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厲王暴虐和西周共和

2011-07-17 7:46 am
周厲王暴虐引起國人暴動而出逃到彘,由召穆公和周定公實行共和執政,國人暴動是指周王室所轄地區還是有包括其他諸侯所轄地區的國人,周厲王逃到彘後為何國人不再追殺了,共和執政十四年周王室無天子是不是之後的中國歷朝都沒有相關史例(大臣執政無皇帝),如果真的沒有,共和行政是不是中國歷史的特例,周厲王暴虐使楚國害怕取消稱王是否屬實,請教各位前輩,謝謝。
更新1:

我問的重點是周厲王逃到彘後國人為什麼不再追殺,而周厲王並沒有死於非命,西周共和十四年周王室無天子,之後的中國歷朝有相同的史例(大臣執政無皇帝)嗎,共和行政是不是中國歷史的特例,如果有可以相關史料提供,沒有的話可不可以推論是什麼原因,謝謝。

更新2:

周厲王出逃到彘,召穆公和周定公在當時怎麼不另立周天子,而是共和行政了十四年等到周厲王死後才立周宣王,難道是受到當時的禮法所制,如果當時就立周宣王為天子,那麼周厲王不就變成了太上皇,好奇問問,謝謝。

更新3:

那麼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呢,趙武靈王是生前讓位給趙惠文王而自己當主父(跟太上皇差不多),趙武靈王在戰國時代算是先秦時期。

回答 (3)

2011-07-22 7:57 pm
✔ 最佳答案
小弟 您好以下解說供您參考周厲王暴虐引起國人暴動而出逃到彘,由召穆公和周定公實行共和執政,國人暴動是指周王室所轄地區還是有包括其他諸侯所轄地區的國人?答:指周王室所轄地區的國人。國人暴動,也稱彘之亂,是中國西周時期一次以首都鎬京四郊平民為主體的暴動。周厲王貪財好利,千方百計地搜刮人民。有一個臣子叫榮夷公,教唆厲王對山林川澤的物產實行「專利」(國營壟斷),由天子直接控制,不准平民(國人)進山林川澤謀生。周厲王聽了很中意,置大臣的規勸和平民的反對於不顧,推行了「專利」政策。平民被斷了生路,怨聲四起,紛紛咒罵。周厲王又派了一個佞臣衛巫於監視百姓,將許多不滿「專利」的平民捕來殺死。後來連不少沒有發過怨言的平民也被殺死。厲王的高壓政策,使得親友熟人在路上遇到了都不敢互相招呼,只能看上一眼(道路以目),使都城變得死氣沉沉。周厲王卻還自以為得計,得意洋洋地說:「我自有辦法叫百姓不敢誹謗我。」大臣召穆公勸戒說:「這樣堵住人民的嘴,就像堵住了一條河。河一旦決口,要造成滅頂之災;人民的嘴被堵住了,帶來的危害遠甚於河水(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治水要採用疏導的辦法,治民要讓天下人暢所欲言,然後採納其中好的建議。這樣,天子處理國政就少差錯了。」周厲王聽了不以為然地說:「我是堂堂天子,那些無知的愚民只能遵從我的命令,怎麼能讓他們隨便議論!」仍然一意孤行,實行暴政。周厲王的暴政使得國人忍無可忍,前842年的一天,都城四郊的國人自發地集結起來,手持木棍、農具作武器,從四面八方撲向都城的王宮,要向周厲王討還血債。周厲王聽到由遠而近的憤怒的呼喊聲,忙命令調兵鎮壓。可是竟然沒有士兵肯聽從他的命令。臣下回答說:「我們周朝寓兵於農,所有的士兵出身都是農民,而農民則供養著周朝的士兵。現在連農民都已經暴動了,您還能有誰可以被調集呢?」周厲王這才知道大禍臨頭,匆忙帶著宮眷步行逃出都城,沿渭水朝東北方向日夜不停地逃到遠離都城的彘,築室居住了下來。都城中的平民在大臣周定公、召穆公的極力勸解下,終於平息了一些怨恨,紛紛離去。此時宗周無主,周公和召公根據貴族們的推舉,暫時代理政事,重要政務由六卿合議。這種政體,稱為共和(一說由共 國國 君共伯和代行天子職務)。史稱「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B%BD%E4%BA%BA%E6% 9A %B4%E5% 8A %A8周厲王逃到彘後為何國人不再追殺了?關於此段國語和使既有不同的記載就國語:王弗聽,於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周厲王是被流放到彘這個地方的。就史記:武公九年,周厲王出奔,居彘。-周厲王是逃到彘這個地方的。答:不管是何者,彘離鎬京都有一段距離了,國人暴動是由平民所組成,他們總還是得過生活,不可能為了追一個落魄的君主還越過黃河吧!所以他們才把氣出在厲王的兒子身上,也多虧召公以自己的兒子代替,此使得日後的周宣王免於一死。共和執政十四年周王室無天子是不是之後的中國歷朝都沒有相關史例(大臣執政無皇帝),如果真的沒有,共和行政是不是中國歷史的特例?答:要說是特例也可以,其實周朝的天子本身也只是個共主而已,和秦朝以後的皇帝還是有些差別的。俗話說:「國一日不可無君」,在帝制確定之後,無論情勢如何混亂,名義上還是會推出一位皇帝穩定局勢,西周14年的共和確屬罕見。周厲王暴虐使楚國害怕取消稱王是否屬實?答:就史記楚世家載:「及周厲王之時,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應為實。以下網站為有關周厲王與共和制度的探討,亦提供與版主您參考:http://yiming323_2002.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957502

