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 的領導風格 及 特質

2011-07-18 10:29 pm
成吉思汗 在歷史上是數一數二的領導人

想請問一下

成吉思汗 的領導風格 及 特質 有哪些

他能成為厲害的領導人 所靠的是哪些東西 ?

請以具體 有整理的回答 謝謝 :)

回答 (3)

2011-07-19 5:35 am
✔ 最佳答案
http://www.chiculture.net/php/frame.php?id=/cnsweb/html/0113
成吉思汗是蒙古族的民族英雄,從他一生的戎馬生涯中,充分表現了他的軍事、政治才華。
能屈能伸、深得人望
成吉思汗在力量弱小時,懂得暫時依附他人,在戰爭中壯大自己。他堅持論功行賞的原則,賞賜將士時,只以戰功為標準,而不論出身貴賤,這種做法使他身邊聚集了一大批忠心耿耿的將領。
遊牧國家制度化
成吉思汗建立了千戶制和護衛軍組織,使蒙古軍隊完全聽命於以大汗為首的黃金家族,革除了遊牧民族分散不團結的弊端,增強軍隊的戰鬥力。
發揮遊牧民族優點
成吉思汗根據遊牧民族行軍迅速、驍勇善戰等特點,制定了一系列相配合的戰略、戰術,諸如長途追擊、出奇制勝、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等策略,使蒙古軍所向披靡。
成吉思汗的得意謀略
善用聯盟、孤立敵人,從而將敵人逐一擊破,是成吉思汗的軍事生涯中運用得最多的計謀,尤其在統一蒙古各部落時,這一策略顯得更為重要。
成功的戰例
成吉思汗為了集結舊部,重振旗鼓,於是跟脫里汗結盟,以打擊其他部落,使自己得到喘息和壯大的機會。又如他消滅塔塔兒部時,就曾經聯合金國。此外,在攻打花剌子模時,成吉思汗曾企圖與西夏結盟。而他的臨終遺言也指示了聯宋滅金的方略,這些都是善用聯盟,孤立敵人的成功事例。
不殺工匠
成吉思汗為了加強自己的軍力,也不忘利用和吸收敵人先進的武器,以及生產技術。在對外戰爭中,不殺工匠是蒙古軍的傳統。
學習敵人的長處
蒙古人攻打中原時,學到了如何製造先進的武器。西征花剌子模的蒙古軍在屠城時,也不忘將各種手工業工匠帶回蒙古草原,引進敵人的新技術。蒙古軍因而掌握了花剌子模的先進攻城器械,還組織了500人的炮兵部隊,大大提高了戰鬥力。而各種手工業工匠的湧入,對蒙古民族的經濟文化發展也起了積極的作用,大大提高了蒙古地區的生產力。
兵民合一的千戶制
公元1204年進攻乃蠻部前夕,成吉思汗便以千戶制組編軍隊,使蒙古軍成為一支組織嚴密的武裝力量。蒙古立國後,成吉思汗開始全面推行千戶制。他把全國分為95個千戶,任命88位功臣為千戶之首。他又封「四傑」為萬戶,分區管轄各千戶。在千戶之下有百戶,百戶之下又有十戶,層層隸屬。千戶制下的屬民平時從事生產,戰時則被徵調從軍或負擔徭役。
千戶制的優點
千戶制的實行,不僅糾正了以往遊牧部落組織鬆散的缺點,增強了部隊的戰鬥力,還杜絕了各部落貴族復辟的可能性,保障了大汗的統治地位。
最精銳的部隊
護衛軍(蒙古語稱作「怯薛」)是由負責守衛統治者的「那可兒」演變而來,他們是蒙古軍中最精銳的武裝力量。蒙古立國後,成吉思汗將護衛軍擴大至1萬人。護衛軍平時負責警衛和服侍成吉思汗,戰時則隨成吉思汗出征。
護衛軍的組成與待遇
護衛軍是從各級那顏子弟中,挑選一些敏捷強健,以及身材高大的年輕人來充任。護衛軍的首長則由重臣博兒朮等人擔任。把貴族子弟選為護衛軍,用意是把他們當作「質子」,以利於大汗了解和控制分布各地的那顏。護衛軍的待遇優厚,在成吉思汗身邊服役的護衛軍成員,地位比在外地的千戶那顏還要高,並享有各種特權。
成吉思汗重視和尊重人才的態度,招攬和籠絡了各類人才,使他們甘於為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效力。
