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語譯!! x3 閱微草堂筆記+呂氏春秋

2011-07-23 3:17 am
1)河間唐生,好戲侮,土人至今能道之。所謂唐嘯子者是也。有塾師好講無鬼,嘗曰:「阮瞻遇鬼,安有是事?僧徒妄造蜚語耳。」唐夜灑土其窗,而嗚嗚擊其戶。塾師駭問為誰,則曰:「我二氣之良能也。」塾師大怖,蒙首股栗,使二弟子宋達旦。次日委頓不起。朋友來問,但呻吟曰有鬼。既而知唐所為,莫不拊掌。然自是魅大作,拋擲瓦石,搖撼戶牖無虛夕。初尚以為唐再來,細察之乃真魅,不勝其嬲,竟棄館而去。蓋震懼之後,益以慚恧,其氣已餒,狐乘其餒而中之也。妖由人興,此之謂乎?
2)相傳有位塾師,夏夜月明,率門人納涼河間獻王祠外田塍上,因共講《三百篇》擬題,音琅琅如鐘鼓,又令小兒誦《孝經》,誦已復講。忽舉首見祠門雙古柏下,隱隱有人,試近之,形狀頗異,知為神鬼。然私念此獻王祠前,決無妖魅。前問姓名,曰:「毛萇、貫長卿、顏芝,因謁王至此。」塾師大喜,再拜請授經義。毛貫並曰:「君所講話已聞,都非我輩所解,無從奉答。」塾師又拜曰:「《詩》義深微,難授下愚。請顏先生一講《孝經》可乎?」顏回面向內曰:「君小兒所誦,漏落顛倒,全非我所傳本。我亦無可著語處。」俄聞傳王教曰:「門外似有人醉語,聒耳已久,可驅之去。」余謂此與愛堂先生所言學究遇冥吏事,皆博雅之士,造戲語以詬俗儒也。然亦空穴來風,桐乳來巢乎?
3)人莫不以其生生,而不知其所以生。人莫不以其知知,而不知其所以知。知其所以知之謂知道,不知其所以知之謂棄寶。棄寶者必離其咎。世之人主,多以珠玉戈劍為寶,愈多而民愈怨,國人愈危,身愈危累,則失寶之情矣。亂世之樂與此同。為木革之聲則若雷,為金石之聲則若霆,為絲竹歌舞之聲則若譟。以此駭心氣、動耳目、搖蕩生則可矣,以此為樂則不樂。故樂愈侈,而民愈鬱,國愈亂,主愈卑,則亦失樂之情矣。凡古聖王之所為貴樂者,為其樂也。夏桀、殷紂作為侈樂,大鼓鐘磬管簫之音,以鉅為美,以眾為觀,俶詭殊瑰,耳所未嘗聞,目所未嘗見,務以相過,不用度量。宋之衰也,作為千鍾。齊之衰也,作為大呂。楚之衰也,作為巫音。侈則侈矣,自有道者觀之,則失樂之情。失樂之情,其樂不樂。樂不樂者,其民必怨,其生必傷。其生之與樂也,若冰之於炎日,反以自兵。此生乎不知樂之情,而以侈為務故也。樂之有情,譬之若肌膚形體之有情性也,有情性則必有性養矣。寒溫勞逸饑飽,此六者非適也。凡養也者,瞻非適而以之適者也。能以久處其適,則生長矣。生也者,其身固靜,或而後知,或使之也。遂而不返,制乎嗜欲,制乎嗜欲無窮則必失其天矣。且夫嗜欲無窮,則必有貪鄙悖亂之心,淫佚姦詐之事矣。故彊者劫弱,眾者暴寡,勇者凌怯,壯者傲幼,從此生矣。

回答 (2)

2011-08-02 7:58 pm
✔ 最佳答案
閱微草堂筆記(語譯)

