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禍(歷史)

2011-08-13 9:54 am
可以給我靖康之禍的資料,竟量不要用文言文 ,然後因為我要做pp所以可以是一些比較白話 跟簡單 的答案嗎(pp大概是12頁的)

乾蝦~~~!
更新1:

可以不要wikipedia的嗎? 謝謝!!~

回答 (4)

2011-08-13 10:56 pm
✔ 最佳答案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D%96%E5%BA%B7%E4%B9%8B%E5%8F%98

靖康之變,又稱靖康之難、靖康之禍、靖康之恥是指1126年間,來自北方的女真族攻佔當時北宋帝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並擄走北宋國君,以及幾乎所有皇族、後宮、官吏,甚至首都平民超過十萬人的重大戰爭災難。由於事年發生於宋欽宗靖康年間而得名。

背景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宋金兩國結成海上之盟,協議金攻遼中京,而宋攻遼燕京,事成之後,燕雲十六州歸宋,宋需將本來獻給遼的歲幣轉獻金,而遼的其餘國土亦歸金。後來金兵攻破遼中京,而宋朝二十萬大軍大敗。燕京被金人所攻佔,天祚帝被俘,遼國滅亡。金滅遼之役嚴重暴露宋軍的戰鬥力虛弱,國庫空虛。宋廷要求金人履行盟約,交回燕雲十六州,但金人反指宋人沒有把攻打燕京的條件執行,結果宋則用更多的錢物將燕雲十六州買回。此後北宋朝廷內部權鬥激烈:王黼以「復燕功」權勢日盛,與太子趙桓不和,陰謀策劃立鄆王趙楷作太子。右相少宰李邦彥和蔡攸結黨排斥王黼,御史中丞何㮚也彈劾王黼「姦邪專橫」,王黼於是罷相。這時朱勔力勸徽宗再用年已八十、目盲不能寫字的老奸臣蔡京,蔡京成為太師總領政事,具體事務由其子蔡絛把持。白時中為左相太宰、李邦彥為右相少宰,一切奉蔡京父子的意志。1123年七月前遼國將領、金平州(今河北盧龍縣)留守張覺以平州降宋,事敗逃奔剛成為北宋燕山府的原遼燕京,金人以私納叛金降將為由問罪。北宋燕山府不得已斬了張覺,造成燕雲十六州的漢人均感到不滿。八月,金國傾向與宋和好的完顏阿骨打病逝,其弟完顏晟繼位,籌劃攻宋。1125年四月,童貫、蔡攸又與白時中、李邦彥等排斥蔡絛。蔡京再度免官,童貫封郡王,蔡攸加太保。八月,金國以張覺事變為由攻宋。

事變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金軍分東、西兩路南下攻宋。東路由完顏幹離不領軍攻燕京。西路由粘罕領軍直撲太原。東路金兵破燕京,渡過黃河,南下汴京(今河南開封)。宋徽宗見勢危,乃禪位於太子趙桓,趙桓在哭哭啼啼中登上皇位,是為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完顏宗翰率金兵東路軍進至汴京城下,逼宋議和後撤軍,金人要求五百萬兩黃金及五千萬兩銀幣,並割讓中山、河間、太原三鎮。同年八月,金軍又兩路攻宋;閏十一月,金兩路軍會師攻克汴京。宋欽宗親自至金人軍營議和,被金人拘禁。

金第一次攻宋詳細過程 http://zh.wikisource.org/wiki/金史 http://zh.wikisource.org/wiki/宋史宋徽宗宣和七年、金太宗天會三年(1125年)八月,完顏宗望、完顏宗翰以張覺事變為由奏請攻宋。十月,東路完顏宗望率軍自平州(今河北秦皇島市盧龍縣)攻燕山府(今北京西南)。宋易州(今河北保定市易縣)戍將韓民毅投降。十二月甲辰(陽曆1126年1月2日),於白河(今北京密雲縣白河峽谷)和古北口(今北京密雲縣古北口鎮)大敗宋軍;兩天後,宋將郭藥師降,宋燕山府防衛崩潰;不久破宋中山(今河北定州)派來援軍三萬人,1月14日又破宋兵五千於真定府(今河北正定),1月22日克信德府(今河北邢台)。西路左副元帥完顏宗翰則率軍自大同攻太原(今均在山西),沒有完顏宗望順利。天會三年十二月庚子日(陽曆1125年12月29日)攻克朔州(今山西朔州),戊申日(陽曆1126年1月6日)破代州(今山西代縣),1月13日中山投降,1月15日包圍太原,但在太原受阻。以至貽誤軍機,直到得知完顏宗望已經和宋講和以後才罷兵。靖康元年(天會四年,1126年)正月己巳日(1月27日),完顏宗望軍渡過黃河。第二天攻下滑州(今河南滑縣),1月31日,包圍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因汴京守禦使李綱抵抗得力而未能破城。二月,脅宋以康王趙構、太宰張邦昌為人質,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今屬河北)三鎮議和。 第一次開封圍城戰完顏宗望軍南下,宋徽宗忙罷除花石綱和內外製造局。宋軍參議官宇文虛中曾上書指朝廷失策,用童貫、王黼為主帥是用錯了人,預言「將有納侮自焚之禍」,多次建策防邊,王黼卻不理。這時,宋徽宗問計於宇文虛中。宇文虛中認為只有先下詔罪己,改革弊政,來挽回人心。徽宗要宇文虛中和吳敏起草詔書悔過,號召各地駐軍勤王入援京師,其中主要是召西軍(宋朝征防西夏的邊防軍,是宋當時最精銳部隊)熙河經略使姚古、秦鳳經略使种師中領兵入援。完顏宗望軍侵入中山府時,徽宗又想棄開封南逃。給事中吳敏當時是主戰派(後變為投降派),竭力反對逃跑,推薦太常少卿李綱守城。李綱奏上「御戎」五策,又勸徽宗:「非傳位太子,不足以招徠天下豪傑」,建議徽宗退位,「收將士心」。徽宗任命吳敏為門下侍郎輔佐太子。十二月,太子趙桓即位,成為宋欽宗,改明年年號為「靖康」。徽宗退位,號教主道君皇帝,稱「太上皇」。

