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原發性肝癌?
回答 (3)
原發性係指唔係擴散過去
或者係冇特定發病原因(如乙型肝炎飲酒黃曲或幅射等)確定致癌
亦即係所謂自己無端端生出黎既癌
大部份既癌都係原發性
原發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是我國常見惡性腫瘤之一。死亡率高,在惡性腫瘤死亡順位中僅次于胃、食道而居第叁位,在部份地區的農村中則占第二位,僅次于胃癌。我國每年死于肝癌約11萬人,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數的45%。由于依靠血清甲胎蛋白(AFP)檢測結合超聲顯像對高危人群的監測,使肝癌在亞臨床階段即可和出診斷,早期切除的遠期效果尤為顯著。加之積極綜合治療,已便肝癌的五年生存率有了顯著提高。中醫無肝癌這一病名。根據肝癌具有右上腹腫塊這上癥狀,部分醫家認為《內經》記載的“月巴氣”,“在右脅下,若覆杯”,如“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時唾血”;《難經》所說的“息賁”,“在右脅下覆大如杯”;《諸病源候論》所說的“肝積”等病癥中可能包含了本病。現代中醫治療本病最早的個案報道始于5O年代末。由于本病涉及面廣,危害性大,很早就受到重視70年代,上海市肝癌協作組對全國11個地區21個醫療單位的原發肝癌3254例進行了臨床分析,并對各種治療作了全面評價。其中以中藥為主進行治療的占28.7%,加上中藥與化療合并治療者共達66.5%,并且對全部Ⅱ期病人作了分析,發現中醫藥治療的近期療效優于化療。化療合并中藥應用,亦能提高療效。在肝硬化型病人中,中醫藥治法在其他各法中較為突出。進人80年代,中醫藥治療本病的工作有了迅速發展。其間共發表了論文200余篇,其中個案報道近60篇。中西醫結合治療本病的報道10余篇,治療病例達千余例;單純中醫藥治療論文130余篇,治療病例達4000余例。曾將中醫藥治療與化療作對照,無論在副作用、生存質量、生存率等方面均以中醫藥治法為優。因此,對于失去手術機會的病人用中醫藥治療顯得更為重要。在農村,限于經濟能力、技術力量、醫療設備等條件,中醫藥更成為主要治療手段。在擴大臨床觀察的同時,一些醫者用傳統的中醫理論對本病癥治作了不少探討,并在用中醫藥預防肝癌方面也進行了探索。在診斷方面,不少醫者研究了傳統中醫診斷方法,如舌診、脈診、耳穴在肝癌診斷中的意義,還運用中醫學原理探討了肝癌病人的死亡節律,研究了中醫辨證分型與客觀指標之間的關系。在實驗研究方面,通過對多種中藥及方劑在動物實驗中的治癌作用,從各個角度揭示了中醫方藥的治療機理。所有這些工作,對促進用中醫藥治愈原發性肝癌起了良好的作用。為了加強這方面的工作,衛生部藥政司于1990年公布了“新藥(中藥)治療原發性肝癌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對診斷標準、辨證分型、臨床分期、療效標準作了規定。這個原則,對中醫治療肝癌和研究工作,起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收錄日期: 2021-04-20 00:57:5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722000051KK0031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