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持"阿彌陀佛"法門??

2011-07-05 7:55 am
請問"阿彌陀佛"法門是怎樣修持呢??
是否要三皈五戒後才能開始修持呢??

回答 (5)

2011-07-05 8:49 am
✔ 最佳答案
受三皈五戒後,有戒神護法神保護,修行會更順利;淨土法門要做到信願行,

信是深信阿彌陀佛的功德,和深信阿彌陀佛會接引自己往生西方淨土;願是發願,

發願往生西方淨土;行是死後往生到西方淨土。另外要做多四個階段,一是懺悔,

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二是積集善根福德因緣的資糧,例如念佛,誦經,持咒;

三是回向,把所作的功德回向西方淨土,亦回向自己死後往生西方淨土,這是非常

重要;四是往生,死後往生西方淨土。淨土法門主張一心念佛,念一句四字或六字

阿彌陀佛佛號,可消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普通人修行淨土法門都可以中品往生,

如果做到以上階段,可以上品上生,九品往生的品位是根據自己所作的善業和根性

修持淨土法門,基本上和修持其他法門一樣,念佛,持誦淨土五經,持咒,拜懺

2011-07-05 16:47:27 補充:
清風:如來藏 阿賴耶識的正覺同修會是邪知邪見的,不是正統佛教,不要相信理會

2011-07-06 01:28:34 補充:
如果不明白經文,念佛號明白了嗎?阿彌陀佛代表無量光,無量壽,

念佛一聲,增福無量,念一句佛,可以增福無量和消除無邊業障,這樣簡單

如果還不明白,連你說的虔誠心,慈心,悲心,空性,都一定不明白
2011-07-07 6:31 am
精要十念法  謹提議以 淨空法師宣說之簡要必生十念法,為淨宗學人之一般自修與共同之常規。茲說明於后:自修者,即是日中九次之念十聲佛號法。是晨起與睡前各一次,日中三餐各一次,午前開工及收工各一次,午后開工及收工各一次,共計九次。每次稱念十聲四字或六字彌陀名號,原有日常定課可照常行之。共修者,凡講經、開會、聚餐等無特定儀軌之集會,在共同行事之始,而行此十念法。亦即是約同大眾合掌同聲稱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而後始進行講經、開會、用餐等活動事宜。  按此自修與共修之十念法,有其特殊之法益。試舉如下:  此法簡單易行,用時少而收效宏,確實切要,可久可廣。為「佛化家庭」之具體有效方法。例如:於家庭中三餐時行之,則舉家之成員或信或不信皆蒙攝持不遺。且有佛化親朋鄰里,普及社會之大利益。以簡單易行,一日九次,從早到晚,佛氣不斷。一日生活之中,佛念相繼,日復一日。久能如斯,則行人之氣質心性將呈逐漸清淨,信心與法樂生焉,福大莫能窮。如能隨順親和,稱念十聲佛號,便有怯除雜染,澄淨心念,凝聚心神,專心務道,以及所辦易成,所遇吉祥,蒙佛加佑,不可思議等等之功德。自修與共修,相資相融,資糧集聚,個人之往生在握,而共同之枇提大業,亦共成焉。此法可以二法名之。試姑名之。一為「淨業加行十念法」,是對已有行修定課者言,因此法是在原有之課業上家加行之故。一為「簡要必生十念法」,是指適於目前以及今後淨業學人中大部分無定課者言。因現今社會遞變,匆忙無暇,局礙多難故。而此法易集資糧,信願行之,平易圓具。而「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之標準,亦甚符合無缺。因每次念佛時間短,易攝心及不懈怠故。又以及九次念佛之功行,均衡分佈貫穿育全日,全日之身心,不得不佛。亦即全日生活念佛化,念佛生活化。總而言之,此法簡要而輕鬆,毫無滯難之苦,如此法大行,則淨業學人幸甚!未來眾生幸甚!諸佛歡喜。南無阿彌陀佛一九九四年諸佛歡喜日美國淨宗學會四眾同倫敬勸#印光大師十念法亦解釋得十分詳盡:http://fjbbs.fjnet.com/jdks/201004/t20100424_153170.html
2011-07-06 9:17 am
初學者講太深覺悟第次是不會明白,他自己要先陪養虔誠心慈心悲心再慢慢了解空性生滅"顯現"同時亦"不存在",好念頭和壞念頭都是顯現同不存在不真實虛幻。他到心有定和覺悟時就明白樓上師兄的經文。
2011-07-05 10:15 pm
壇經

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門。外有五門。內有意門。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壞。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人我是須彌。貪欲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鱉。貪瞋是地獄。愚癡是畜生。善知識。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須彌倒。去貪欲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毒害除魚龍絕。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六門。清淨。能破六欲諸天。自性內照。三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銷滅。內外明徹。不異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2011-07-05 8:45 am
請問"阿彌陀佛"法門是怎樣修持呢??

就是一句阿彌陀佛 ...

是否要三皈五戒後才能開始修持呢??

我沒有.......有人三皈五戒後才能開始修持,也有人修持了才開始三皈五戒

參考: 個人淺見


收錄日期: 2021-04-24 10:20:1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704000051KK0124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