圖片參考:http://i.imgur.com/cXjyl.jpg
2011-08-15 7:36 am
靖康之變,又稱靖康之難、靖康之禍、靖康之恥是指1126年間,來自北方的女真族攻佔當時北宋帝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並擄走北宋國君,以及幾乎所有皇族、後宮、官吏,甚至首都平民超過十萬人的重大戰爭災難。由於事年發生於宋欽宗靖康年間而得名。背景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宋金兩國結成海上之盟,協議金攻遼中京,而宋攻遼燕京,事成之後,燕雲十六州歸宋,宋需將本來獻給遼的歲幣轉獻金,而遼的其餘國土亦歸金。後來金兵攻破遼中京,而宋朝二十萬大軍大敗。燕京被金人所攻佔,天祚帝被俘,遼國滅亡。金滅遼之役嚴重暴露宋軍的戰鬥力虛弱,國庫空虛。宋廷要求金人履行盟約,交回燕雲十六州,但金人反指宋人沒有把攻打燕京的條件執行,結果宋則用更多的錢物將燕雲十六州買回。此後北宋朝廷內部權鬥激烈:王黼以「復燕功」權勢日盛,與太子趙桓不和,陰謀策劃立鄆王趙楷作太子。右相少宰李邦彥和蔡攸結黨排斥王黼,御史中丞何㮚也彈劾王黼「姦邪專橫」,王黼於是罷相。這時朱勔力勸徽宗再用年已八十、目盲不能寫字的老奸臣蔡京,蔡京成為太師總領政事,具體事務由其子蔡絛把持。白時中為左相太宰、李邦彥為右相少宰,一切奉蔡京父子的意志。1123年七月前遼國將領、金平州(今河北盧龍縣)留守張覺以平州降宋,事敗逃奔剛成為北宋燕山府的原遼燕京,金人以私納叛金降將為由問罪。北宋燕山府不得已斬了張覺,造成燕雲十六州的漢人均感到不滿。八月,金國傾向與宋和好的完顏阿骨打病逝,其弟完顏晟繼位,籌劃攻宋。1125年四月,童貫、蔡攸又與白時中、李邦彥等排斥蔡絛。蔡京再度免官,童貫封郡王,蔡攸加太保。八月,金國以張覺事變為由攻宋。請參考網址: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D%96%E5%BA%B7%E4%B9%8B%E8%AE%8A
參考: 賽諸葛BOSS的智慧
2011-08-13 5:49 pm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5/52/52f/52f01/52f0101.htm
靖康之禍及北宋的覆亡
有宋一代,國力積貧積弱,外患至為嚴重。北宋的外敵主要有遼國(其前身即契丹)、西夏和金國。儘管宋室耗費大量銀、絹向它們繳納歲幣,始終改變不了被動挨打的狀態,最後竟亡於外敵之手。
北宋末年,女真族所建的金國崛起。宋室為了收復燕、雲諸州,便聯金滅遼,但其虛弱也為金國所洞悉。就在滅遼的同一年,即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冬,金兵分兩路大舉南下侵宋。徽宗聞訊,惶恐萬分,便在這一年十二月傳位其子,即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兵未遭甚麼抵抗即渡過黃河,進趨北宋京師。欽宗遣人至金營議和,金才答應退兵。徽宗、欽宗以為無事,便置邊事於不問,繼續過著歌舞昇平的生活,豈料金人很快又長驅直入,再度南侵。
靖康元年九月,金兵攻下長期包圍的太原,然後乘勝南下渡河。宋都汴京第二次被圍。同年閏十一月(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不久,徽宗、欽宗先後被扣於金營。靖康二年(1127年)春,金廢宋帝為庶人,立宋臣張邦昌為皇帝,國號楚。不久,金兵在大肆掠奪之後,擄徽、欽二帝及后妃、宗室、大臣三千餘人北去,史稱「靖康之禍」,享國一百六十八年的北宋至此滅亡。




