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邏斯戰役慘敗真正原因與諸多疑點

2011-07-19 10:19 am
中國代代皆被出名將,唐代盛世更是任用了多位異族將官

相信高仙芝的名字應該在中國歷史中並不陌生,他這輩子幹過最偉大的事業無非就是親歷了世界史上著名戰役"韃羅斯河戰役",一切不全的歷史文獻資料以及地理痕跡皆證實,高仙芝乃當世傑出之天才將領,率領當時堪稱尖端科技的唐都護軍,整體作戰計畫全是按照過去中國名將所留下的準則,出敵不意的奇襲,軍隊一直維持在最高作戰意願上,但諷刺的是,這場關鍵性的陣仗,卻是唐軍慘敗收場,七萬大軍近乎全滅,這樣的戰績在素來以逆境求生的中國軍隊來看,是很可恥的,高仙芝繼無法開通西征之路、亦未能鎮壓安西區域、甚至連保全基本戰力撤退的機會都沒有。
另外,侵略大食帝國如此大動作的軍事行動,一個都護節度使可以全然作主嗎?高仙芝先後侵犯小勃律國以及石國,這些動作就整體政治方針而言百害無一利,攻小勃律是為了開通西域諸國向唐進貢之道,一方面嚇阻土蕃勢力,但屠滅石國都城的用意為何呢?高仙芝這一系列軍事行動有得到玄宗認可嗎?或是所謂節度使有權主導這些行動,由此切入觀察,高仙芝在當時擔任安西節度使並不成功,既沒有明確的政治目的,又沒有足夠鎮壓吐蕃這類較大國家的兵力,不斷的進行侵攻侑達不到真正的鎮安效果,高仙芝在這裡的一系列行動似乎只是一味的挑動戰端,從這種種無知的軍事行動來看,高仙芝真的如後人所傳的如此傑出嗎?繼無政治遠見,軍事行動又引發大慘敗,高仙芝為後人稱頌之理何在?
如果沒有爆發所謂的"安史之亂",唐朝的下個征伐目標會是大食嗎?
更新1:

高仙芝屠殺石國都城所喊的藉口是"無藩臣禮",具體情況到底是什麼,有資料證明這段時間石國幹了什麼事觸犯唐朝廷的,還是這只是高仙芝或唐朝高層挑動戰端的一個莫須有的藉口

更新2:

葛邏祿部的倒戈是勝敗關鍵,但如何說明這事件發生的肇因?屠石國這個舉動是誰的意思?基本上屠滅一個國家是很大的事件,這按理應該要有朝廷在背後支持,就我曾看過的一些文章,石國為首的昭武九國跟大唐當局一直處在友好狀態,同時石國還曾經試圖向大唐請求討伐大食,雖然唐一直沒有對此做出明確表示,但也不至於就這樣跟石國的盟邦就瓦解掉,高仙芝身為大唐將領屠大唐盟國的舉動竟沒有受到制止甚至事後也沒有制裁。所謂先發制人襲擊大食這個舉動,基本上也脫離了唐朝當局的緩兵策略

更新3:

我們是不是可以說,高仙芝在西域的一系列軍事行動,是刻意跟唐朝當局唱反調,刻意挑起大食與大唐的矛盾,甚至是單純為了私慾在發動軍事行動呢? 那他的動機又何在? 唐朝當局對高仙芝的態度又疑點重重,雖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即便是如岳飛這樣的硬脾氣最後都還是屈服於12道金牌,唐朝廷如此強大,不可能連區區一個節度使都無法管制?

更新4:

既然唐不打算與大食正面衝突,為何又縱容高仙芝持續挑釁呢?

更新5:

高仙芝的軍事方針到底為何,連雲堡與韃邏斯這兩大戰役分別說明了他引起了兩大股敵人,這在兵事上應該是大忌,各處樹敵對高仙芝實在是沒有任何好處,對吐蕃的可以解釋成是高層意向,如此更不應該引起與大食的爭端,韃邏斯之役也可以解釋成大食對唐野心的表徵,但縱使大食強大又有吞唐野心,但此時阿拔斯王朝在西面對歐的戰線應該才是更重要的吧,鐵鎚查理就要帶軍隊東征了耶!在惹唐的話真的是兩頭燒,唐針對的又是吐蕃,從任何角度來看這場戰役對任何一方都不會有太大的利益點,那它怎麼又會出現在歷史上呢?

