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恆星的核融合反應的最終產物是鐵?

2011-08-21 10:03 pm
一般而言,如果恆星持續發光的發熱能量來源是透過進行核融合的反應所得來的!這種核反應通常會終止於鐵,因為其原子核最為穩定。這是天文氣象上的不爭的事實!但是,我想問的是,為何鐵的原子核是最穩定呢?到底鐵有甚麼結構令它有這樣的性質呢?還有,為何核反應是不是一定會終止於鐵呢?勞煩大家給些耐心去解答小弟的這些問題吧,謝謝^^!

回答 (2)

2011-08-23 7:05 am
✔ 最佳答案
鐵核不具有「核融合」釋放能量,和「核分裂」釋放能量的特質,鐵核參與核反應時,都必須耗掉能量,這對恆星是很不利的,恆星的核融合來到最終階段(矽燃燒過程)時,最終會合成出無法在進行核融合來釋放能量的鐵,而讓恆星被迫結束生命,這也是自然界為了避免惡性循環而讓恆星把質量都搞光的一個限制。

鐵核不是分子,沒辦法談什麼結構,不過鐵核很穩定是因為他的結合能最大,核子無法分裂和合併,十分穩固。除非給他能量,否則鐵就不給你分裂和合併,但恆星不知道這件事,恆星本身的重力只知道壓縮恆星,而恆星只會用核融合產生輻射壓力抵抗重力,當矽燃燒過程結束後,鐵56核的出現,讓恆星以消耗能量為代價,來融合鐵,結果導致恆星收縮然後爆炸的死亡結果。

自然界把鐵當作限制,因為剛好26個質子構成的核(鐵)需要30個中子來維持自身的穩定(鐵56,鐵最常見的同位素),不過質子可是很難彼此相處的,質子太多的核會自動分裂衰變的,但是鐵56就那麼剛好,中子和質子十分協調,結合時的強核力夠強,因此鐵56很穩定。

而比鐵56小的核,強核力還可以合併核子,然後造成核融合,同時可以藉由質量的虧損來穩定新的核和釋放核能,反過來比鐵56大的核,電磁力開始作怪,質子間不好相處就是因為電性都相同會相斥,而重核和超重核時常會因為質子的電磁力而崩裂(核衰變),特別是受到刺激的時候,因而造成核分裂,同時也會有質量虧損來釋放核能和穩定被分裂的核。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AB06566574/o/701108210047013873446980.jpg


2011-08-22 23:15:44 補充:
恆星核的核融合,最終產物不一定是鐵。

太陽只能到碳

且超新星爆發後的中子捕獲過程

將會造就更重的元素,直到「鈾」。
參考: 自己 如有不懂的地方請發問!
2011-08-22 3:59 am
樓主問左一個極好既問題,老實講,我都無辦法用原子結構理論答你呢個問題。不過,核聚變由兩個氫原子合併成氦原子,再由兩個氦原子繼續反應(變成咩唔記得左)。總之每做一次反應,結合成既元素都會有愈來愈大既質量,或應該講產生出來既元素質子數目愈來愈多。咁即係點﹖由於原子核內既質子係由強大既核力(strong interaction)將佢地結合成為原子核,當質子愈多,要令呢個原子再做進一步既核融合反應,就要用更多既能量投入先去抵消質子之間既核力。

氫同氦質子少,核力亦小,做到核融合一啲都唔出奇,但鐵原子有26個質子咁多,可想而知原子核內既核力係極之強大,強大到恆生內部一億度既高溫都無法令鐵繼續反應。

另外,鐵原子已經有26個質子咁多,如果再做核融合反應,合成出來既會係非常重既元素。以兩個鐵原子合成為例,會生成碲(Tellurium)。根據維基介紹,碲係一種類金屬,唔係咁穩定,有放射性,即係話鐵就算融合成功,產生出來既都唔係穩定既元素,所以反應係呢度停。我估計當個恆星愈來愈多鐵時,會真係有小部份鐵原子繼續反應,但由於上述既原因,鐵核融合反應會無以維繼,然後愈來愈慢及愈來愈少,到最後完全停頓。


收錄日期: 2021-04-20 01:04:3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821000051KK0047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