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高仙芝的名字應該在中國歷史中並不陌生,他這輩子幹過最偉大的事業無非就是親歷了世界史上著名戰役"韃羅斯河戰役",一切不全的歷史文獻資料以及地理痕跡皆證實,高仙芝乃當世傑出之天才將領,率領當時堪稱尖端科技的唐都護軍,整體作戰計畫全是按照過去中國名將所留下的準則,出敵不意的奇襲,軍隊一直維持在最高作戰意願上,但諷刺的是,這場關鍵性的陣仗,卻是唐軍慘敗收場,七萬大軍近乎全滅,這樣的戰績在素來以逆境求生的中國軍隊來看,是很可恥的,高仙芝繼無法開通西征之路、亦未能鎮壓安西區域、甚至連保全基本戰力撤退的機會都沒有。
另外,侵略大食帝國如此大動作的軍事行動,一個都護節度使可以全然作主嗎?高仙芝先後侵犯小勃律國以及石國,這些動作就整體政治方針而言百害無一利,攻小勃律是為了開通西域諸國向唐進貢之道,一方面嚇阻土蕃勢力,但屠滅石國都城的用意為何呢?高仙芝這一系列軍事行動有得到玄宗認可嗎?或是所謂節度使有權主導這些行動,由此切入觀察,高仙芝在當時擔任安西節度使並不成功,既沒有明確的政治目的,又沒有足夠鎮壓吐蕃這類較大國家的兵力,不斷的進行侵攻侑達不到真正的鎮安效果,高仙芝在這裡的一系列行動似乎只是一味的挑動戰端,從這種種無知的軍事行動來看,高仙芝真的如後人所傳的如此傑出嗎?繼無政治遠見,軍事行動又引發大慘敗,高仙芝為後人稱頌之理何在?
如果沒有爆發所謂的"安史之亂",唐朝的下個征伐目標會是大食嗎?
高仙芝屠殺石國都城所喊的藉口是"無藩臣禮",具體情況到底是什麼,有資料證明這段時間石國幹了什麼事觸犯唐朝廷的,還是這只是高仙芝或唐朝高層挑動戰端的一個莫須有的藉口
葛邏祿部的倒戈是勝敗關鍵,但如何說明這事件發生的肇因?屠石國這個舉動是誰的意思?基本上屠滅一個國家是很大的事件,這按理應該要有朝廷在背後支持,就我曾看過的一些文章,石國為首的昭武九國跟大唐當局一直處在友好狀態,同時石國還曾經試圖向大唐請求討伐大食,雖然唐一直沒有對此做出明確表示,但也不至於就這樣跟石國的盟邦就瓦解掉,高仙芝身為大唐將領屠大唐盟國的舉動竟沒有受到制止甚至事後也沒有制裁。所謂先發制人襲擊大食這個舉動,基本上也脫離了唐朝當局的緩兵策略
我們是不是可以說,高仙芝在西域的一系列軍事行動,是刻意跟唐朝當局唱反調,刻意挑起大食與大唐的矛盾,甚至是單純為了私慾在發動軍事行動呢? 那他的動機又何在? 唐朝當局對高仙芝的態度又疑點重重,雖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即便是如岳飛這樣的硬脾氣最後都還是屈服於12道金牌,唐朝廷如此強大,不可能連區區一個節度使都無法管制?
既然唐不打算與大食正面衝突,為何又縱容高仙芝持續挑釁呢?
高仙芝的軍事方針到底為何,連雲堡與韃邏斯這兩大戰役分別說明了他引起了兩大股敵人,這在兵事上應該是大忌,各處樹敵對高仙芝實在是沒有任何好處,對吐蕃的可以解釋成是高層意向,如此更不應該引起與大食的爭端,韃邏斯之役也可以解釋成大食對唐野心的表徵,但縱使大食強大又有吞唐野心,但此時阿拔斯王朝在西面對歐的戰線應該才是更重要的吧,鐵鎚查理就要帶軍隊東征了耶!在惹唐的話真的是兩頭燒,唐針對的又是吐蕃,從任何角度來看這場戰役對任何一方都不會有太大的利益點,那它怎麼又會出現在歷史上呢?
看越多資料越解剖,越發現更多的疑點,這場戰役真的曾經存在嗎?
當時阿拉伯帝國的擴張野心,一方面向西方法蘭克王國侵擾,另一方面又試圖在東方挑起戰火,他們不會有兩頭空的隱憂嗎?所謂遠交近攻,阿拉伯帝國對中亞諸國的不斷施壓,又威脅唐,且就一些資料顯示,怛羅斯戰役大食動員僅兩萬人,其餘皆是阿拉伯在中亞的小盟國盟軍,單單一個安西都護府軍就可以動員至少超過四萬,若阿拉伯慾正式與唐宣戰,試問他哪來的本錢,而且就其他戰爭資源來看,阿拉伯面對大唐沒什麼優勢,憑唐朝當時的軍武科技,弩類武器早就發展出多元變化,大型的床弩,手持的連弩、石弓,甚至原始的火藥武器,阿拉伯人還在使用基礎的弓箭跟刀劍,若高仙芝選擇放棄傳統的先發制人教戰守則,改以堅兵固守,阿拉伯人在中亞的戰爭會損失慘重
阿拉伯在中亞10萬不可能吧!要扣除盟軍跟各地駐防的部隊,真正能帶上前線的兵,一般所知的伐國大戰通常要持續數個月甚至數年,這當中要安排後勤補給、路線方針、盟國支援等等要素,阿拉伯不可能一方面侵略歐洲法蘭克帝國另一方面侵略唐,十萬在當時不是小數目,那幾乎是動員全國正規軍還要再強徵民兵才湊得出的數據,也只有受侵略者即將亡國了才榨的出這種數字,數百年後的阿拔斯蘇丹薩拉丁圍攻耶路撒冷也不過動員兩萬人,光兩萬人就足以把歐洲人嚇得屁滾尿流,學史切忌用中國人的數字觀來評估,古中國人的數字觀遭的世界有出名,十萬說什麼我都信,除非大食卯起來真的把各地駐防都召集了還調來西征軍
唐代應該也是有基礎火器吧!不然阿拉伯怎麼會抓到工匠來西傳火藥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