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對德國的影響

2011-07-29 10:39 pm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對德國的影響
我是要戰後的影響><
我要做論述題..
最好要自己寫..
唔好全部複製貼上-.-


分別有正面影響和負面的影響,
影響分面分別在於政治方面﹑經濟方面﹑社會方面。

回答 (2)

2011-08-07 10:21 am
✔ 最佳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對德國影響
政冶方面   
戰後同年霍爾維格政府被麥可利斯政府取代,事實上麥可利斯的宰相一職被架空了,由軍事首長興登堡及埃裏希•魯登道夫領導。後來右翼的德意志祖國党成立,一心一意支持軍方領導政府,不少民族主義者認為戰爭的持續是因為猶太人還末從戰爭中賺取足夠利潤,反猶太主義死灰復燃。不久新宰相馮•黑德林上臺,之後不久馬克斯•馮•巴登被任命為宰相,此時德國戰敗已成事實,軍事首長把政權交還給巴登的文人政府。

影響
此舉做法目的是防止聯軍提出苛刻的紫和條件,及防止國內動盪不安擴大。新政府進行憲政改革,包括各部門向國會負責、文人控制軍隊等 。此外,國內普遍要求威廉二世退位,但他不肯。
後期由新宰相弗裏德里希•亞伯特上任,當天下午德國社會民主黨人腓力•賽德曼在國會大樓宣佈共和國成立,威廉二世在晚間出走,德意志帝國亡。可惜是威廉二世的退位未使德國國內恢復秩序,但共和國的成立已經把此殘局交給魏瑪政府處理。
經濟方面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糧食出現短缺,使德國經濟陷入蕭條,因戰事的拖延及高的死傷人數使人民厭倦戰爭,男丁被徵召,國內士氣低落,戰後德國國內開始出現糧食暴動,1917年還出現大規模罷工行動。1916年至1917年情況更嚴重,連麵包也嚴重短缺,城裏出現搶糧、搶店、示威的情況,許多農家不再帶作物去市集,以免被搶去,約70萬人活活餓死,戰後營養不良現象普遍,許多年輕人因營養不足而被認為無法勝任工作。

影響
而原有工廠人手不足,唯有靠女性填補,1918年婦女在工廠就業人數高達230萬,較1913年的160萬高出許多。話雖如此,軍需工人的工資比較低、工時長、加上戰爭期間原有福利都已被取消,使工人深深不滿,促使1918年的示威、罷工事件,最後甚至加入革命行列。

社會方面
1919年7月通過的憲法無疑是民主主義的憲法,至少大體上如此。它包含了當時各民主國家所贊成的一切方法,其中包括普選制、比例代表制、權利法案、政教分離和學教分離。當選的總統任期為7年,由他任命總理,又由總理遴選人員,組成一個必須得到國民議會即下院多數成員支持的內閣。參議院即上院由18個州的代表組成,它可以延遲但不能阻止立法。

影響
在這新憲法的幌子背後,舊德國的許多東西依然如故。官僚機構、司法系統和警察局完好無損地存留下來。在大學裡,最不民主的和反猶太人的教授會和學生組織以學術自由為理由繼續保持原狀。新組成的國際軍是舊帝國軍隊的縮影。除法定的八小時工作日外,實際上沒有推行任何社會改革。工業上的卡特爾和壟斷公司依然如故;東普魯士的容克地主同德皇和各地方統治者一樣仍保留著他們的地產。總之,德國革命保留的東西要比它改變的東西多。權力主要落在舊統治者手中,而這些舊統治者永遠不會接受新秩序。最初,魏瑪共和國在外國的財政援助下確能成功地保持自身的穩定。但是,當大蕭條削弱了國家的基礎時,這些不順從的官僚、軍官和擁有土地的紳士大多攻擊起共和國,加快了共和國的滅亡。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社會方面
與我們今天的德國形象形成最大反差的要數起聯邦建國後15年裏的歷史態度。在這個階段的西德,反思與清算納粹歷史只是點滴現象,沒有形成規模。相反,我們所看到的更多的是對納粹歷史的無視、沉默與回避。
這裏我們應該從1945開始說起。二戰後的德國,滿目瘡痍、哀鴻遍地。普通的德國人丟魂失魄,流離失所,每日都在為最基本的生存而奔波。對納粹歷史的清算,是西方佔領當局的事情。惡貫滿盈的納粹頭目在紐倫堡得到了舉世矚目的審判。納粹官員被驅逐出政府機關。後期情況開始發生根本的變化。此時,西方國家與西德都爆發了大規模的學生運動。他們的共同反對目標是美國的侵越戰爭以及本國的保守勢力。在西德,納粹德國的歷史及其在西德殘餘勢力是西德學生運動攻擊的獨特目標。當時政府、軍隊與教育機構佔有要位的保守分子大都有一段不光彩的納粹歷史。

