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科舉都是以「四書」、「五經」的內容命題,只是到明代仍然未能與時並進,守舊僵化。
http://www.chiculture.net/1102/html/1102a03.html
明清科舉走向陳腐與僵化
明清科舉在考試方法上,比前代更加嚴密、完備,但在考試內容和考試形式上,卻不能隨著時代的前進而變化革新,而是仍然以「四書」、「五經」和八股文取士。八股文從出題範圍、答題標準到試卷文體都有定式,致使科舉日趨陳腐與僵化。
科舉進入末路
清朝末年,朝廷也試圖對科舉進行了一些改革,但終因清政府的腐朽沒落,改革以失敗收場,科舉並沒有因而轉變為近代國家公務員的考選制度。僵化不堪的科舉制度終在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被清廷宣布廢除。
科舉未能與時並進
明清科舉,主要以「四書」、「五經」取士。這些儒家經典,在唐、宋時期,基本上還是可以適應社會需要的。但到了清代乾隆之後,正當西方各國紛紛爆發社會革命和工業革命,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之際,科舉考試仍只專注於「四書」、「五經」以及八股文,而把科學技術看作「奇技淫巧」,而不屑一顧,致使中國在科技、經濟以至政治、社會的意識形態各方面都大大落後於當時的時代潮流和世界發展。由此觀之,科舉制度顯然是未能與時並進,逐漸流入陳腐、迂腐的地步。
八股文作為一種標準化考試的文體,自有其產生和存在的道理。但是,以八股文取士所造成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視的。
禁錮士人思想
明清科舉考試以「四書」、「五經」的內容命題,並規定以八股文作答。考生答題時必須以政府頒布的《四書大全》、《五經大全》、《性理大全》的注疏為標準,揣摩古人語氣,代聖賢立言,基本上是以孔孟之言,程朱注疏為據,士子對經義不得發揮己見,以此束縛思想自由。此外,並有「不能引秦漢以後之書,不能引秦漢以後之事」的規定,不合者無緣中式。
考生死記硬背 由於八股文形式死板,內容空洞,千篇一律,試題又只是出自「四書」、「五經」,故有些儒士在經書中專選一些可以命題的,寫成若干文章,並編成八股文選集出售,許多考生平日只須死讀硬背這些八股文選,到考試時自能派上用場,甚至有些考生只知八股文,而不知本經。
八股文的功用
八股文起初確能在一定程度上測驗出考生的文字水平,並選拔出智識較高的人才,因此有些學者認為八股文考試是一種古代的智力測驗。但長期在「四書」、「五經」中命題,為了防止考生猜題,於是不斷出一些偏題、怪題,結果走向求才的反面。
早在明朝末年,有識之士就尖銳地指出八股文誤國、敗壞人才。清初也曾一度停止以八股文取士,但終因要籠絡士人,復又實行了200多年,至1901年才被最後廢止。
數百年來,八股文禁錮思想自由,消磨聰明才智,誘使成千上萬的中國學子,抱著讀書做官的夢想,皓首窮經,老死不休,不知摧殘了多少英才!
圖片參考:
http://www.chiculture.net/1102/picture/1102pic16507.jpg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書影,明清科舉以朱學為正統,以朱熹所論注的《四書》、《五經》作為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