更新6:

看越多資料越解剖,越發現更多的疑點,這場戰役真的曾經存在嗎?

更新7:

當時阿拉伯帝國的擴張野心,一方面向西方法蘭克王國侵擾,另一方面又試圖在東方挑起戰火,他們不會有兩頭空的隱憂嗎?所謂遠交近攻,阿拉伯帝國對中亞諸國的不斷施壓,又威脅唐,且就一些資料顯示,怛羅斯戰役大食動員僅兩萬人,其餘皆是阿拉伯在中亞的小盟國盟軍,單單一個安西都護府軍就可以動員至少超過四萬,若阿拉伯慾正式與唐宣戰,試問他哪來的本錢,而且就其他戰爭資源來看,阿拉伯面對大唐沒什麼優勢,憑唐朝當時的軍武科技,弩類武器早就發展出多元變化,大型的床弩,手持的連弩、石弓,甚至原始的火藥武器,阿拉伯人還在使用基礎的弓箭跟刀劍,若高仙芝選擇放棄傳統的先發制人教戰守則,改以堅兵固守,阿拉伯人在中亞的戰爭會損失慘重

更新8:

阿拉伯在中亞10萬不可能吧!要扣除盟軍跟各地駐防的部隊,真正能帶上前線的兵,一般所知的伐國大戰通常要持續數個月甚至數年,這當中要安排後勤補給、路線方針、盟國支援等等要素,阿拉伯不可能一方面侵略歐洲法蘭克帝國另一方面侵略唐,十萬在當時不是小數目,那幾乎是動員全國正規軍還要再強徵民兵才湊得出的數據,也只有受侵略者即將亡國了才榨的出這種數字,數百年後的阿拔斯蘇丹薩拉丁圍攻耶路撒冷也不過動員兩萬人,光兩萬人就足以把歐洲人嚇得屁滾尿流,學史切忌用中國人的數字觀來評估,古中國人的數字觀遭的世界有出名,十萬說什麼我都信,除非大食卯起來真的把各地駐防都召集了還調來西征軍

更新9:

唐代應該也是有基礎火器吧!不然阿拉伯怎麼會抓到工匠來西傳火藥術呢?

回答 (7)

2011-07-20 2:58 am
✔ 最佳答案
高仙芝屠石國,中文史料對於其原因除了"無藩臣禮"之外,別無記載,但在此文後,又稱「仙芝性貪,獲石國大塊瑟瑟十餘石、真金五六馲駝、名馬寶玉稱是」(《舊唐書‧高仙芝傳》),則高仙芝之屠石國,極有可能是他個人貪圖財富,因此不惜毀約,將已降之國屠戮殆盡。
至於高仙芝的軍事才能,個人認為雖然不差,但也未必有如您所說的遠略,且攻拔小勃律雖是由高仙芝領兵,但其時歸河西節度使夫蒙靈詧指揮,而其之攻小勃律也是由李隆基直接下達作戰命令,因此就個人來看,攻小勃律王國,只是高仙芝作為前線師團長,執行最高統帥部之命令,並非其個人真有獨到的戰略眼光。

關於怛邏斯之役,唐軍總共出動三萬人(此據《資治通鑒》,其中也包括了中亞諸族部隊)。在戰前,高仙芝得知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將以為石國復仇為名入侵,因此決定採取先發制人、決戰域外的策略,先率兵三萬出擊。雙方最後在怛羅斯遭遇,在對峙五日後,唐軍的同盟軍葛羅祿部落反叛,與阿拔斯軍前後夾擊唐軍。唐軍慘敗,三萬大軍僅存數千人脫逃。就此來看,高仙芝之敗,種因於他之前的背盟,使中亞諸族對其有所疑懼,於是與阿拔斯方面聯合,裡應外合,將唐軍殲滅。

就我個人來看,若無安史之亂,唐帝國首先要面對的還是吐蕃王國在中亞的擴張。因唐帝國如不能解決吐蕃在中亞的威脅,縱然能在波斯地區的獲得勝利,最終也將因補給線斷絕,而無法保持戰果。而且,吐蕃王國絕對不似我們想像的一樣是弱國,他們幾乎威脅整個唐代的西疆,更在唐帝國衰弱後,與新興的回紇汗國長期爭奪中亞。因此,若唐無安史之亂,首要仍在於鞏固河西走廊與天山南北路的安全,而這就無可避免地必須與吐蕃王國交戰。故,捨吐蕃而先伐阿拉伯帝國,此舉實不太可能。

