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鐵核不具有「核融合」釋放能量,和「核分裂」釋放能量的特質,鐵核參與核反應時,都必須耗掉能量,這對恆星是很不利的,恆星的核融合來到最終階段(矽燃燒過程)時,最終會合成出無法在進行核融合來釋放能量的鐵,而讓恆星被迫結束生命,這也是自然界為了避免惡性循環而讓恆星把質量都搞光的一個限制。
鐵核不是分子,沒辦法談什麼結構,不過鐵核很穩定是因為他的結合能最大,核子無法分裂和合併,十分穩固。除非給他能量,否則鐵就不給你分裂和合併,但恆星不知道這件事,恆星本身的重力只知道壓縮恆星,而恆星只會用核融合產生輻射壓力抵抗重力,當矽燃燒過程結束後,鐵56核的出現,讓恆星以消耗能量為代價,來融合鐵,結果導致恆星收縮然後爆炸的死亡結果。
自然界把鐵當作限制,因為剛好26個質子構成的核(鐵)需要30個中子來維持自身的穩定(鐵56,鐵最常見的同位素),不過質子可是很難彼此相處的,質子太多的核會自動分裂衰變的,但是鐵56就那麼剛好,中子和質子十分協調,結合時的強核力夠強,因此鐵56很穩定。
而比鐵56小的核,強核力還可以合併核子,然後造成核融合,同時可以藉由質量的虧損來穩定新的核和釋放核能,反過來比鐵56大的核,電磁力開始作怪,質子間不好相處就是因為電性都相同會相斥,而重核和超重核時常會因為質子的電磁力而崩裂(核衰變),特別是受到刺激的時候,因而造成核分裂,同時也會有質量虧損來釋放核能和穩定被分裂的核。
圖片參考:
http://imgcld.yimg.com/8/n/AB06566574/o/701108210047013873446980.jpg
2011-08-22 23:15:44 補充:
恆星核的核融合,最終產物不一定是鐵。
太陽只能到碳
且超新星爆發後的中子捕獲過程
將會造就更重的元素,直到「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