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前科舉考試相關問題

2011-08-07 8:13 pm
我看了遠流實用歷史館''康熙事典''

裡面有一小段文章是說明清的科舉是使用八股文形式

而且以四書集注為依歸

我的問題是明清之前的考試形式自由形式嗎

不過我最想問的是明清以四書出題

那麼之前考試也是以四書為主嗎

更新1:

四書集注應該是南宋朱子的著作

更新2:

不好意思三位大大 其實除了問題本身大家都非常的好 不論是轉貼的資料 自己的看法 自己的整理 都非常的好 但是就是好的令人難以選擇 我就交付投票

回答 (3)

2011-08-08 12:32 am
✔ 最佳答案
唐代手邊沒資料,根據網路資料,考試內容主要是從禮記、春秋左傳、詩、周禮、儀禮、易、尚書、公羊傳、穀梁傳、孝經、論語、國語、說文、爾雅裡頭出來

宋代的話
九經科:周易、尚書、毛詩、禮記、周禮、儀禮、春秋左傳、公羊傳、穀梁傳
五經科:周易、尚書、毛詩、禮記、春秋
三禮科:禮記、周禮、儀禮
三傳科:春秋左傳、公羊傳、穀梁傳
三史科:史記、漢書、後漢書
開元禮科:開元禮
明法科:律令、論語、爾雅、孝經
新科明法:熙寧四年考律令、刑統,並斷案三道:元祐三年改成考三階段,第一階段考刑統,第二階段是易、詩、書、周禮、禮記5選1,第三階段是論語、孝經
明經科:三經、論語、孝經
學究科:毛詩、周易、尚書、論語、爾雅、孝經

進士科省試(詩、賦、論、策並不是書)
宋初:詩、賦、論各一,論語、春秋、禮記
熙寧二年:詩、書、易、周禮、禮記、論語、孟子。後來三經新義及字說變成教科書
元祐:論語、孟子、賦、詩、論、策,紹聖後詩賦被罷
靖康以後:大經義、論語、孟子、詩、賦、子史論、策

殿試考的是詩、賦、論及策

2011-08-07 16:39:28 補充:
大經:禮記、春秋左傳
中經:毛詩、周禮、儀禮
小經:周易、尚書、春秋公羊傳、穀梁傳

2011-08-12 20:19:25 補充:
我這篇事實上還沒完成,其餘的部份請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article?qid=1711081208615
參考: 宋登科記考
2011-08-07 9:19 pm
唐宋科舉都是以「四書」、「五經」的內容命題,只是到明代仍然未能與時並進,守舊僵化。

http://www.chiculture.net/1102/html/1102a03.html
明清科舉走向陳腐與僵化
明清科舉在考試方法上,比前代更加嚴密、完備,但在考試內容和考試形式上,卻不能隨著時代的前進而變化革新,而是仍然以「四書」、「五經」和八股文取士。八股文從出題範圍、答題標準到試卷文體都有定式,致使科舉日趨陳腐與僵化。
科舉進入末路
清朝末年,朝廷也試圖對科舉進行了一些改革,但終因清政府的腐朽沒落,改革以失敗收場,科舉並沒有因而轉變為近代國家公務員的考選制度。僵化不堪的科舉制度終在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被清廷宣布廢除。
科舉未能與時並進
明清科舉,主要以「四書」、「五經」取士。這些儒家經典,在唐、宋時期,基本上還是可以適應社會需要的。但到了清代乾隆之後,正當西方各國紛紛爆發社會革命和工業革命,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之際,科舉考試仍只專注於「四書」、「五經」以及八股文,而把科學技術看作「奇技淫巧」,而不屑一顧,致使中國在科技、經濟以至政治、社會的意識形態各方面都大大落後於當時的時代潮流和世界發展。由此觀之,科舉制度顯然是未能與時並進,逐漸流入陳腐、迂腐的地步。
八股文作為一種標準化考試的文體,自有其產生和存在的道理。但是,以八股文取士所造成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視的。
禁錮士人思想
明清科舉考試以「四書」、「五經」的內容命題,並規定以八股文作答。考生答題時必須以政府頒布的《四書大全》、《五經大全》、《性理大全》的注疏為標準,揣摩古人語氣,代聖賢立言,基本上是以孔孟之言,程朱注疏為據,士子對經義不得發揮己見,以此束縛思想自由。此外,並有「不能引秦漢以後之書,不能引秦漢以後之事」的規定,不合者無緣中式。
考生死記硬背 由於八股文形式死板,內容空洞,千篇一律,試題又只是出自「四書」、「五經」,故有些儒士在經書中專選一些可以命題的,寫成若干文章,並編成八股文選集出售,許多考生平日只須死讀硬背這些八股文選,到考試時自能派上用場,甚至有些考生只知八股文,而不知本經。
八股文的功用
八股文起初確能在一定程度上測驗出考生的文字水平,並選拔出智識較高的人才,因此有些學者認為八股文考試是一種古代的智力測驗。但長期在「四書」、「五經」中命題,為了防止考生猜題,於是不斷出一些偏題、怪題,結果走向求才的反面。
早在明朝末年,有識之士就尖銳地指出八股文誤國、敗壞人才。清初也曾一度停止以八股文取士,但終因要籠絡士人,復又實行了200多年,至1901年才被最後廢止。
數百年來,八股文禁錮思想自由,消磨聰明才智,誘使成千上萬的中國學子,抱著讀書做官的夢想,皓首窮經,老死不休,不知摧殘了多少英才!

圖片參考:http://www.chiculture.net/1102/picture/1102pic16507.jpg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書影,明清科舉以朱學為正統,以朱熹所論注的《四書》、《五經》作為命題。
2011-08-07 8:36 pm
科舉的歷史演變

科舉是一種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吏的制度。它是古代中國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對中國社會和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直接催生了不論門第、以考試產生的「士大夫」階層。鄰近中國的亞洲國家如越南、日本和朝鮮也曾引入了這種制度來選拔人才。科舉始於605年時的隋朝[1],發展並成熟於唐朝,在中國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才在1905年被廢除,而在越南更遲至阮朝末年的1919年才廢除,持續了1300多年。現代社會選拔公務員的制度亦是從科舉制間接演變而來。

明代科舉的另一個發展便是規定了應試答卷的形式———八股文———它從明代開始,成為明清兩代文人入仕的“敲門磚”。“八股文”取士一方面使得科舉考試的應試文標準化,另一方面也被後世所詬病,認為是科舉制度最後走向衰落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可知 八股文取士是從明朝開始)

唐代 科舉中最常見的科目是進士和明經。進士一般試帖經、雜文、策論,分別考記誦、辭章和政見時務。明經一般試帖經、經義、策論。所以進士和明經的區別主要在於辭章和經義。當時人重進士和輕明經。(從前的科舉考的相當豐富)

(稍微提醒一下 四書集註的作者為南宋朱熹唷~)

最後順便給你兩個網址 有更詳細的科舉介紹
http://teach.ymhs.tyc.edu.tw/chinese/literary_data/literary_purse/imperial%20exam_data/1300imperial%20exam.ht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7%91%E4%B8%BE#.E7.9B.B8.E9.97.9C.E6.A2.9D.E7.9B.AE



收錄日期: 2021-04-20 01:01:2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807000010KK0295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