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甚麼街道的名字最有趣!?

2011-08-04 8:01 pm
請問香港有甚麼街道的名字最有趣!?
請清楚寫明該條街道的歷史由來!?

回答 (3)

2011-08-13 10:43 pm
油尖旺區:
眾坊街 染布房街 洗衣街 西洋菜街

北區:
七姊妹道 燈籠街

南區:
水坑口街

中西區::
糖街 駱克道 皇龍道 黃泥涌道 砵甸乍街 摩理臣山道 堅拿道 馬師道 活道 灣仔道 德忌笠街 中山徑 海味街 永勝街 銀幕街 春園街 電器道 永安街

東區:
愛秩序街

山名:
田下灣 宏背 大上托 轆死牛

第一期: 開埠~ 十九世紀末
以重要人物中譯名作街名
這時期的香港街道大都先擬定英文街名, 之後再譯成中文。 而這些英
文名字多為紀念以下幾類港英重要人物, 包括:
一. 歷任總督: 譬如紀念首任總督撲鼎查(Henry Pottinger, 1843-1844) 的
砵甸乍街, 紀念第二任總督戴維斯(John Davis, 1844-1848)的爹核士
街。
二. 政府高官: 譬如駱克道(Lockhart Road) 是紀念在英國接管新界時扮
演重要角色的輔政司駱克; 馬師道(Marsh Road) 則是以輔政司威廉
馬殊(William Marsh) 命名。
三. 英廷顯重: 例如本港海旁第一條街道后大道, 就係為紀念維多利亞
女皇; 而位於中區的伊利近街(Elgin Street) 則是紀念一位先後與滿
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的額爾金伯爵(Eart Elgin)。
四. 英商巨賈: 好似銅鑼灣怡和街的得名是因為這條是怡和洋行早期發
展地產時建成的街道; 又例如畢街, 其實是是以一間叫”Burd”的洋行命名。
從以上可知, 早期街道命名有濃厚的英國殖民地色彩。 除此之外, 這
時期亦有部分街道是由發展商命名的, 這些發展商通常會用一些帶有
祈福意味的吉祥語來命名, 例如中區永樂街的命名是取永久安居樂業
之意, 而鄰近的永勝街則是寓意永遠勝利。
據說, 這是由於當時的發展商希望用這類吉祥街名, 來吸引人們購
買位於該街道的物業, 果真有生意頭腦!

第二期: 1900~1945
開始有華人姓名作街名
進入廿世紀的香港, 人口不斷增加, 地區發展加快, 於是出現大規模新
填海區和不少新建街道。 由於這時政府會把新填海區先規劃道路, 才批地
給發展商建屋, 所以街道大都由政府命名, 絕少由發展商命名。 另外, 街
道命名亦由以先擬定英文名為主漸漸變成以先擬定中文為主。 廿十世紀
早期, 華人的地位開始變得重要, 香港的旭龢街, 就是取名於華人太平紳士
羅旭龢的。
至於街道命名類別, 同樣有用總督和政府高官員的名字命名, 例如彌
敦道(紀念第十三任港督彌敦1904~1907), 司徒拔道(紀念第十六任港督司徒
拔1919~1925)等。 此外, 政府亦會用當時舉足輕重的名人來替街道命名。

第三期: 戰後~ 現在
街道命名變得多元化
戰後的香港發展愈來愈快, 有更多新街道成立。 此時, 街道的命名已
經放棄用政府官員的名字, 所以今日你們找不到一條以戰後總督命名的街
道名。 雖然如此, 但街道命名變得多元化好多, 其中又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 以植物命名: 例如大角咀的埃華街(Ivy street) 是以常春滕命名; 詩
歌舞街(Sycamore Street) 則以西克員樹命名。
二. 以建築物命名: 例如北角銀幕街(紀念1923 年成立的民新電影廠)、
東院道(紀念1929 年開幕的東華東院)。
三. 以舊村落命名: 例如九龍城福佬村道的得名, 是因為以前這裏有一
條叫鶴佬村。 另外, 馬頭圈道、 蒲崗村道的命名都是這樣來的。
四. 以其它世界名地方命名: 以國內地方命名的, 有上海街、 漢口道
等; 以英國地名命名的, 有牛津道(Oxford Road); 而美國地名命名
的有百德新街(Paterson Street), 百老匯街(Broadway Street)。
五.以吉祥文雅字詞命名: 例如鴻圖道、鳳儀街、鷹揚街等。

邊條係香港第一條街道?
香港開埠後第一條街道是位於今日上環區的荷李活道, 它早在1844 年
便已開路。聽到「荷李活」這個名字, 相信大家都會聯想起位於美國洛杉
機西北的電影名城荷里活。 不過, 大家千祈不要誤會以為荷李活道的命名
是來自美國荷李活, 不怕說你知, 這條街道開闢比起美國荷李活的開發還
要早四十多年呢! 其實, 荷李活道的得名是由於開發這條道路時, 沿路都是
一些冬青樹林(Hollywood), 才稱這條街道為Hollywood Road。
節錄《東方日報》1998 年10 月1 日及10 月2 日

hope can help u ^^參考資料:http://www.fed.cuhk.edu.hk/history/history/%B5%F3%B9D.pdf
參考: me
2011-08-13 8:21 pm
油尖旺區:
眾坊街 染布房街 洗衣街 西洋菜街