河間府唐生,喜歡跟人惡作劇。當地人至今還能講述,所謂唐嘯子的就是。有一個私塾先生好談無鬼論,曾經說:“阮瞻遇見鬼,哪裡有這樣的事,那些和尚們編造謠言罷了。”唐生晚上向他的窗子上灑土,又嗚嗚叫著打他的門。先生驚駭莫名,問是誰,唐生回答:“我就是二氣之良能。”先生大受驚嚇,蒙著頭,兩腿戰抖,讓兩個學生守護著直到天亮。第二天委頓的無法起來。朋友來問怎麼回事,只是呻吟著說:“有鬼”。後來人們知道是唐生幹的,沒有不好笑的。但是從那開始,鬼魅真的鬧騰起來,投擲磚瓦石頭,搖撼門窗,沒一天晚上不胡鬧。先生開始還以為是唐生又來搗亂,仔細查看之下,知道是真的鬼魅。受不了他們的欺負,最後放棄教書離開了。這或許因為受到劇烈驚嚇之後,加上慚愧,已經氣餒了,狐趁他氣餒一擊而中。妖都是人放出來的,就是說的這種事呀。注 :二氣之良能,即鬼。宋代理學家張載《正蒙》認為所謂鬼神其實是陰陽二氣的自然潛能,影響很大,實際是具有樸素唯物主義的哲學思想。這裡唐生用典故嚇唬老學究,十分幽默,因此保留不翻。而“妖由人興”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據說有個塾師,在一個月光明亮的夜晚,帶領著他的學生在河間獻王祠堂外面的田塍上乘涼,同時講解《詩三百》的擬題,聲音琅琅如同鐘鼓。又命令年紀小的學生誦讀《孝經》,念誦之後再講解。忽然抬頭看見祠堂門外兩棵古柏下面隱隱約約的好象有人影。試著接近他,發現那些人的形狀樣貌都十分奇異,知道不是神就是鬼。但心想這裡是獻王祠堂,絕對不會有妖精鬼魅,於是上前拜問姓名。回答說是毛萇、貫長卿、顏芝,因為拜謁獻王來到此地。塾師十分高興,再次行禮,請教經書奧義。毛萇、貫長卿一塊說:“您所講解的,剛才我們都聽見了,我們全都聽不懂,沒法回答您。”塾師又一次行禮說:“《詩》的意義深奧微妙,很難傳授給資質魯鈍的人,那麼請顏先生講一講《孝經》可以嗎?”顏芝臉朝裡面說:“您那些孩子們念的,丟字漏字,次序顛倒,全不是我傳下的原本,我也沒有什麼可說的。”忽然聽見裡面傳出獻王旨意:“門外好象有人喝醉了胡說,聒噪了好久,把他們趕走。”我認為這個故事和愛堂先生講述的學究碰見陰司吏卒的故事,都是淵博雅士編排笑話來諷刺俗儒的。但能說是空穴來風,桐乳來巢,無緣無故的嗎?注 :1、河間獻王:名劉德,對漢代古文經學有突出貢獻,廣開獻書之路,修建學館,請四方大儒講經。毛萇即被聘為“詩學博士”,河間府也被命名為“詩詞之鄉”。2、毛萇:漢代古文《詩經》的鼻祖;貫長卿:毛萇的學生,人稱“小毛公”;顏芝,秦始皇焚書時藏古本孝經,漢初由其子獻出。3、桐乳來巢:出自宋玉《風賦》,桐子形狀似乳,鳥喜歡在其葉上做巢。與空穴來風意義相近,比喻事情不會無故發生。

閱微草堂筆記(全文)
http://zh.wikisource.org/wiki/%E9%96%B1%E5%BE%AE%E8%8D%89%E5%A0%82%E7%AD%86%E8%A8%98/%E5%8D%B71

2011-08-02 12:01:55 補充:
呂氏春秋(語譯)Part:1/4

人沒有不依賴自己的生命生存,但是卻不知道自己賴以生存的是什麼?人沒有不依賴自己智慧認識事物,但是卻不了解事物的根本。了解了所賴以認識事物的根本,就叫做懂得道,不了解所賴以認識事物的根本,就是捨棄了寶物,捨棄寶物的人必定遭殃。世上的君主,多數把珍珠、玉石、長戈和利劍看作是寶物。這些寶物越多,百姓就越厭惡,國家就越危險,君主就會更加陷於困窮狀況,那就失掉了寶物的本來意義了。動亂時代的音樂與此相同。演奏木製,革製樂器的聲音就像打雷,演奏銅製、石製樂器的聲音就像霹靂,演奏絲竹樂器的聲音、歌舞的聲音就像喧嘩。

2011-08-02 12:02:42 補充:
呂氏春秋(語譯)Part:2/4

如果用這樣的聲音驚擾人的精神,震動人的耳目,搖盪人的性情,那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把這樣的聲音作為音樂,那就不能使人快樂了。所以音樂越是奢侈放縱,人民就越是抑鬱不樂,國家就越是混亂,君主的地位就越是卑微,這樣,也就失去音樂的本來意義了。
古代聖王之所以重視音樂,是因為它能使人快樂。夏桀、殷紂製作奢侈糜爛的音樂,鼓、磐、管、簫等樂器的合奏,要求場面宏大,人員盛多,認為這樣才是壯觀。他們的音樂奇異瑰麗,人們的耳朵不曾聽到過,眼睛不曾看到過,他們的音樂務求過分,不考慮法度的標準。

2011-08-02 12:05:42 補充:
呂氏春秋(語譯)Part:3/4

千鍾的製作導致宋國的衰敗,大呂的製作導致齊國的衰微,巫音的製作導致楚國的衰敗。這些音樂儘管盛大,但是在有道的人看來,失去了音樂的本意,這樣的音樂就不會使人快樂。這樣的話,百姓就一定會厭惡他們的君主,君主的生命必定受到傷害。他的生命遇到了這種音樂,就像冰遇到炎熱的太陽一樣,反倒傷害了自己。產生這種後果是由於不懂得音樂的本來意義,而致力於奢侈放縱的緣故。

2011-08-02 12:23:20 補充:
音樂有真諦,就像是肌膚身體有天性(生命)一樣。有天性,就會有保養天性(生命)的方法。
參考: 網上, 網上, 網上, 網上, 網上
2011-08-15 6:56 am
此回答者: jenny ( 小學級 3 級 )
回答時間: 2011-08-02 11:58:43
[ 檢舉 ]

十足抄襲本人在「 回答時間: 2011-07-28 18:30:16 」的回答 ↓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11072800452


收錄日期: 2021-04-20 00:55:4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722000051KK0090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