣下所需要的是由18世紀工業世革命開始,又或者是〝現代〞俄羅斯普京時代的料資.....?希望不要移除問題,應讓大家交流交流、論証論証或可選其他回答為〝佳答〞謝謝!
最後發現樓主真是〝有問題〞幼兒班,道謝的該是閣下啊................!
2011-09-10 16:51:24 補充:
Oh! So sorry 小萱
2011-09-13 16:12:49 補充:
為避免再誤會,請問樓主補充問題是問誰呢!
2011-09-13 22:32:55 補充:
回樓主:如要分類,在下於文章開端時,稱原因比較複習;因而不想沿用傳統政治、文化、經濟等項目歸類,而使用精簡句子作標題;望閱讀者較容易明瞭!
1. 於未俱備發展條件下,強行加促現代化步伐
維特不顧一切地試圖實現它夢想的工業化。……
2. 各階層人仕普遍反對工業化綱領,導致工業發展未能與其他大國同步
俄國不僅是落後的,而且正在進一步落後於西方各國。……….
3. 工業技術落後和缺乏基建配套
因而,維特成為沙皇的一個政治包袱,於1903年8月被免職。……..
4. 獨裁專横領導人,使工業發展呆滯不前
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秘密報告清算了斯太林的個人迷信。…………
2011-09-13 22:34:26 補充:
5. 國家領導層更換頻繁,使政策和政令未能徹底執行
不可不提是,這鐵幕國家很諷刺地從1982年11月勃列日涅夫病逝,終年76歲。…..
6. 文化上思想壟斷,埋沒不少有識之士和人材
書報檢查制度是蘇聯對社會輿論和思想文化實行監督和控制的重要工具,…..
〔段落內容,請參閱較早前回答文章。上述乃個人編輯,如未達要求,請多包涵〕
參考: 〔祗屬淺見,如有錯漏,請多見諒〕全球通史+Michelle & Hu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