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聯俄容共」

2011-08-21 1:20 am
請問為什麼孫文當年選擇「聯俄容共」而不選擇「聯美」呢!?

回答 (6)

2011-08-21 4:43 am
✔ 最佳答案
美國當時對中國,承認的是北洋政府。且,美國在遠東地區一直沒有太大的利益關係,美國一直到二戰前,對中國的立場一直是維持門戶開放政策,對於中國內部的內戰與叛亂,則大多採取觀望態度。
而蘇聯則與美國不同,蘇聯政府自十月革命後,便不為世界各國所承認(協約各國更曾大力支援白俄,甚至直接派兵參與俄羅斯內戰,以推翻蘇聯政權),而北洋政府與世界各國採取同樣的作法,承認的是俄羅斯臨時政府(也就是白俄政府)。
孫文當時也曾試圖與歐美、日本各國合作,但這些國家已不再願意援助孫文在廣東的叛亂團體(在此前,援助孫文最力者,便是日本,不過此時日本國策改變,對孫文的革命活動已不再支持),因此孫文最後只能找上同樣被孤立的蘇聯。而蘇聯在亞洲最早也不是看上中國,在此之前,蘇聯先是企圖在印度與日本發動無產階級革命,但都遭到失敗。於是,蘇聯將目標轉向中國,而在中國他們先是想聯合吳佩孚、張作霖、陳炯明,但都遭到拒絕,於是蘇聯才與孫文搭上線,雙方由是各取所需,奠定了中國國民黨與蘇聯合作的計劃。

2011-08-20 20:46:10 補充:
附帶一提,容共是蘇方所提出,雙方聯合的條件。對於國民黨來說,聯俄不成問題,但容共卻讓不少黨員深表疑慮;同樣的,中共在蘇聯通知必需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時,中共黨員也多表不贊成,但最後因為這是共產國際的命令,因而才接受容共政策。
2011-08-21 3:52 am

