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變等等

2011-07-05 10:03 pm
請問可以大概 敘述一下西安事變的社會背景,以及那時候的政治體制、經濟發展?

希各大大們可以幫我這個忙,謝謝。

回答 (3)

2011-07-06 1:01 am
✔ 最佳答案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A5%BF%E5%AE%89%E4%BA%8B%E5%8F%98

歷史背景 九一八事變
圖片參考:http://bits.wikimedia.org/skins-1.17/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位於陝西臨潼華清池內的西安事變紀念碑(攝於2008年10月)主條目: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張學良撤出了中國東北,退入山海關內。1933年1月1日,榆關抗戰爆發。同年1月3日,山海關失守。1933年2月21日,熱河抗戰爆發。同年3月4日,承德失守,熱河抗戰失敗。張學良引咎辭職,出國考察。共產黨中央紅軍抵達陝北1935年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經過被毛澤東命名為兩萬五千里長征的轉移,抵達陝北。東北軍剿共遭遇失敗1935年9月20日,蔣中正在西安設立西北剿匪總司令部,自任總司令,任命張學良為副司令,調東北軍入陝甘剿共。1935年10月1日,東北軍在勞山戰役中,王以哲的67軍110師2個團和師部被殲,師長何立中戰死,團長裴煥彩被俘。10月29日,榆林橋戰役中,107師和619團全部被殲,團長高福源和不少士兵被俘。11月22日,在直羅鎮戰役中,東北軍精銳部隊109師孤軍挺進陝北的吳起鎮的方向,師長牛元峰對紅軍機動作戰的能力估計不足,致使部隊無法逃出紅軍的包圍圈,在絕望的境地,他掏出手槍讓副官打死自己,牛元峰被副官打死後,副官被紅軍俘虜。直羅鎮戰役中,紅軍僅以800多人的傷亡就殺、傷、俘6000多東北軍精銳109師的士兵。張學良部隊的戰局失利以及後來面對共產黨的停戰對峙,導致蔣中正親自前往西安督戰。一二九運動在中共動員下,北平發生了大規模的大學生示威遊行,呼籲「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堅決反分裂」,獲得全國民眾積極響應,全國人民抗日熱情高漲,給實行「攘外必先安內」的國民政府巨大壓力。中共的抗日統一戰線政策1934年10月14日,在國民黨發動的第五次剿共戰爭下,中國共產黨遭受嚴重挫敗。不得不將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撤離江西,並於1935年10月轉移至陝甘蘇區。1935年12月17日,中國共產黨得到了第三國際統一戰線保衛蘇聯的指示,並在瓦窯堡會議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1936年1月,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等聯名發出《紅軍為願意同東北軍聯合抗日致東北軍全體將士書》。1936年2月,中共宣布開始東征抗日,一舉擊潰閻錫山七個師。兩廣事變兩廣事變,又稱六一事變或西南事變。1936年6月1日,陳濟棠、李宗仁在廣州發出通電。痛陳九一八事變後日本軍對中國土地的踐踏,決定率所部北上抗日,收復失地。6月2日,致電南京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請求准許粵桂部隊北上。然而不久後廣東將領、飛行員紛紛向南京政府投誠,並對兩廣所謂的「北上抗日」說加以抨擊。「南天王」陳濟棠垮台,李宗仁也不得不對蔣中正表態和平。由於,兩廣事變和平解決(尤其是兵不血刃,便使當時叛逆性最強、實力最大之粵桂聯盟失利),使蔣中正聲望提高。叛方將領的表現,也足使他相信「人民眼睛是雪亮的」,亂罵他「親日賣國」的政敵是不得人心的——顯然也使他對「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的正確性,益發堅信不疑。蔣中正便將預備征討兩廣的中央師悉數北調,用來剿共,並準備將張學良的部隊調離。然而也因蔣中正的過分自信,僅帶少數文武飛往西安,結果西安事變時所有人都被扣留(因為當時論「造反」必備的軍隊實力,無論是張學良的東北軍還是楊虎城的西北軍,都無法和兩廣部隊相比)。因此,史學家唐德剛認為,因為兩廣事變的危機安然度過,西安事變在1936年的西安「非爆發不可」。

