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除史記、南史、北史、舊五代史、新五代史為通史之外,其餘皆為斷代史。只是舊五代史的修撰形式為官修而新五代史則是否私撰。
http://www.chiculture.net/0702/html/0702c33/0702c33.html
《新五代史》共有74卷,為北宋歐陽修(1007─1072年)所撰。包括本紀12卷、列傳45卷、考3卷、世家10卷、世家年譜1卷、四夷附錄3卷。
本書在撰述形式上,改變《舊五代史》以一朝一史、斷代的形式來編排君臣紀傳的體例,採用了李延壽編寫南、北史的體例,把五代的紀、傳綜合在一起,按時間先後次序編排,分立本紀、家人傳、大臣傳、類傳、雜傳等等。
另有《司天考》、《職方考》記述天文、地理的名稱;世家及世家年譜記述「十國」的興亡史事;四夷附錄記述契丹、奚、吐谷渾、韃靼等中國週圍的民族的歷史。《新五代史》取材範圍較闊,體例嚴謹,文字精煉,而且作者對史事多有評論,內容較為深刻。但是因為刪削過簡,因而不能完全取代《舊五代史》。
http://www.chiculture.net/0702/html/0702c32/0702c32.html
《舊五代史》共有150卷,為北宋薛居正(公元912─981年)所撰。薛居正,字子平,開封浚儀(今河南開封)人。歷任後唐、後晉、後漢的官職,宋初升官至門下侍郎、平章事。開寶六年(公元973年),宋太祖下詔修五代史,以薛居正為監修,盧多遜等人為同修,前後只用了一年半左右,便修撰完成。
《舊五代史》記載從後梁的建立開始,到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後周滅亡,合共54年的五代歷史。事以五代為正統,兼述十國史事,對契丹、吐蕃等邊疆少數民族的記述亦較詳盡。作者又仿照裴松之的《三國志》注本,將陶岳《五代史補》、王禹偁《五代史闕文》附於正文之下。但本書材料蕪雜,文字煩瑣而冗長,有些內容的觀點又不一致,所以常被學者譏評。本書原名為《梁唐晉漢周書》,總稱《五代史》,為有別於歐陽修所撰的《新五代史》,於是加了「舊」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