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觀究竟係乜野?

2011-09-01 8:29 am
中觀,中道,中庸,字是不一樣?字面解釋是一樣嗎?

有無中文科老師HELP下我呀?

據我了解(MAYBE是錯解XD)佛教裡的中觀就是一種生活智慧NA!

有中文科老師嗎?有大德嗎?

HELP

回答 (3)

2011-09-01 8:17 pm
中道,釋達多太子他以經非常清楚用他自己的身和心開示了,他花了六年修苦行不能成佛,他放棄苦行,養好身體再去菩提樹下放鬆身心坐下,當時太子想起自己童年時有一次節慶,他在父王不注意時走到樹下靜坐放鬆身心入定,他在菩提樹下觀察身心,發現了煩惱所以他說他找到制屋的人了,在這個時候太子就成佛了。

佛陀開示,不要過份苦行同時不要過份享樂,要行待中道知足少俗服,在現在修頭陀行出家人,你會留意到他們生活,只要能養身體的需要就已經足夠了,其他多餘的東西都會給他們負擔,因為修頭陀的出家人,他們會4處雲遊停留一個地方不會超出3個月,過多物資和東西會給他們負擔過重,他們只帶打坐用的蚊帳和雨傘,缽子,濾水器小刀線子,燈或者電管。

在法句經中,佛陀都有提示我們要有 衣之省思,食之省思,住之省思,同藥之省思,這些東西由來,他們用途。例如 : 食物不是為了美化,不是為了裝飾,不是為了玩樂,只是為了維持這個身體,令不捐傷以便幫於收習梵行(修正不正常身口意),依照如此的實行,不令新感受(過飽)產生才不至受苦。

所以出家人有日中一食習慣,在家善信都可以守八戒過午不食,這樣就不會對腸胃負擔太重,同時可以減少慾望。當然可以吃一點過午之後可以吃的東西或者喝一點果汁,芝士 莓 紙菜都可以吃的。這些食物都沒有犯戒的。

佛陀開示中道不是說的,是生活上提示,有叫我們用完東西之後要放好,不要讓別人因為我們過失而生起煩惱。只要細心留意或者去看看佛陀戒律會發現佛真的非常細心和慈悲,他的關心真的是無薇不至。連衣洗衣都有教導我們。
2011-09-01 5:20 pm
◎中觀

佛教用語:

(1) 大乘佛教中觀派的禪觀。其見解從世俗的真理觀之,由語言、概念所成立的

現象是存在的。但從究竟的真理觀之,沒有絲毫真實存在的體性。修行者依

這樣的見解來思惟、觀修。三論玄義:「若一法不窮,一言不盡,則戲論不

滅,中觀不生。」

(2)大乘佛教的中觀派。

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一:「所云大乘無過二種,一則中觀;二乃瑜伽。」
2011-09-01 9:01 am
三者皆一,中則中、不偏,偏則離道,產生反後果。故道乃中庸,不偏、不執、無為,視為道。


收錄日期: 2021-04-24 10:33:3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901000051KK0002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