張學良與中共的秘密接觸1936年4月起,張學良開始了和中國共產黨的秘密接觸。4月9日,張學良駕機飛抵延安會見周恩來。1936年9月,中國共產黨與東北軍正式簽訂了《抗日救國協定》,雙方正式結束敵對狀態,中國工農紅軍、張學良的東北軍、楊虎城的西北軍形成了擁護「民族統一戰線」的「鐵三角」。張學良向紅軍提供了大量的過冬棉花,藥品、新鮮食物等物資,解決了紅軍過冬的燃眉之急。另外,當時鄧小平病重,生命垂危,無藥可醫,也是張學良的援助救了他的性命。張學良不但接受並積極學習共產主義思想,還向第三國際提出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申請,但由於張學良的父親有殺共歷史,入黨申請被拒絕。
2011-07-07 5:45 am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sn.xinhua.org/2006-11/24/content_8610207.htm




1936年12月,國民黨愛國將領張學良和楊虎城將軍率部發動的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是我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對于促成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起了重要的作用。
當時在西北地區,以西安為中心的國民黨軍隊的主要力量有張學良率領的東北軍和楊虎城率領的第十七路軍,這兩支軍隊均非蔣介石嫡係,屢受排擠,對此,他們極為不滿,尤其是東北軍,過去盲目執行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棄守東北,遭到國人唾棄,後又被命“剿共”蒙受重大損失,全軍上下深感“剿共”沒有出路,強烈要求抗日,收復東北國土。在瓦窯堡會議之後,中國共產黨通過種種渠道,大力開展對這兩支軍隊的工作,堅定了張、楊聯共抗日的決心,從而使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首先在西北地區取得勝利。
圖片參考:http://www.sn.xinhua.org/2006-11/24/xinsimple_011103241143687493512.jpg
西安事變前夕的張學良(左)與楊虎城 張學良自從在西北地區實行聯共抗日之後,曾多次勸諫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對外,都被拒絕。蔣介石調集嫡係軍隊約30個師準備從河南開入陜甘參加“剿共”。之後,蔣又于1936年12月初到西安逼迫張學良、楊虎城把軍隊全部開赴陜北“剿共”前線。12月12日淩晨,東北軍和第十七路軍協同行動,扣留了蔣介石,並囚禁了陳誠、衛立煌等國民黨軍政大員,隨即通電全國,提出改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內戰等八項抗日主張。
西安事變發生後,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在如何對待事變的問題上,南京當權勢力中出現了兩種對立的主張。以軍政部長何應欽為代表的親日派竭力策動“討伐”,轟炸西安,企圖取代蔣介石的統治地位;而親英美派的蔣介石親屬宋美齡、孔祥熙、宋子文等則不顧何應欽的反對,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營救蔣介石而積極努力。
圖片參考:http://www.sn.xinhua.org/2006-11/24/xinsrc_031103241143109876515.jpg
1937年4月2日,周恩來由西安返回延安,毛澤東等到機場迎接




張學良、楊虎城將軍是歷史的功臣。西安事變後蔣介石解除了楊虎城的兵權,又強迫改編了東北軍和西北軍。楊虎城被蔣介石長期囚禁,1949年9月17日在重慶慘遭殺害。張學良在國民黨撤退到臺灣前被蔣介石脅迫到臺灣,2001年10月15日在美國夏威夷逝世。
2011-07-05 10:41 pm
背景

1.國民政府採取[ 攘外必先安內 ]政策,對日本極力忍讓,對中共加緊圍剿
2.日本不斷侵略行動導致民間反日情緒升高
3.中共藉機宣傳[ 中國人不打中國人 ]
4.負責剿共的張學良部隊士氣因此受到影響


時間

民國25年 [ 十年建設時期 ] 實施廢兩改元 , 發行法幣 , 重整稅收



經過

1.蔣中正到陜西西安視察剿共工作,張學良以武力挾持軟禁蔣中正
2.要求[ 停止內戰 , 一致抗日 ], 史稱西安事變


結果

張學良在國民政府與中共的協商下, 釋放蔣中正


影響

1.國民政府停止剿共 , 進而聯共抗日 , 展開第二次國共合作
2.中共因而重獲生機
參考: 北北基學習講義歷史二下


收錄日期: 2021-04-20 00:50:4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705000016KK1498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