2011-07-19 23:41:47 補充:
鐵鎚查理打從一開始只有自衛反擊的意思,根本沒有足夠能力開始對阿拉伯帝國作全面性的反擊,且自普瓦捷之役後,鐵鎚查理才開始進行軍事改革,並沒力量大舉對阿拉伯帝國用兵。
正如前言,唐帝國並無意與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進行大規模的戰役,但不代表唐帝國漠視阿拉伯帝國的一再挑釁與入侵,早在怛邏斯之役前,阿拉伯帝國就曾兩度對唐帝國及其藩屬進行攻擊。對於唐帝國而言,縱然不將阿拉伯帝國視為主要對手,為了維持其在中亞的霸權,也必須回應阿拉伯帝國的挑戰,否則一旦中亞霸權喪失,那麼唐帝國的西部防線就必須退縮到蔥嶺以東,而其西部將會成為阿拉伯帝國、吐蕃王國鼎足而三的不利局面。

2011-07-19 23:47:43 補充:
高仙芝在石國的軍事行動自然是唐帝國中央所允許,但不代表唐帝國允許他屠戮石國。而主動出擊怛邏斯,亦合乎唐代邊將的行為準則,再者這也是唐代中央所允許的範圍,並無違反國策的問題。
與法蘭克王國相對的,當時的阿拉伯帝國正處於擴張的黃金時期,整個阿拉伯帝國除了在伊比利半島、中亞擴張外,在西西里也頗有斬獲。而相對來看,他的其他對手大多採取保境安民的態勢。

2011-07-19 23:48:45 補充:
怛邏斯之役除中國史書有記載外,伊斯蘭史書亦有記載,因此說這不曾發生,就太荒謬了。

2011-07-20 16:01:03 補充:
就中文史料來看,阿拉伯帝國動員的軍力是20萬,不是2萬。當然這當中灌水的程度很大,但以當時阿拉伯帝國的動員能力,要在中亞動員5-10萬則不成問題。

2011-07-20 16:05:14 補充:
唐代並無火器可供使用,今日確知的熱兵器最早出現在宋代。
在中亞草原地帶採取堅守,未必是良策。一是沒有可供長期堅守的城池,二是欠缺長期堅守所需的食糧,採取籠城作戰,可能反置死地。

2011-07-20 16:41:33 補充:
阿拉伯人是抓到造紙工匠,不是火藥,火藥西傳約在13世紀。

2011-07-20 16:43:19 補充:
阿拉伯帝國光伊朗、敘利亞、伊拉克一帶要出兵10萬,並不成問題。西征歐洲的部隊大體是來自北非的柏柏爾人,與用兵東方的軍力並無影響。

2011-07-21 00:56:17 補充:
您的說法有幾點錯誤:
一、高仙芝奉命攻打小勃律的連雲堡之役,其起因在於小勃律國王迎娶了吐蕃王國的公主為后,並在外交政策上,放棄親唐政策,轉而親蕃,於是為了避免在東亞地區陷於被動,高仙芝奉命出擊,拔除親吐蕃的小勃律國王。此役與阿拉伯帝國一點關係也沒有。
二、薩拉丁不是阿拔斯王朝的蘇丹,而是阿育布王朝的蘇丹,他只在名義上從屬於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但事實上他是完全獨立王國的君主。稱其為阿拔斯王朝的蘇丹會有嚴重的混淆。

2011-07-21 01:04:28 補充:
三、薩拉丁在哈丁之役中僅以埃及、敘利亞兩地就能號召起3萬有餘的兵力,且其所要對付的是地處狹長海岸地帶的耶路撒冷王國。以當時耶路撒冷王國封邑的狀況,大約只能出兵2000騎士,外加其他扈從、步兵,如加上三大騎士團與東來的十字軍,總兵力頂多與薩拉丁相匹敵。因此當薩拉丁在哈丁殲滅耶路撒冷王國主力,又隨即拿下耶路撒冷後,自然震撼了整個歐洲(這不單單是軍事上的威脅,更重要的是聖城丟失造成的心理恐懼)。如果以薩拉丁為例,來說8世紀的阿拔斯王朝無法自波斯、伊拉克、敘利亞等地動員十萬兵力,恐怕這並無法站得住腳。
2014-11-10 1:27 pm
這有類似的