唯才是用
成吉思汗非常重視人才。他用人時只重視個人的才能,絕不計較他的出身背景、部落族屬,他甚至能放下私人恩怨,任用自己的敵人。如「四傑」之一的木華黎、「四狗」之一的者勒蔑、哲別等,都是來自別的部族,甚至是來自敵對的部族。
籠絡與尊重
成吉思汗分配戰利品時,凡有功勞的人都會得到厚待。他在分封萬戶、千戶時,也充分考慮到功臣的利益。在成吉思汗身邊服役的護衛軍成員,不僅享有各種特權,而成吉思汗還曾告誡子孫要尊重護衛軍,以便籠絡他們的感情。
《札撒》的出現
蒙古國建立前,成吉思汗曾為軍隊制定了《札撒》,作為戰爭中的軍令。如在戰場上不得搶奪財物、戰利品;統帥下令兵馬退卻時,若違反退卻命令者斬等等。
札撤大典
蒙古建國後,成吉思汗根據《札撒》軍令、蒙古社會的習慣,以及成吉思汗個人治國、練兵、整理社會秩序的訓言來處理國家事務。後來,這些條文、訓言被人以蒙古文記錄下來,形成《札撤大典》。《札撤》的進一步完備,對於整頓蒙古社會秩序,鞏固大汗的統治地位起了重要作用。在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前,《札撤大典》一直是蒙古族的重要法典。
2011-07-19 2:11 am
請人代寫作業,非關知識交流!
2011-07-19 1:06 am
成吉思汗的領導特質是吃人肉,只要有人的地方他們就餓不死。下面幾個四個不同國家、包括蒙古人自己的歷史記載都證實了這點。不吃人肉的軍隊和他們打仗本來就是不對稱戰爭。
一、蒙古帝國官員拉施德主編的《史集》(商務出版社1985年)第二卷201頁描寫成吉思汗軍隊繞道宋境背後襲擊金朝軍隊時,有如下記載“他們沒有糧食,便吃人、倒斃的動物和乾草來” 二、羅馬教皇派遣出使蒙古帝國詢問屠殺歐洲平民之事的大使、意大利人約翰•普蘭諾•加賓尼在回國報告《蒙古傳》中有如下記載:“凡是能吃的東西他們都吃,他們吃狗、狼、狐狸和馬,而且,需要的時候,他們也吃人肉。例如,當他們攻打中國的一個城市(中國皇帝就駐紮在這裡)【注:作者指燕京、即今日的北京地區】,他們圍城太久,把他們自己的糧食完全吃光了,一點吃的也沒有,他們就在每十個人中抽出一個人來當食物 吃。”。蒙古人之所以吃他們自己的士兵,是因為方圓百里、凡是他們馬匹能夠跑到的地方,平民都已經被他們吃完了。 三、南宋出使蒙古的官員彭大雅、徐霆合著的《黑韃事略》中記載:“牧而庖者以羊為常,牛次之,非大宴會不刑馬。火燎者十九,鼎烹者十二三,臠而先食,然後食人。”
四、蒙古貴族所撰寫的《蒙古秘史》第七卷195節當中有如下語句誇獎:成吉思汗軍威:“(成吉思汗部將哲別、忽必來等四人)在打仗的日子裡,以人肉做行糧”。
另外公元1204年,鐵木真攻乃蠻(今阿爾泰山與額爾斯河流域)。《蒙古秘史》描述"四狗"(成吉思汗部四勇將者別、忽必來、者勒密、速別額台)詩章云: 銅鑄的額顱鑿子似的咀 錐子似的舌鐵的心 他們以環刀作鞭飲露御風而行 在廝殺的日子裡他們以人肉為糧 他們掙脫了鐵索自由自在地來了 歡天喜地咀裡流著唾液《秘史》是當時蒙古貴族所作,詩句雖有誇張,應屬寫實。蒙古軍遠征勢難自後方運糧,一出掠奪,一出狩獵,缺乏糧食則食人。
吃人肉就是成吉思汗出眾的領導風格與特質,他能成為厲害的領導人就在於充分利用吃人肉,使軍隊能在補給不足的地方依然保有強大戰力,而能剋敵致勝。


收錄日期: 2021-04-20 00:54:4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718000010KK0487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