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埔族的沒落

2011-09-03 11:46 pm
平埔族在哪個時期逐漸沒落???有人說是清領時期
更新1:

為什麼又會沒落?

回答 (1)

2011-09-04 10:41 am
✔ 最佳答案

http://beaver.dlc.ncnu.edu.tw/projects/emag/show.aspx?dataId=f594b8f6-2b27-11d4-b17f-0050bae32d5f

荷蘭人、漢人來到台灣之前,在台灣的山麓、湖泊、溪流、平原以及海邊地帶,已都住有人。這批人最早和外界勢力接觸,文化變遷也最大,他們被稱做「平埔族」。他們原本不叫這個名字,「平埔族」是外界強加於他們的名詞。
十七世紀時漢人稱他們為「東番」,是取之文化較低、東邊的化外之番的意思,當時的陳第也寫了《東番記》。荷蘭、西班牙人到台灣,與平埔族接觸,他們一般稱為福爾摩沙人或原住民(native);為了稱呼上的方便,往往以原住民的語言或自稱加以命名,如台南附近的各社包含新港(sinkan)、大目降(Tavocan)、蕭壟(Soulang)、麻豆(Mattauw)、大武壟(Tevorlang)、虎尾(Favorlang)、阿束(Asock)等,即大致依原住民原有的稱呼而加以命名。
清代政府以漢化為標準,將原住民稱為生番、化番、熟番。即用文化差別方式,開始以漢化觀點來記錄台灣的原住民。以接受漢化、生活與漢人相差無幾的稱為熟番,未漢化的稱為生番,由生番剛歸化、文化尚野蠻的稱化番。
日據之初,將生番、熟番改為生蕃、熟蕃。一九三○年台灣總督府將生蕃、熟蕃改為高山族、平埔族,平埔族族名正式產生,官方文書中才除去有輕賤稱呼的「番」、「蕃」。 光復後,政府認為平埔族已經完全「漢化消失」,將日本時代的分類:高山族變成山胞,取消平埔族。平埔族在漢化的名義下消失,一直到八○年代末期,族群意識高漲後,平埔族的名詞再度被提起。


收錄日期: 2021-04-20 11:25:5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903000010KK1732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