▶▶http://qoozoo20140926.pixnet.net/
2014-10-10 3:50 am
這有類似的

▶▶http://qoozoo20140926.pixnet.net/
2014-09-22 6:22 p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qoozoo201409150.pixnet.net/blog
2011-07-24 5:29 am
http://www.omnitalk.com/miliarch/gb2b5.pl?msgno=messages/1665.html



  幵元三年之戰,其導因是吐蕃与大食共立阿了達為拔汗那國傀儡發兵攻略該國。拔汗那王兵敗奔安西求救。拔汗那是唐的屬國,“內附歲久,',唐理應出正義之師。


  這兩次戰爭,大食都是主動進攻的一方。


  然打了敗仗,但并未受到重創。兩年后又同吐蕃等一起興兵犯境。第二次戰爭唐廷好像沒有派遣本部人馬,胜負不明。但四鎮未入大食手中,是元疑問的。對于大食,第一次戰爭其目的是為了謀取唐的屬國,而第二次戰爭其目的就更進了一步,是為了侵奪唐朝本土了。唐、吐蕃、大食三种勢力在中亞一帶的角逐天寶年間漸趨嚴重,以至釀成了一場大規模的武裝沖突。這就是怛羅斯戰役。


  怛羅斯戰役發生于唐玄宗天寶十年(751年)。怛羅斯在前蘇聯境內江布爾城附近。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因石國“無番臣禮”率兵征討。石國王約降,高仙芝允諾和好。旋即高仙芝爽約,將兵襲破石國,俘虜其國王,獻于闕下斬之。“殺其老弱,虜其丁壯,取金寶瑟瑟駝篤等,'。石國王子逃走,向大食及其他鄰國求援。各國對高仙芝的欺誘貪暴,甚為憤怒,計划共同襲擊唐西域四鎮。高仙芝得知這個消息后,想要先發制人,將兵進攻大食。參加唐朝聯軍的有葛邏祿部及拔汗那國兵,据說共有番漢兵三萬,其中漢兵兩萬,番兵一萬,深入七百余里,在怛羅斯城与大食軍隊遭遇。


  一場具有重大意義的戰爭打響了。這次戰爭相持五日。由于葛邏祿部反叛,同大食一起夾擊唐軍,高仙芝敗績,士卒大部死亡,衹有數千人逃脫。勢危之時,副將李嗣業勸高仙芝棄軍逃跑,別將段秀實責備李嗣業說:“憚敵而奔,非勇也;免己陷眾,非仁也。"李嗣業甚感慚愧,与段秀實一起,集攏散卒向安西退守。恰值此時,拔汗那兵也退了下來,輜餉塞道。李嗣業怕敵人追及,手持大棒擊斃拔汗那兵馬百余號,道路始幵。高仙芝等遂率殘兵還至安西。


  這場戰爭唐軍失敗了。這与唐朝聯軍方面的總指揮高仙芝的輕敵,進而孤軍深入,有很大關系。造成這一戰術性失誤也可能同三年前的一次戰斗有關。那次戰斗,高仙芝比較輕易地取胜了。


  天寶七年,安西都知兵馬使高仙芝奉詔總兵步騎一萬余,出討勃律,擒其王及吐蕃公主,以兵戍守。于是大食等七十二國“皆震恐,威歸附"。這一“皆"一“威"的看法顯然是錯誤地估計了當時中亞力量的對比。其時,阿巴斯人正在帝國東部領地一一波斯呼羅珊掀起反抗伍麥葉人統治的斗爭,國內戰事頻仍,無暇東顧,高仙芝遂得以順利地征服勃律國。這一經驗肯定影響了三年后他指揮的怛羅斯戰役。


  關于怛羅斯戰役的后果及其影響,史學家們還有不同的評价。沙畹認為,“由怛羅斯河之敗,中國國勢遂絕跡于西方,'。白壽彝認為,怛羅斯戰后,安西的實力仍是不可低估。而封常清討大勃律一役,尤可見唐在西方之勢力仍然存在,決不像沙氏所說。唐朝勢力退出中亞決不是因為恆羅斯戰役。它是由唐朝國內形勢決定的,可以說是安史之亂的直接后果。夸大怛羅斯戰役對唐朝國勢及本國形勢的影響無疑是不正确的。這是因為安史之亂与怛羅斯戰役這兩個歷史事件時間相距太近的緣故。确實,安史之亂以后,唐在中亞的存在,正如我們在前面講過的,已非往日炙手可熱,僅剩其影響而已。


