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中蘇交惡之後,蘇聯撤走所有援助,使到中共要自力更生,不過由於當時大陸的情況,各種條件的限制,使到「三面紅旗」(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出現失誤,與及毛澤東因此要退居二線,由於他要奪回權力,故發動了文化大革命,把劉少奇及鄧小平批鬥。
www.gcyouth.net/uploadfiles/200911/09/1257755795_Ubp.doc
中蘇交惡
自建國以來,中國一直採取「親蘇政策」,並以俄為師,接受蘇聯在農業、工業、科技、國防等各方面的援助。但在赫魯曉夫上臺後,中國與蘇聯出現了意識形態和現實利益上的分歧。1960年7月16日,蘇聯召回全部1390名在華蘇聯專家,並通知中國終止派遣900名專家,停止供應中國急需的若干重要設備,大量減少成套設備和各種設備中關鍵部件向中國的借貸。在外交孤立無援的情況下,中國只能自力更新,建立中國式的社會主義。
重工業不合國情
中國沒有足夠的資源和技術發展蘇聯模式的重工業,故蘇聯專家一但撤走,中國大批企業和事業單位的建設項目陷於停滯狀態。加上中國鄉村人口眾多,中國必須發展農業,另覓改善中國貧窮狀況的方法。
第一個五年計劃
1956年,中國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在恢復交通運輸業、恢復農業生産、恢復工業生産以及調整私營工商業等方面獲得成功,使領導人燃起將中國盡速地變為強國,改善中國衰頹、落後的經濟狀況,務求令中國與列強看齊的希望。
失業問題
在經歷過「三反」、「五反」和「土地改革」後,城市及農村失業問題普遍存在。要改善這個問題,必須改善經濟,大躍進運等正為此而發動。
領導人急於冒進
毛澤東因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成功,滋長了驕傲自滿情緒,急於求成,誇大了主觀意志和主觀努力的作用,草率地發動了「大躍進」運動。
中國自1949年建國以來一連串政策失誤,中共主要領導人,如毛澤東與劉少奇之間因「大躍進運動」出現嚴重分歧。自1959年開始,全國幾乎大部分地區均陷入饑荒狀態,廬山會議後,時任國家主席的劉少奇與黨總書記鄧小平在內的一些決策者改變了大躍進中的一些政策。毛澤東承認政策失誤,遂決定在經濟領域退居決策二線,埋下了文化大革命伏筆。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4/64g/64g01/64g0101.htm
由於「三面紅旗」的失誤,毛澤東被逼把經濟整頓和中央日常工作交由劉少奇、鄧小平等主持,自己則「退居二線」。但是毛澤東並不甘於大權旁落。當全國經濟狀況剛剛略有改善,毛澤東為了奪回失去的權力,消除黨內的反對派,立即在其妻江青及國防部長林彪等人的支持下,於1966年發動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