北區:
七姊妹道 燈籠街

南區:
水坑口街

中西區::
糖街 駱克道 皇龍道 黃泥涌道 砵甸乍街 摩理臣山道 堅拿道 馬師道 活道 灣仔道 德忌笠街 中山徑 海味街 永勝街 銀幕街 春園街 電器道 永安街

東區:
愛秩序街

山名:
田下灣 宏背 大上托 轆死牛

第一期: 開埠~ 十九世紀末
以重要人物中譯名作街名
這時期的香港街道大都先擬定英文街名, 之後再譯成中文。 而這些英
文名字多為紀念以下幾類港英重要人物, 包括:
一. 歷任總督: 譬如紀念首任總督撲鼎查(Henry Pottinger, 1843-1844) 的
砵甸乍街, 紀念第二任總督戴維斯(John Davis, 1844-1848)的爹核士
街。
二. 政府高官: 譬如駱克道(Lockhart Road) 是紀念在英國接管新界時扮
演重要角色的輔政司駱克; 馬師道(Marsh Road) 則是以輔政司威廉
馬殊(William Marsh) 命名。
三. 英廷顯重: 例如本港海旁第一條街道后大道, 就係為紀念維多利亞
女皇; 而位於中區的伊利近街(Elgin Street) 則是紀念一位先後與滿
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的額爾金伯爵(Eart Elgin)。
四. 英商巨賈: 好似銅鑼灣怡和街的得名是因為這條是怡和洋行早期發
展地產時建成的街道; 又例如畢街, 其實是是以一間叫”Burd”的洋行命名。
從以上可知, 早期街道命名有濃厚的英國殖民地色彩。 除此之外, 這
時期亦有部分街道是由發展商命名的, 這些發展商通常會用一些帶有
祈福意味的吉祥語來命名, 例如中區永樂街的命名是取永久安居樂業
之意, 而鄰近的永勝街則是寓意永遠勝利。
據說, 這是由於當時的發展商希望用這類吉祥街名, 來吸引人們購
買位於該街道的物業, 果真有生意頭腦!

第二期: 1900~1945
開始有華人姓名作街名
進入廿世紀的香港, 人口不斷增加, 地區發展加快, 於是出現大規模新
填海區和不少新建街道。 由於這時政府會把新填海區先規劃道路, 才批地
給發展商建屋, 所以街道大都由政府命名, 絕少由發展商命名。 另外, 街
道命名亦由以先擬定英文名為主漸漸變成以先擬定中文為主。 廿十世紀
早期, 華人的地位開始變得重要, 香港的旭龢街, 就是取名於華人太平紳士
羅旭龢的。
至於街道命名類別, 同樣有用總督和政府高官員的名字命名, 例如彌
敦道(紀念第十三任港督彌敦1904~1907), 司徒拔道(紀念第十六任港督司徒
拔1919~1925)等。 此外, 政府亦會用當時舉足輕重的名人來替街道命名。

第三期: 戰後~ 現在
街道命名變得多元化
戰後的香港發展愈來愈快, 有更多新街道成立。 此時, 街道的命名已
經放棄用政府官員的名字, 所以今日你們找不到一條以戰後總督命名的街
道名。 雖然如此, 但街道命名變得多元化好多, 其中又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 以植物命名: 例如大角咀的埃華街(Ivy street) 是以常春滕命名; 詩
歌舞街(Sycamore Street) 則以西克員樹命名。
二. 以建築物命名: 例如北角銀幕街(紀念1923 年成立的民新電影廠)、
東院道(紀念1929 年開幕的東華東院)。
三. 以舊村落命名: 例如九龍城福佬村道的得名, 是因為以前這裏有一
條叫鶴佬村。 另外, 馬頭圈道、 蒲崗村道的命名都是這樣來的。
四. 以其它世界名地方命名: 以國內地方命名的, 有上海街、 漢口道
等; 以英國地名命名的, 有牛津道(Oxford Road); 而美國地名命名
的有百德新街(Paterson Street), 百老匯街(Broadway Street)。
五.以吉祥文雅字詞命名: 例如鴻圖道、鳳儀街、鷹揚街等。

邊條係香港第一條街道?
香港開埠後第一條街道是位於今日上環區的荷李活道, 它早在1844 年
便已開路。聽到「荷李活」這個名字, 相信大家都會聯想起位於美國洛杉
機西北的電影名城荷里活。 不過, 大家千祈不要誤會以為荷李活道的命名
是來自美國荷李活, 不怕說你知, 這條街道開闢比起美國荷李活的開發還
要早四十多年呢! 其實, 荷李活道的得名是由於開發這條道路時, 沿路都是
一些冬青樹林(Hollywood), 才稱這條街道為Hollywood Road。
節錄《東方日報》1998 年10 月1 日及10 月2 日

hope can help u ^^
2011-08-04 8:33 pm
我覺得必列者士街個名好正;D
圖片參考:http://bits.wikimedia.org/skins-1.17/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必列者士街必列者士街(Bridges Street)係香港島上環一條街,個名源自William Thomas Bridges。必列者士 [編輯]必列者士係英國人,1851年嚟香港,做大律師,即係大狀。必列者士同港督寶靈好熟,所以1852年做咗代理律政司,1857年升做代理輔政司同埋核數總長,負責鴉片經營權投標審批,佢又兼幫個別商人競標,官商合作壟斷市場。有張本地西報《華友西報》(The Friend of China)總編輯寫文批評必列者士,反而俾必列者士告誹謗,罰款兼欠律師費。1861年必列者士走人,有人話係佢搵夠,亦有人話佢係頂唔住輿論壓力。
參考: wiki


收錄日期: 2021-04-13 18:09:2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804000051KK0040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