  天寶十年的怛羅斯戰役,以唐軍的失敗而告終。四年以后,安史之亂暴發。唐廷由于內爭遮起,不僅無力經略西域,而且安西、朔方等以御外為主的邊防部隊也調入內地,鎮壓叛亂的蕃鎮。此外,還借用了回絕、中亞一些小國及大食等的軍隊。西部邊疆力量空虛。吐蕃乘机奪取西域四鎮。不僅蔥岭以西,即使西北數州也菇毛左枉。在中亞,唐朝的各屬國,此后也相繼臣服大食,并幵始了伊斯蘭化歷程。看一看《全唐文》或《冊府元龜》所載中亞各國求唐援兵共擊大食之表文,就可以明白這些中亞小國早已按照兩個大國力量此消彼長的形勢,按照兩個大國對待他們的不同態度,而搖擺于唐和大食之間。向唐朝求援共擊大食的鄰國和屬國有:波斯,南天竺、東曹國、安國、康國、石國等諸胡九國,吐火羅國,俱密國等。這些國家,即使其中的唐朝屬國,對唐的態度也不那么堅決。而唐廷對于這些求援也均未答應,非不為也,力不及也。從世界史整体去觀察,大食帝國向中亞的發展,采取進攻態勢,是主動的、積极變化的一方。.而唐朝在中亞則居守勢,是被動的、消极應變的一方。后來,唐朝失掉西域。唐朝勢力退出中亞,大食軍隊完全控制了這一地區。作為軍事征服的直接后果,中亞和南亞部分地區被伊斯蘭化。

2011-07-23 21:29:30 補充:
盡管后來大食帝國分崩离析,在這里形成一些民族王朝。但是,一個無可否認的事實是,伊斯蘭教留在了那里,并且世代地流傳下來。伊斯蘭教在中亞的胜利大大有利于它向中國的推進。后來,伊斯蘭教的東方屏障實際上已移到關中一帶。

2011-07-23 21:30:19 補充:
  怛羅斯戰役的一個直接后果是,推動唐代中國高度發達的文明在西方世界的傳播。這大概是戰爭發動者始料所不及的。在這次戰役中,唐軍士兵大約不下萬余人被俘,其中就有許多能工巧匠,如造紙匠、紡織匠、畫匠等等。《通典》作者杜佑族子杜環作為高仙芝部隊的一個隨軍書記官也成了大食的俘虜。杜環曾在大食居住十年之久。

2011-07-23 21:30:29 補充:
他在大食時就曾見過中國工匠在當地工作,其中有“漢匠起作畫者,京兆人樊淑、劉批;織絡者,河東人樂陵、呂禮,'。這些人把唐代高超的手工技藝,教授給阿拉伯人,進而傳到歐洲,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特別值得提出的是中國造紙術的西傳。据說撒馬爾罕在八世紀后期所建立的西方世界第一座造紙作坊,就是由中國工匠充任師傅的。這些人既可能是作為文化交流使者于怛羅斯戰役之前到達中亞的,也可能是這次戰爭的俘虜,而或許更有可能的是兩者兼而有之。“如《胡杜德﹒阿勒﹒阿拉姆》一書中就講到,撒馬爾罕生產紙,輸出到全世界各地。十二世紀前期的阿拉伯作者馬衛集(約卒于1120年〉說,中亞撒馬爾罕一帶原屬中國。

