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陽會戰......項羽和劉邦爭奪

2011-07-11 5:24 am
.....滎陽會戰..........滎陽會戰.....項羽在和劉邦爭奪。成皋。時

為何會三奪三失呢,項羽到底犯了甚麼錯誤
更新1:

樓下嗰個MialeeNh , 唔好嚮度賣廣告喇, 依家又唔係要買衫!!!

更新2:

答案在此......................................................................... 荥阳会战 - 三夺三失 当时刘到荥阳就组织起坚固的防守战线, 项追到荥阳久攻不下,这一攻,就攻了一年之久, 最后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刘从荥阳城里赶出去 (当然刘逃的也是非常狼狈的)。好不容易占领了荥阳, 屁股还没有坐热,他的粮道就被彭越断掉在今天的 河南商丘附近。弄的他千里回防去疏通补给线, 结果到了之后,彭越掉头过了黄河就回他的老窝去了 (今天的河南濮阳地界)

更新3:

闭而不战,拖死你, 弄的老项很郁闷,又遇到个流氓脾气的人了。 这仗是不好打的,时间他是拖不起的, 搞的他只好掉头回到前线,这时候, 他辛苦占的荥阳已经被老刘趁虚而入了。 这是事情的大概,历史上称为一夺一失。 后面的二夺二失也基本和这情况相似。 失都失在彭越短他的粮道。君子遇到流氓, 真的是非常很头痛的事情,何况那时候, 老项遇见的基本上全都是流氓, 他不败倒是奇怪了! 从上面看来, 就不得不想到了另一个问题, 当时项为什么明知道彭越是不得不干掉的, 但他两次都没有把彭越集团灭掉....................

回答 (1)

2011-07-11 7:40 pm
✔ 最佳答案
http://big5.china.com/gate/big5/military.china.com/zh_cn/history2/06/11027560/20050414/12241136_1.html




   成皋之戰,是楚漢戰爭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仗。它使楚漢之間的實力對比發生徹底的改變,項羽的失敗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劉邦把握時機,採納張良建議,于漢高帝五年(前202年)十月,乘項羽引兵東撤之際,實施戰略追擊。



   十二月,在垓下(今安徽靈壁南)合圍並大敗楚軍,項羽突圍後自刎于烏江(今安徽和縣北)。次年二月,劉邦稱帝,建立漢朝,重新統一了中國,中國歷史揭開了新的一幕。



   劉邦以弱小的力量,在成皋之戰中戰勝強大的楚軍,這除了政治上注意爭取人心和團結內部外,軍事上的勝算主要在於對戰略全局處置得比較適當和作戰指揮的高明正確。這具體表現為:第一,重視戰略後方基地的建設,使漢軍在人力物力上得到源源不斷的補充,能夠堅持長期的戰爭。第二,彭城失利後,鋻於漢弱楚強的實際情況,適時改變戰略方針,轉攻為守,持久防禦,挫敗項羽的速決企圖。第三,制定出正面堅持、南北兩翼牽制,敵後襲擾的作戰部署,並堅決付諸實施,使楚軍陷於多面作戰的困境,顧此失彼。第四,實施靈活機動的作戰指導,致人而不致於人,千方百計調動對手,使之疲於奔命;並積極爭取外線,逐步完成對楚軍的戰略包圍。第五,巧妙行間,分化瓦解敵軍,善於爭取諸侯,最大限度地在軍事上孤立項羽本人。



   項羽作為一員叱吒風雲的歷史人物,在當時的政治舞臺上曾放射過奪目的光彩,然而他最終還是失敗了,這與他政治上、軍事上的失策是密切相聯的。他分封諸侯,違背了歷史發展的趨勢;他嗜殺好戰,激起了民眾的反對;他不重視爭取同盟,造成了自己的孤立;他不善於起用人才,團結內部,導致了眾叛親離;他不注意戰略基地建設,以至於無法長期支援戰爭;他缺乏戰略頭腦,只知道一味死打硬拚,沒有主要的打擊方向,決定了他雖然能夠贏得不少戰役、戰鬥的勝利,但卻不能扭轉戰略上的被動,最終導致了戰爭的徹底失敗。項羽戰場指揮的成功和戰略指導的失策之間的巨大矛盾反差,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結局,給後世軍事家留下了極其深刻的歷史教訓。




收錄日期: 2021-04-20 00:53:1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710000051KK0098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