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香港政府用的拼音法基本上是用了魏氏拼音法 (Wade's romanization system)。威妥瑪(Thomas Wade 1818-1895)是一位英國學者,他發明了魏氏拼音法將中文轉為羅馬拼音,威妥瑪曾於1845年任香港最高法院廣東話之翻譯。後來另一位英國學者 Herbert Giles (1845-1935) 將Wade's romanization system綜合整理,變成 Wade-Giles Romanization System。
在20世紀初到20世紀中葉,Wade-Giles 成為世上中文轉為羅馬拼音最權威的標準拼音。香港曾是英國殖民地,在開埠初期也順理成章用了魏氏拼音法將中文轉為羅馬拼音。其實台灣現在亦是採用魏氏拼音法。
香港中文用的拼音法是用了 Wade-Giles拼音法,以下是一些不同拼音法的對照,為方便起見 W 代表魏氏拼音法,H 代表漢語拼音:
Tai (W) Dai (H)
Po(W) Bo (H)
Chong(W) Jong (H)
Chi (W) Ji(H)
魏氏拼音法類似日文的片假名,片假名將外來語變成日文,不管它原文是英、法、德、俄,一律根據原發音而變成日文中的片假名。而香港用的,當然是廣東話(廣府話),因此用魏氏拼音法,自然就用廣東話發音來拼。
魏氏拼音法算是一個頗嚴緊的拼音方法,把「寶」拼成 Po (送氣),「大」拼成 Tai 就是魏氏拼音法的規律,並非港英政府所創。如果你有研究魏氏拼音法,就了解這拼音法中的規律。
在應用上,魏氏拼法主要用於漢字的讀音標註、中國地理名稱和人名翻譯。魏氏拼法在台灣地區仍舊被廣泛使用。台灣官方自2003年開始推行以通用拼音為主的統一譯音政策,在開始建議(但非強制)台灣人在護照上的英文譯名方面使用通用拼音之前,相關外交單位是以魏氏拼音作為譯名標準,也因此,現在大部分台灣人姓名以及縣市級地名英譯,皆採用魏氏拼法。至於港式地名、人名拼音,從殖民地時代開始至今並沒有官方頒佈採納那種拼音法,香港政府內部、生死註冊處、入境事務處、路政署等政府部門以一套沿用多年的拼法分別為香港人名、地名和街名等定出對應的英文名稱。當市民帶同初生嬰兒到入境事務處登記時,職員會從一本類似字典的書中將父母取的中文名字查出對應的英文拼法。但從結構上香港人名、地名和街名的拼法大部份沿襲自魏氏拼音,大家不要忘記威妥瑪曾是香港最高法院廣東話之翻譯啊。
香港人名、地名和街名的拼法,有些是偏離魏氏拼音,其中有些改動是為了遷就老外,例如「陳」根據魏氏拼音應是Tsun,但為了遷就老外,香港把「陳」拼 作Chan。也由於魏氏拼音始終是以國語拉丁化為主的拼音法,用在廣府話自然有所改動,出現了Keung或Ng等全世界獨有的拼音。
http://www.cybertranslator.idv.tw/pinyin/bopomofo.htm
http://www.cozywebsite.com/dictionary/wade/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8%81%E5%A6%A5%E7%91%AA%E6%8B%BC%E9%9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