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論語 侍坐章 >>出自<<論語 先進第二十五>>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爲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爲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爲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稀,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爲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爲之小,孰能爲之大?」譯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陪著孔子一起坐著。孔子說:「不要因為我比你們年紀大,便拘束起來了。平時你們常說沒有人了解你們,如今有人知道你們的才能,那麼又當如何呢?」子路急忙回答說:「擁有千輛馬車的國家,擠在大國之間,加上外國軍隊侵犯,接著又發生飢荒,讓我仲由來治理,只用近三年的時間,可以使國人勇敢善戰,並知道做人的道義。」孔子微微一笑。「求! 你又怎樣做呢?」冉求回答說:「一個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大的地方,讓冉求來治理,接近三年,能使人民衣食豐足。但是禮樂教化,還得等待有德者來教化。」「公西赤你怎麼做呢?」公西赤回答說:「兩位道學的本事,我都做不到。但願意學習,如宗廟的祭祀,或者諸侯的會見,穿戴禮帽服飾,當個小小的禮相。」「曾點你怎麼做呢?」 曾皙本來在彈琴,聽見孔子叫他,鏗一聲便結束彈奏。回答說:「我的想法和他們三個不一樣。」孔子說:「沒什麼的! 不過是說說自己的志向罷了。」曾皙說:「暮春時分,穿著做好的春服,帶著五六位年輕人,六七個孩子,到沂水旁沐浴,再至舞雩迎風而立,最後唱著歌謠回家。」孔子感歎說:「我贊同點說的。」子路、冉有、公西華離開後,曾皙留了下來。問說:「夫子認為他們三人說得怎麼樣?」孔子說:「不就是說說個人的志向嗎?」曾皙說:「夫子為什麼笑仲由呢?」孔子說:「治理國家用禮儀的規範,他的話卻不合乎禮儀,因此笑他。」曾皙再問:「冉求所說的,不像是在治理國家?」孔子說:「怎知這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地,難道就不能成為一個國家呢?」曾皙最後問:「那麼只有赤不是談論治國的了?」孔子說:「宗廟祭祀,諸侯會見前往執禮,這不就是諸侯做的事情嗎? 公西華原做小小的報禮者,那麼誰能做大的執禮者呢?」
戴名世 <<窮鬼傳>>譯文:
窮鬼,不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存在的。唐朝元和年中期,開始依附昌黎韓愈。韓愈和他住了很久,不堪忍受。寫文章(《送窮文》)驅逐他,他不走,反而罵韓愈。韓愈死後,他無所歸依。流落人間,尋找像韓愈一樣的人跟隨,找不到。經過九百多年,聽說江淮之間有個被褐先生,這人是與韓愈同一類的人物。於是未經任何人介紹就到先生家拜見。說:「我是原來韓愈的家客,私下聽說先生有很高的道義,願意托身在你的門下,不敢說有什麼可以報答先生。」先生離開座位倒退著走,大驚說:「你來這裡想怎樣?」揮手讓他離去,說:「你走吧! 從前韓愈因為你的緣故,不被天下人所接受,招人笑話侮辱,貧窮得沒有好的歸宿,他的《送窮文》可以查看到。你走吧! 不要連累我。請託身其他人吧。」 窮鬼說:「先生怎麼這麼狠心地拋棄我呢?假如有其他人可以跟隨,早就跟隨別人了。我之所以要跟隨先生的原因,是因為不願意跟隨其他的人。先生怎麼這麼狠心地拋棄我呢? 敢問我有什麼罪過呢。」先生說:「你用窮作名字,它的情況必然足以令我窮。議論作文章,開口犯忌,在言語上就會窮;上下坎坷,前仰後翻,俯仰之間局促小心,左右為難,在(人世間的路途)行走上就困難;蒙受塵封和詬罵,被人譏諷,擔心眾人的議論,便在言論上窮於辯護;所做出的行為違常錯亂,所追求的(理想)乖張錯誤,那麼在才智方面就窮。名聲勢利和錢財,不足以調動眾人,直率孤寂憤懣,不能和世俗諧調,便在朋友交往遊玩缺乏。抱著沒有的書,背負著放蕩不羈的志氣,帶著空無一物的身體,進入所討厭的澆薄的世界,那麼在家是窮,在國也是窮。凡是你足以使我窮的,我不能全部數到。只是舉個大概的例罷了。」窮鬼說:「先生把這當作我的罪嗎?這的確是這樣的。但我的罪,卻有可以值得驕傲的,而且它的功勞也是不可埋沒的。我所到之處,人間百態都躲避了,這就是先生之所以拋棄我的原因。然而區區在下,怎麼足以左右先生你呢?