http://www.chyleung.com/5/7.htm
福佑韋后
靖康之難,北宋的太上皇徽宗趙佶、皇帝欽宗趙桓以及其六宮后妃都被金人擄去北上,千餘人中只有一人獲准回歸南宋,這個萬中無一的幸運兒,便是徽宗的賢妃、南宋高宗趙構的生母韋氏。
韋氏原是徽宗鄭皇后的侍女,與同為侍女的喬氏很要好,兩人曾像西漢時高祖的嬪妃管夫人、趙子兒與薄氏般約定「先貴毋相忘」,結果,喬氏先獲得徽宗寵愛,而韋氏也在喬氏的引薦下成了徽宗的侍妾。韋氏雖較幸運,為徽宗誕下一名兒子,亦即排行第九的趙構,可是韋氏並不得寵,多年來只由平昌郡君進為婉容,反之,無子的喬氏卻早已封為貴妃。但韋氏生性淡薄名利,從不計較。
徽宗在位多年,對朝政毫無建樹,反而沉醉書畫之中,使一向對大宋江山虎視眈眈的女真族有機可乘。女真族自建立大金國後,所向披靡,先滅曾經強盛一時的大遼,後又多次進侵北宋,徽宗驚恐之下,於宣和七年﹝公元一一二五年﹞把皇位傳給太子趙桓,自稱太上皇。太子即位,是為宋欽宗,改元靖康。
靖康元年﹝公元一一二六年﹞十月,金人再次攻宋,卻為宋軍中勇猛的尚書右丞李綱擊退。金人只好假意議和,要求大宋派親王出使。可是欽宗遍覽諸王,無人願意接受這個危機重重的任務,只有已被封為康王的趙構答應前往金國,他的生母韋氏亦因而進封龍德宮賢妃。後來趙構於路上為磁州守將宗澤所阻,同時朝廷亦意識到金人其實沒打算議和,結果另賜趙構為兵馬大元帥,集結兵馬,好能一舉反擊金人。只是,趙構還沒做好作戰準備,汴京已於翌年三月為金人攻破。韋賢妃與徽、欽二宗及六宮后妃、皇族等人同時被金人遷往北方,只有出使在外的康王趙構倖免於難。
趙構得到不少北宋遺民追隨,又得到當時身處汴京傀儡朝廷垂簾聽政的元祐皇后孟氏的支持,於是在南京﹝即河南商丘﹞即位,是為高宗,並遙尊生母為宣和皇后。可是高宗並無意於恢復大宋江山,又深怕一旦擊退金人讓徽、欽二宗歸國,致使皇位不保,於是他對金人的苛索處處忍讓,寧願屈膝求和,也不願讓主戰派如李綱、岳飛等人領兵伐金。但他一心牽念生母,於是多次要求金人放還韋氏,由於戰火不滅,歸母一事因而遲遲未成。
南宋紹興十二年﹝公元一一四二年﹞,金人終於願意讓韋氏南歸,這時被擄北上的徽宗、鄭皇后等人早已仙逝了。韋氏南歸前,從前與韋氏相知甚深的喬貴妃為其餞行,又哭著把多年積蓄交予負責護送韋氏南歸的金將高居安,希望他能保韋氏一路平安。而曾為一國之君的欽宗趙桓也求韋氏請高宗找辦法讓他南歸,就算要他當太乙宮使也心甘情願。韋氏答應說,若南歸後忘了他的托咐,便讓自己雙目全盲。終於韋氏在離開故土十七年後重歸宋廷,從金國的俘虜成為南宋尊貴的皇太后。
這時,韋氏深知兒子對皇位的隱憂,再不敢重提當日對欽宗的許諾。恰巧不久以後韋氏果然失明了,高宗為此而尋遍天下名醫為太后治眼疾。當時有一道士名叫皇甫坦,他只以針灸之術便為韋太后治好了一隻眼睛,韋氏大喜,求皇甫坦再讓另一眼睛復明,可是皇甫坦拒絕了,並請太后以另一隻眼睛履行當日的誓言,韋氏大驚,只好就此作罷。
韋氏歸國後又多活了十七年,直至紹興二十九年﹝公元一一五九年﹞才去世,享年八十歲。她的前半生雖不得徽宗寵愛,後更歷經波折,但卻成了徽宗眾多后妃中最幸福的一位。
2011-08-13 10:06 am
靖康之變
靖康之變 ,又稱靖康之難、靖康之禍、靖康之恥是指1126年間,來自北方的女真族攻佔當時北宋帝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並擄走北宋國君,以及幾乎所有皇族、後宮、官吏,甚至首都平民超過十萬人的重大戰爭災難。由於事年發生於宋欽宗靖康年間而得名。


你可以到以下網頁去看看
http://zh.wikipedia.org/zh-hk/%E9%9D%96%E5%BA%B7%E4%B9%8B%E5%8F%98


參考: 維基百科


收錄日期: 2021-04-20 00:59:0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813000016KK0085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