2011-07-23 21:30:34 補充:
穆斯林占領其地后,中國人大都徙回。唯制造精美紙張的技術尚留在撒馬爾罕。卡特講的更具体,他引用《旅程和王國》這部阿拉伯文地理著作告訴我們:‘紙是由俘虜自中國引人撒馬爾罕的。這些俘虜為濟雅德(按:即戰胜高仙芝的阿布﹒穆悉林手下大將)所有,其中有些是紙工。造紙工業發展以后,產品不僅可以供應本地的需要,也成為撒馬爾罕人民的一种重要的貿易品。由此它得以供應世界各國的需要'"。中國造紙術的西傳對西方文明的迅速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而其契机,恰恰就是這次怛羅斯戰役。
2011-07-22 9:36 pm
一.「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發源於14世紀的義大利(文藝復興一詞就源於義大利語Rinascimento,意為再生或復興),以後擴展到西歐各國,16世紀達到鼎盛。
二.「地理大發現」 地理大發現
歐洲歷史的地理大發現,又名探索時代或大航海時代,指從15世紀到17世紀時期。該時期內,歐洲的船隊出現在世界各處的海洋上,尋找著新的貿易路線和貿易夥伴,以發展歐洲新生的資本主義。在這些遠洋探索中,歐洲人發現了許多當時在歐洲不為人知的國家與地區。
三.「啟蒙運動」啟蒙時代 = 黑暗時代
啟蒙運動在18世紀初至1789年法國大革命間的一個新思維不斷湧現的時代。與理性主義等一起構成一個較長的文化運動時期。這個時期的啟蒙運動,覆蓋了各個知識領域,如自然科學、哲學、倫理學、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學、文學、教育學等等。
啟蒙運動的倡導者將自己視為大無畏的文化先鋒,並且認為啟蒙運動的目的是引導世界走出充滿著傳統教義、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專制的一個時期(這一時期通常被稱為黑暗時期)。
啟蒙運動同時為美國獨立戰爭與法國大革命提供了框架,並且導致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興起,與音樂史上的巴洛克時期以及藝術史上的新古典主義時期是同一時期。
18世紀哲學還有另一次重要思想運動與啟蒙運動有著極大的關聯。前者是以宗教信仰為重點的。其倡導者試圖通過理性來證明上帝的存在。

四.「工業革命」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又稱產業革命、工廠革命、或者稱為第一次科技革命。
有人認為工業革命在1759年左右已經開始,但直到1830年,它還沒有真正蓬勃地展開。大多數觀點認為,工業革命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18世紀中葉,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後傳播到英格蘭到整個歐洲大陸,19世紀傳播到北美地區。
一般認為,蒸汽機、煤、鐵和鋼是促成工業革命技術加速發展的四項主要因素。
五.「科學革命」
並無科學革命,只因工業革命之原故使得對19世紀科學發展及社會變遷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
以前的科學研究很少用於工業生產,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長大,工程師與科學家的界限越來越小,更多的工程師埋頭做科學研究。
以前的科學家多是貴族或富人的子弟,現在則有許多來自工業發達地區和工人階級的子弟成為了科學家。他們更加對化學和電學感興趣,這也促進了這些學科的發展。
一.「怛羅斯之役」 阿拔斯王朝
怛羅斯(talas)戰役,又稱怛邏斯之役或但邏斯之役(751年7月-8月唐玄宗天寶十載)。是中國唐朝玄宗時唐朝的勢力與來自現在阿拉伯、新興和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的新興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的勢力在包含昭武九姓國、大小勃律、吐火羅在內的中亞諸國相遇而導致的戰役。
怛羅斯戰役是一場當時歷史上最強大的東西方帝國間的碰撞。怛羅斯戰役的起因,據中國史書記載,是西域藩國石國「無番臣禮」。
長遠來說,部分因為怛羅斯戰役的影響,伊斯蘭文化比中國文化對中亞的影響更為深遠。中國的造紙術亦因為唐軍戰俘中的造紙工匠被帶到由阿拔斯王朝第一任哈里發阿布阿拔斯-薩法赫在撒馬爾罕新建的的造紙坊里工作而傳到中亞和中東。怛羅斯戰役對東西方歷史進程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二.「蒙古西征」 蒙古征服花剌子模
第一次西征,大蒙古國成吉思汗十四至十九年(1219—1224年),成吉思汗率蒙軍與花剌子模國進行的一場戰爭。
第二次西征,大蒙古國窩闊台汗八年至十四年(1236—1241年),窩闊台汗遣拔都等諸王率軍征服伏爾加河以西諸國的戰爭。
第三次西征,大蒙古國蒙哥汗二年至大元國元世祖中統元年(1252年一1260年),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率領10萬大軍攻木剌夷國、報達國、敘利亞的戰爭。
ps:無論回答滿意與否,望請勿肆意移除所發問之問題謝謝!
參考: 賽諸葛BOSS的智慧
2011-07-22 8:26 am
版大,火藥是蒙古西征傳入歐洲的

大約宋朝時就有以火藥做為武器使用的記載了,之前的唐朝多半是用來練丹藥的...

不過要說兵力,史書上的資料只能參考而已,正如柯達所言,有可能灌水


要不去挖那時代的各軍營資料,只是這是大工程!!永無止盡~


收錄日期: 2021-04-20 00:54:0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719000016KK0089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