http://hkls.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236497
聯俄與容共,兩者並非同一件事;一般人將聯俄與容共混為一談,以為兩個政策同時決定,或竟以為容共為聯俄之條件,此不盡符合史實。蓋聯俄方針正式的決定是始於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一月二十六日,孫中山與越飛(A. Joffe)發表的〈孫越聯合宣言〉,其具體辦法則是同年一月二十八日越飛離滬赴日本熱海養病時,孫中山派廖仲愷陪往,「繼續商討一月之久」 其間越飛再次強調「俄國命令中共加入國民黨,是為了完成中國的國民革命 。」「共產主義在俄國一時都不能實現,更何必顧慮會在中國實行 。」孫中山於接獲廖仲愷報告後,而確定了聯俄政策。
  容共政策之決定則較早於〈孫越聯合宣言〉半年,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六月十五日,中共中央發表〈第一次對時局的主張〉,主張與中國國民黨聯合。同年八月十四日孫中山廣州蒙難後抵滬,馬林(Maring)再請國共相互合作,孫中山拒之,惟請求容共則許之。後來張繼引李大釗求見孫中山,並准其加入中國國民黨,此乃加入中國國民黨的第一位中國共產黨黨員。
  因此,容共與聯俄雖然為二件事,但仍有密切的關係,我們可以說容共係由聯俄而來,也可以說容共係由聯俄所促成,如不聯俄,容共的問題也許不會發生 。因此,世人對於發生於當時且有密切關係的二件事,併稱之為聯俄容共。
孫文的"聯俄容共"政策:
背景:孫文多次革命受錯,唯蘇俄伸出援手,且俄國革命成功給予孫文相當多啟發。
經過:
1.民國10年,孫文同意中共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
2.民國12年,鮑羅廷(俄共)抵中國,被聘為國民黨顧問,使聯俄容共政策確立
3.民國13年,鮑羅廷協助改組國民黨,採蘇聯模式的政黨改造方式
4.蘇俄協助黃埔軍建校,提供教官、經費及軍械
聯俄容共---反軍閥
原因:
1、孫中山先生希望以蘇聯模式為國民黨做一次徹底的改造。
2、在當時革命運動受挫中,俄國願意提供經濟及顧問的援助。
內容:
1、允許共產黨黨員得以個人資格加入國民黨,共同致力於國民革命。
2、任用蘇聯顧問鮑羅廷被國民黨首席顧問,落實了聯俄容共。
時間:1923-1927
結果:中共的勢力日張。
2011-08-21 3:12 am
聯俄容共或稱聯俄聯共是孫文晚年所推動,引入外援改造中國國民黨、建立黨軍的政策。由於國民黨軍事力量不足以抵抗軍閥,兩次護法運動均以失敗告終,孫文認為必須建造自己的軍隊。在西方列強拒絕給予孫文援助的情況下,新成立的蘇俄卻口頭宣布廢除前沙俄與中國的部分不平等條約,利用中國國民黨發展起來的組織輸出共產革命。1922年8月,越飛到北京任蘇聯駐華全權代表,首先致函正在洛陽的軍事實力最強的吳佩孚將軍,希望建立合作關係,但遭到吳的拒絕。然後在上海與孫中山會面。與孫中山會面後發表「孫文越飛聯合宣言」(孫越宣言),開始國民黨與蘇聯及中國共產黨(共產國際的中國分部)的合作關係。在孫越宣言中俄方表示承認中國對外蒙古的主權,承諾不在中國進行共產革命,認為共產主義制度不適合中國國情,孫文與蘇俄的關係才日益密切。孫文在1923年(民國12年)與共產國際合作,蘇俄方面給予孫文大量武器和財政援助,並派出軍事顧問幫助孫文建軍北伐。隔年,黃埔軍校成立。在蘇聯的影響下,孫文同意中國共產黨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中國國民黨,史稱「聯俄容共」,共產黨在後來將其稱爲第一次國共合作。共產黨單方面稱孫文的政策是「聯俄、聯共、扶助農工」(新三民主義),而這與國民黨人對「容共」政策的理解並不一樣。1923年6月,中共三大確定了全體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中國國民黨,並與國民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方針。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孫中山在廣州召開了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通過了共產黨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為主要內容的宣言,確定了「聯俄、容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大會選舉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在25名中央執行委員中,譚平山、李大釗、於樹德為中共黨員;在17名候補委員中,沈定一、林祖涵、毛澤東、於方舟、瞿秋白、韓麟符、張國燾為中共黨員。在國民黨中央黨部擔任重要職務的共產黨員有:組織部長譚平山、農民部長林祖涵、宣傳部代理部長毛澤東等。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共三人,廖仲愷、戴季陶為國民黨員,譚平山為中共黨員。隨後,全國大部分地區以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員為骨幹改組或建立了國民黨各級黨部。國民黨的「一全」標誌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孫文逝世後,共產黨人受蘇俄指使在國民黨內部發展迅速,控制了國民黨的諸多重要職務,引起國民黨內激烈的政治鬥爭。在蔣中正率領的北伐軍佔領上海後,國民黨在財政上不再需要蘇俄的援助,在南京的蔣中正隨即發動清黨;武漢的親共派首領汪精衛在偶然獲得共產國際關於在中國行動策略的文件後,也開始清黨。國民黨的聯俄容共政策到此結束。中國共産黨在同時針對國民黨在上海、廣州、南昌等地組織發起暴動叛亂,失敗後進入農村地區發展,繼續接受蘇俄援助,進行顛覆當時國民政府的活動。

2011-08-20 19:16:10 補充:
說的比較詳細,是美國比較近?還是跟俄國比較近?請網主自己想想!
2011-08-21 2:26 am
當時的中國代表政府是北洋政府,而非孫文的廣州政府
所以歐美列強都只鳥北洋政府
俄國是因為十月革命後,不為列強所承認
當時正在尋求突破口(也有去找北洋政府,不過談判未果),孫中山恭賀俄國革命成功的訊息就引起了俄國的興趣。並且在談判過程中,,除了一些條件外(比如孫文對國民黨及三民主義的堅持),雙方談判還算融洽,尤其俄國自願放棄在東北及外蒙的部分特權,又可以提供援助(雖然不多),對當時相當需要外援的孫文而言,俄國可說是雪中送炭,因此雙方一拍即合
2011-08-21 1:55 am
美國跟俄國哪個離中國比較近?再說當時美國根本不管中國的事啊,國父當時要對付軍閥已經夠頭大了,如果共產黨再攪和進來根本應付不了
2011-08-21 1:39 am
美國那時才不管中國的事. 聯俄容共目的是要先剷除軍閥勢力, 避免兩面作戰(一邊打共黨, 一邊打軍閥)


收錄日期: 2021-04-20 01:02:1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820000010KK0604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