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
http://imgcld.yimg.com/8/n/HA00782940/o/161109040779313872561660.jpg
戰後國府為何在國共內戰後期快速崩潰 先盛後衰 抗戰結束時,中共控制了一百多平方公里土地和一億三千萬的人口,擁有軍隊約一百二十萬,另外有二百二十萬民兵。日本投降後,中共指派林彪搶先率軍進入東北,並全面擴大控制區,另一方面又奪取或切斷鐵路及交通幹線,阻止國民政府的軍隊前往受降及接收。
此時 國軍依賴美國空運,海運的協助,亦控制了全國各大城市。1946年1月,中共佔領區面積增加到二百三十九萬平方公里,人口一億四千九百萬,城市五百零六座。1946年7月,國共雙方在東北熱河,察哈爾,綏遠,山西,河北、河南、江蘇各地,爆發全面的內戰。最初國軍由於兵力較多,控制著主要城市及鐵路交通線,又得到美國援助,因此在軍事上取得優勢,也就是樓主謂〝國軍先盛〞之局面 。1947年3月,更一度攻佔中共中央在地的延安。共產黨則暫時撤退到廣大的鄉間,又在大城市發動宣傳戰及製造學潮以困擾國民政府。 由於蘇俄樍極對中共提供援助,中共的實力漸增強。1947年秋季開始,共軍於東北,華北、西北、華中各地展開反攻,並於1948年上半年,成功隔斷國軍的戰區及交通線,國軍逐漸陷於劣勢。9月,陳毅率解放軍進攻濟南,山東省主席王耀武所部六萬多人被俘,山東全省失陷。開戰二年以來,國軍由四百三十萬人減至三百交十五萬人,共軍則由一百三十萬人增至二百八十萬人,此乃樓主談〝國軍後衰〞的開端 。至1948年下半年,國共之間爆發了三場決定性的戰役。〔詳細過程對題目沒有直接關係,所以衹輯錄使國軍後期失利之要點〕
首先是遼瀋之戰,這是中共東北野戰軍對東北國軍發動的攻去,雙方在遼寧,瀋陽一帶大戰。1948年9月,林彪統率五十餘萬共軍,進攻遼河以西,以截斷東山與關內的交通,經五十二天激戰,解放軍攻克了錦州,長春,11月初攻陷瀋陽,東北為共軍所有。國軍四十三個精銳師共約四十餘萬人,除少數突圍撤走外,全都被殲滅或俘虜。共軍自國軍手奪得大批美國武器與及全國工業最發達,物產最富饒的東北地區,實力更為強大,決定了共軍日後全局的勝利。
第二場是淮海戰役。這是共軍第二、三野戰軍以徐州為中心,對國軍動的巨大戰役。1948年10月底,中共集中陳毅,劉伯等部六大余萬圍攻徐州,國軍以劉峙為總司令,動員六十六個主力師,約四十五萬人抵抗。共軍採「圍點打援」戰術,挖掘深溝,重重圍困國軍,時正值天降大雪,國軍機械化部隊失靈。補給亦生困難,經兩個多月苦戰後,國軍全軍覆沒。 解放軍攻克軍事重鎮徐州,佔領了長江以北的中原。至此共軍已奠定了渡江作戰的基礎,國府首都南京亦處於共軍直接威協下。
遼瀋戰役後,林彪即率領東北野戰軍進入關內,會同聶榮臻。賀龍等部,以近百萬之眾,圍攻北平,天津。國軍華北總司令傅作義率領六十萬人抵抗。經過二十余日慘烈的攻守戰,1949年1月15日 ,共軍攻陷天津,國軍十三萬人被俘守。1月22日 傅作義決定率領北平守軍二十五萬投降。1月31,共軍和平進入北平。
國民政府代理總統李宗仁派代表與中共議和,希望能保有長江以南,爭取美援,重整軍備。但中共不願接受,要求國民政徹底投降,和談失敗。 4月21日 ,中共全軍渡江南下,連陷南京杭州,上海,南昌,武漢,長沙各大城市,國軍毫無招架之力。自1949年4月起,十一個月內,解放軍席捲中國大陸。國民政府於12月,撤退到台灣。自此,國共雙方在台灣海峽兩岸形成了對峙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