2011-07-23 14:03:46 補充:
版主您好
是否受到當時禮法所致 不得而知
但不才之前也說 周朝的天子不等同於皇帝
皇帝制度的確立要到秦始皇時
而之後所有的制度如三公九卿等才慢慢成形
因此我們不能拿不一樣的東西去做比較
去論為什麼不讓周厲王成為太上皇
或許那時周公和召公的想法是
天子以是人中之王 還有什麼能比天子大的呢?
是以才會等到厲王死後 才立宣王

2011-07-29 10:21:15 補充:
版主您好
周朝的祖制是父傳子
是以有資格繼承厲王王位的只有宣王
(這可能是無法另立天子的原因)
當時國人對厲王痛恨至極 連宣王都不想放過
是以當時推宣王出來為天子 並不合適 因此才有所謂的共和
等到厲王死了 人民的怨怒也消了 才將王位還給宣王
參考: 個人淺見+網路資料搜尋摘錄
2011-07-26 9:59 pm
先秦沒有太上皇這種概念
太上皇是劉邦所創立的
夏商周三代君主都是共主形式
所以不在其位就是失去了共主的資格
繼任的國君即為新的共主
2011-07-18 6:38 am
國人是指首都及其近郊的居民,包括各級貴族和工商業者,與及周近族成員等。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1/14/14z/14z06/14z0607.htm
體國經野
「體國經野」一句﹐出自《周禮》一書。「國」指王都﹑封國之都及古國之都﹐居住著大小貴族和工商業者﹐稱國人﹔「國」的四週稱郊﹐居住著周近族成員﹐亦屬於國人﹔郊之外稱野或遂﹐居住著外族成員或戰俘﹐稱野人或氓﹑萌。國人有權當兵﹐受教育和參加政治的權力﹐而野人沒有。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1/14/14g/14g01/14g0101.htm
國人暴動與共和行政
西周從成王、康王經昭王、穆王到共王這段時期,大致屬於治世。共王之後,便日益中衰。到了第十代君主厲王時,甚至發生了一場大事變。原來由於長期對外戰爭和貴族奢侈腐化,西周國力已經不斷衰微,但厲王不但沒有半點檢束,反而變本加厲地施行暴政。他為增加收入,竟把山林川澤據為己有,不許國人(首都及其近郊的居民)上山砍柴、打獵。人民因生計被斷絕,紛紛在街頭巷尾聚集,發表對厲王「專利」政策的不滿。厲王十分惱怒,派專人監視臣子、百姓,發現有誹謗朝廷的,就處以死刑。結果在公元前841年,國人憤然起而暴動,衝進王宮把厲王趕走。厲王逃彘(今山西霍縣),鎬京一時沒有天子,由周定公、召穆公共同執掌朝政(一說由共伯和執政),史稱「共和行政」。
由於《史記》一書由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開始繫年記事,因此國人暴動、厲王被逐、「共和行政」建立的這一年,就被視為中國歷史有確切年代記載的開始。到了共和十四年(公元前828年),厲王在彘死了,太子靜繼位,即周宣王,「共和行政」才告結束。宣王雖然進行了一些改革,使國勢在短期內略有振興,然而國人暴動已動搖周室統治的根基,西周的滅亡已是遲早的問題了。
================================


史記的記載是來楚王熊渠害怕周厲王伐楚故取消王的稱謂。
史記卷四十~楚世家
熊渠生子三年。當周夷王之時,王室微,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漢閒 民和,乃興兵伐庸、[一]楊,[二]至于鄂。[三]熊渠曰:「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謚。」乃立其長子康為句h王,[四]中子紅為鄂王,[五]少子執疵為越 章王,[六]皆在江上楚蠻之地。及周厲王之時,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
注[一]集解杜預曰:「庸,今上庸縣。」正義括地志云:「房州竹山縣,本漢上 庸縣,古之庸國。昔周武王伐紂,庸蠻在焉。」
注[二]索隱有本作「楊雩」,音吁,地名也。今音越。譙周亦作「楊越」。
注[三]正義五各反。劉伯莊云:「地名,在楚之西,後徙楚,今東鄂州是也。」 括地志云:「鄧州向城縣南二十里西鄂故城是楚西鄂。」
注[四]集解張瑩曰:「今江陵也。」索隱系本「康」作「庸」,「h」作「袒」。 地理志云江陵,南郡之縣也。楚文王自丹陽徙都之。
注[五]集解九州記曰:「鄂,今武昌。」索隱有本作「藝經」二字,音摯紅,從 下文熊摯紅讀也。古史考及鄒氏、劉氏等音無藝經,恐非也。正義括地志云:「武昌縣,鄂王舊都。今鄂王神即熊渠子之神也。」
注[六]索隱系本無執字,越作「就」。


收錄日期: 2021-04-20 00:52:2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716000016KK1042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