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存的終極意義是甚麼?thx

2011-08-03 10:56 am
人生存的終極意義是甚麼?thx


真理在那裹?

回答 (7)

2011-08-04 6:46 pm
✔ 最佳答案
編著緣起人,哲人最想了解的問題,就是「為何而活著」、「死後去哪裡」「有無徹底的離苦有永恆的喜悅」?經過二十多年探求、幾乎遍及各領域學問,終於認為非編著此書不可!原因有二,這本書對剛才三個問題,有最正確及最好的解答到達的方法。另一個原因是,釋迦牟尼(佛陀、喬達摩)所留下的教法遭到部份的增刪或曲解,甚至假託其所說!其中,以西元前一世紀以後印度北傳各區域之經典為最。本書使命,乃在找到佛陀的初衷,乃在揭示最有益人類的思想和道路。如果不仔細觀看本書,你可能辜負你此生。雖然尚有許多更深奧的經典,歷史上的佛陀並無意創立佛教(不崇拜任何神祇、不祭祀、沒有儀式。),但適應後世各階層需求,逐漸演變成「佛教」。現今,在約定俗成嚇,本書暫名為《根本佛教聖典》,然莫忘佛陀的教法乃是「佛法」而非一種宗教。「根本」一義,乃欲找出最接近佛陀教誨原意之意。但乃需從所謂的「原始佛教」中去過濾,勝制這些資料更混雜的部份「部派佛教」的特色。由於南北傳聖典之間的同異比較,在經過我的精選,應該很契合喬達摩的本懷。在藏、漢佛法已走向哲理思辯之際,更顯出根本(原始)佛法著重日常生活的道德實踐之寶貴。未編入,但就絕多數人而言,這已足夠,附帶提一點,
編著次序及方法先以日本佛教傳道協會的《佛教聖典》為版本,刪除部分明顯非「根本佛法的部份」。在編入《法句》、《經集》中譯本,及少部份《四部阿含》。最後,我個人點出佛法與其他西洋宗教教義不同之處,在引述許多哲人的觀點做結(如英國羅素,叔本華,尼采,凱倫˙阿姆斯壯,羅睺羅法師、愛因斯坦…­­等­)。


拋棄愛慾,擺脫疑惑,日夜追求滅寂貪愛。」一0七一、可尊敬的烏波濕婆說道:「擺脫對一切愛慾的貪戀,拋棄任何東西,依靠一無所有,達到至高的名想解脫,這樣的人將停留在那裏,不再前進4了嗎?」一0七二、世尊說道:「鳥波濕婆啊!擺脫對一切愛慾的貪戀,拋棄任何東西,依靠一無所有達到至高的名想解脫,這樣的人將停留在那裏:不再前進。」一0七三、「如果他停留在那裏許多年,不再前進,洞察一切的人啊!如果他在那裏達到平靜,獲得解脫,這種人的識是否還存在?」一0七四、世尊說道:「鳥波濕婆啊!正如火苗被大風吹滅,已經消失,無以命名,牟尼擺脫了名和身,已經消失,無以命名。」一0七五、「他是消失了,還是不存在,還是遠永健康地存在?請向我解釋,牟尼啊!因為你知道這個法門。」一0七六、世尊說道:「烏波濕婆啊!這樣的人消失後,形量不存在,人們談論他的依據不存在;當一切現象消失時,一切談論方式5也消失。」(註:此段深奧)南德問
2011-08-05 9:37 pm
人生存的終極意義是 , 完成自我健全. 自愛. 至成熟狀態(完美) :
(這已可以玩你一世)

自我健全
第一、自知. 才可明白分寸, 懂得別人的需要
第二、自重. 人不自重才會招來無謂的侮辱. (所以許多人推瀉錯誤)
第三、自立才可自主生存
第四、自信才可灑脫 (健全內在才可增加自信)

至成熟狀態

成熟會想到別人,幼稚只會想到自己

成熟會想得遠,幼稚只看見眼前

成熟懂得理智,幼稚任性而為

成熟的愛是祝福,幼稚的愛是爭奪

成熟提得起放得下,幼稚提不起又放不下

成熟處事光明磊落,幼稚永遠要昧著良心

成熟會解決問題,幼稚會逃避問題

成熟表裡如一,幼稚 表裡不一


許多人終其一生也未能達到 自愛 的階段.
自愛 - 就是重視自己 及別人的生命, 不離不棄.
何謂重視-- 就是面對缺點, 改正錯誤 (才能達至以上境界),
改懶, 改無知, 改自私, 盡量不要給自己藉口,
能顧及別人感受, 珍惜關係.