影響
學生運動爆發後,他們的納粹歷史遭到了年輕一代的無情清算。西德對納粹歷史的反思與清算由此正式拉開帷幕。眾所周知,二戰後聯邦德國對納粹德國的罪惡歷史作出了徹底的反省。已成為德國悔過自新的經典象徵。但是,除此以外,國內對德國反思歷史的情況的瞭解就很少了。


政治方面
戰後對普通德國人,美軍在美占區以表格登記審查的方式進行了的“非納粹化”措施。但是,因與納粹政權有關的人數太多,德國民眾的抵觸情緒強烈,不得不交由德國地方政府設立的特別法院處理。而地方法院也敷衍了事,讓無數的納粹分子過關,“非納粹化”運動因此半途而廢。
而他們最關心的是如何重建德國,儘快從西方戰勝國手裏獲得西德的國家主權。為此他需要許多專業人才,這些人的納粹歷史對他來說無關緊要。

影響
二戰後,德國人徹底反省了。這一結論雖然沒錯,但不可忽視的是,二戰後聯邦德國對納粹歷史的反思還是經歷了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的。(待續...於補充或意見欄)


2011-08-07 02:26:37 補充:
經濟方面
戰後,委員會規定德國的賠款總額為320億美元,可用現金和實物(煤、機、車、紡織機械和德國工廠及礦山的其他產品)支付。協約國的企業界很快就提出抗議,因為這些商品正形成一股與他們自己的商品相競爭的力量。因此,協約國要求德國主要以現金支付賠款,但這只有在德國的出口額大大超過進口額時才能實現,這一點自然是絕對辦不到的,因為世界各地的關稅正在提高,德國也正在增加進口商品以滿足重建家園的需要。

2011-08-07 02:27:04 補充:
1921年和1922年,德國支付了部分賠款,但與此同時,它正遭受著災難性的通貨膨脹。1914年時,一馬克值25美分,到1922年7月,已貶值到僅值2美分,一年以後,它變得一文不值——一大堆馬克才兌換一美元。在這種情況下,德國人要求延緩兩年償付賠款。英國人正在受失業之苦,急欲加快國際貿易的復興,因此同意了這一要求。然而,遭受損失最慘重的法國人確信,只要德國人願意就一定能償付,並著手使用武力。1923年1月,法國軍隊不顧英國人的批評,與義大利和比利時小股部隊一起侵佔了魯爾工業區。

2011-08-07 02:27:54 補充:
影響
德國人的反應是進行總罷工,結果,法國人不得不為占領付出了得不償失的代價。由於德國經濟毫無生氣、法國人又受到阻礙,賠款問題陷入僵局,於是,成立了一個由美國銀行家查爾斯﹒道威斯主持的經濟專家委員會。1924年9月1日,協約國和德國雙方通過並開始實施所謂的《道威斯計劃》。這個計劃建立在「商業,而不是政治」這一口號的基礎上,它要求每年支付的賠款額從23800萬美元開始,達到最高額59500萬美元。

2011-08-07 02:28:15 補充:
這些金額可依據一定年份的繁榮指數予以調整。另外,德國須廢除其惡性膨脹的貨幣,並在協約國的監督下改組它的國家銀行。作為回報,德國將得到8億美元的外國貸款,而法國必須撤離魯爾。
然而,這一安排同其他許多安排一樣,將被大蕭條的衝擊帶走。即使在1928年9月以前《道威斯計劃》生效的4年裏,德國人支付的現金和實物也僅相當於他們從外國市場、主要是美國市場所借款項的一半。不過,《道威斯計劃》的確緩和了歐洲的緊張局勢,為整體問題的解決開了路。
參考: I/E+Michelle & Hugo
2011-07-30 1:19 am
都吾知有幾難做=.=
自己跟返本書寫返出黎再吹都吹到4頁啦-_____-


收錄日期: 2021-04-24 00:36:2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729000051KK0052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