2011-08-31 17:36:12 補充:
而我可以使先生你放歌,讓你哭泣;使你激動,讓你憤懣;讓先生您在無窮(的知識、真理海洋)之中(遨遊)獨來獨往。凡是先生所說的,本來就是我可以效力於先生的,那怎麼會是傷害呢? 況且韓愈至今(聲明)不朽的原因,就是我造就的。因為這個原因韓愈也是先是懷疑最後信服我。自從我漫遊天下這麼久了,沒有可以倚靠的人。幾千年找到韓愈,又過了一千多年找到先生。因先生的道行以前沒有一個,只有我崇拜你而跟隨你。那麼我對先生你,難道不是很厚待嗎? 」
2011-08-31 17:36:25 補充:
從此,被褐先生和他相處,總共幾十年,窮困得不能忍受,然而頗得它的好處。一天,窮鬼對先生說:「自從我到先生這裡,先生卻不能被天下人所容納,招來譏笑侮辱,窮困沒有歸所,只因為我的緣故,我也憐憫你。只是我所用來效力於先生的,我都認為對先生有益,如今已經全部完成了。先生沒有用得著我的地方了,我也不敢長久打擾先生了。」就起身,匆匆離開,不知到哪裡去了。
2011-08-31 17:36:53 補充:
錢公輔<<義田記>>譯文:
範文正公,是蘇州人氏,一生樂於用錢財幫助別人,選擇那關係親近而貧窮、關係疏遠而賢能的人,都予以幫助。當他富貴顯達時,購買了靠近外城而常年豐收的良田一千畝,名為“義田”,用來養育救濟同族的人們。使他們每天有飯吃,每年有衣穿,遇到嫁女、娶媳婦、結婚、生病、喪葬,都有資助。選擇家族中年長輩高而且賢德的人,掌管資金調配和適時收付財物。每人每天供給一升米;每年的衣服,每人分給一絹匹。嫁女兒的發給五萬,嫁次女的發給三萬;娶兒媳婦的發給三萬,娶次媳婦的發給一萬五;喪葬發給的費用和嫁次女的數目相同,埋葬幼兒發錢一萬。
2011-08-31 17:37:28 補充:
族裡的人聚居在此有九十名,義田每年可收入稻穀八百斛;用義田所收入的糧食,來供應在這裡的聚居的族人,充裕有餘而無枯竭之時。凡曾經出仕而暫時解職在家、等待新職務的人,都給供救濟;已經出仕為官的人,就停止供給。這就是義田的大概情況。
當初,範公還未貴貴顯達時,就已經有意這樣做,可是三十年來一直沒有能力辦到。後來他擔任了陝西陝招討使和主持了參知政事,才有俸祿和賞賜的收入,而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心願。他去世之後,他的子孫也經營他的事業,繼承他的遺志,就像他在世的時候一樣。範公雖然官位高俸祿優厚,然而終生過著清貧的生活。
2011-08-31 17:37:49 補充:
去世的時候,竟然沒有衣物殮,子孫們也沒有錢為他舉辦像樣的喪事。他只是把救濟貧寒、養活親族的道義,留傳給子孫。從前晏平仲由瘦弱馬匹拉的破舊車子。陳桓子說:「這是隱瞞國君的賞賜。」晏子回答說:「自從我顯貴以後,父親的族人,沒有不乘坐馬車;母親的族人,沒有衣食不足;妻子的族人,沒有挨餓受凍的;齊國的讀書人,等待我的救濟才能生火做飯的有三百多人。像這樣,是隱瞞國君主的賞賜呢? 還是彰顯國君的賞賜呢? 」於是齊侯就用晏子的酒杯,罰桓子喝酒。我曾經仰慕晏子好行仁德,齊侯識別賢者,和桓子能敬服義理。
2011-08-31 17:38:14 補充:
更喜愛晏子行仁有等級,而且說話有井然的次序;先說父族,後說母族,再其次是妻族,最後才推及關係疏遠的賢者。孟子說:「先親愛自己的親人,然後仁愛百姓,仁愛百姓,然後愛惜世間萬物。」晏子的行事接近孟子的說法。現在從範文正公的義田這件事來看,勝過晏平仲。它施行的規模的久遠和全面,又似乎超越了晏子。
唉! 當今世上那些身居三公職位,享受萬鍾俸祿的人,他們官邸的雄偉富麗,車馬的華麗,歌妓的眾多,妻妾兒女生活的富裕,只限於一人的享受罷了。親族的人不能進入他們的大門,難道還少嗎?何況是周濟關係疏遠的賢者呢?
2011-08-31 17:38:28 補充:
其次是擔任卿大夫或客的人俸祿豐厚,生活富裕,郤只限於一人的享受而已。親族的人拿著飄瓢和囊討飯,或餓死在溝中的棄屍,難道會少嗎?何況是救濟別人呢?這些人都是愧對范文正公的人。
範文正公的忠義譽滿朝廷,功業遍及邊境,功名傳遍天下,後代一定會有史官把這些記載下來的,我可以不用贅述了。我只是特別推崇他的風高義與舉,因此寫下此文傳給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