自戀 - 就是戀自己的一切, 包庇自己的錯誤, 忽略他人感受.
現今社會, 大多人都只停留在自戀及自私 階段, 因為學壞容易 學好難, 大家太受社會價值觀影響--重錢重虛榮, 人人都沒有了"自己". 許多人終其一生也達不到自愛 的階段, 因為放不下.

因為不肯付出做正確的事, 而做很多表面功夫包裝自己, 以賺取自信. 這樣就 白白花費了一生. 對自己及社會實質貢獻不大.

一生就白白花費了, 到晚年回想自己一生好像很含糊, 是一個庸人, 沒有做過什麼, 又帶有很多後悔--- 後生時錯過了很多機緣, 做過很多糊塗的事, 沒有好好珍惜 當年 ...

也許說 人生存的終極意義 就是善用你的生命, 盡量無悔今生, 因為你無法子去選擇死亡, 就唯有活好, 那也代表了一個人的智慧, 有智慧的人, 在有限做無限. 不要到最後才發現糊糊塗塗發夢了幾十年臨尾才醒過來 .

不要笑, 因為幾乎所有人在臨終前都會如此的.....
2011-08-05 12:33 pm
終極意義???又真係人人不同過喎

有D人物質滿足就是終極意義

有D人精神滿足就是終極意義

有D人在兩者之間找到中庸就是終極意義

那..你認為什麼才是人生存的終極意義???
2011-08-05 12:50 am
人生的需要和人生的意義(the need of life and the purpose of life)是不同的:生存和生活是我的需要,但生命是我活著的意義。在物質空間內,我不可能不生存、不生活,來奢談生命的意義。我也不可能只顧生存和生活,那樣,就失去了生存和生活的意義、價值和方向。
人的一生尋尋覓覓,忙忙碌碌,尋覓忙碌的就是生存、生活和生命的平衡,無論一個人有沒有意識到他在尋覓這樣的平衡,無論他有沒有找到這樣的平衡。人對生存、生活、生命的不同選擇,構成了不同的人生。中國人的選擇是“民以食為天”。但勤勞善良的中國人世世代代“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耕耘從來沒有完全解決中國人的生存問題。生存問題始終是對人類的威脅,對中國的威脅,對每一個人的威脅。
而我個人尋覓忙碌的結果是一敗塗地,全盤皆輸。驀然回首,發現自己只是茫茫大海中的一葉孤舟,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在道德上,面對狂風駭浪只有無奈地隨波逐流;驀然回首,發現人生就像開車經過一條河流,開到了橋的中間才知道這是一個斷橋,開到了空中才知道再也抓不住任何東西。
在面臨生活或者生存的壓力時,我們一定有難免也難言的苦衷,一定有過這樣的疑問:人活著,究竟為了什麼?我這樣痛苦,究竟為什麼?值得嗎?生活的壓力和生命的尊嚴哪一個更重要?但這個掙扎最激烈的,估計莫過於司馬遷。正因為此,才能出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記》。
生存的壓力可以讓所有的成就和夢想變得很遙遠,很飄渺,變得不重要;可以讓堅強的人變得脆弱,樂觀的人變得悲觀,讓人發現自己的局限和不堪一擊;讓人自己否定自己,自己責備自己。愛因斯坦26歲時就發表了狹義相對論,但在大學畢業時,找不到工作。朋友幫忙介紹他在縣裡作秘書,作的也不如意;對人生、對自己很失望,在日記裡埋怨:上帝在造驢子的時候還給了它一張很厚的皮讓它可以幹活,我卻連張很厚的皮都沒有。
很多人都認同這樣一個道理:生存和生活是人的基本需要,如果連基本需要都沒有滿足,還空談什麼生命的意義呢?但的確也有些人,像杜甫和曹雪芹,在生存和生活都很成問題的時候,依然持守信仰和原則,“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所以,人活著,有三個基本的層面:生存、生活和生命。如果生存是指維持人活著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生活是指人活著的快樂、幸福、享受和身體健康等;生命是指人活著的意義和價值;這三個方面缺一不可,缺了任何方面都會讓人痛苦。有的人因基本的生存需要沒有滿足而被迫離開了人世;有的人因享受過度、樂極生悲而不小心離開了人世;有的人因高處不勝寒,找不到人生的意義而主動離開了人世。
參考: Yahoo
2011-08-04 6:23 am
2011-08-04 3:26 am
到華人宣道會真理堂尋找真理吧,呵呵!
2011-08-03 11:25 am
做皇帝

根本沒有真理的說


收錄日期: 2021-04-13 18:08:4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803000051KK0016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