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有關高雄的歷史背景?

2011-07-03 4:02 am
我想知道高雄在"台灣光復之後"、"清朝統治時期"、"日治時期"的歷史?資料越多越好,最好可以附上資料來源 3Q

回答 (2)

2011-07-03 4:12 am
✔ 最佳答案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AB%98%E9%9B%84%E5%B8%82#.E6.B8.85.E6.9C.9D.E6.99.82.E6.9C.9F

清朝時期
圖片參考:http://bits.wikimedia.org/skins-1.17/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1880年代埤頭街鳳山縣新城大東門1683年,鄭克塽降清,臺灣入清朝版圖,翌年四月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其下分設三縣,改天興州為諸羅縣,分萬年州為臺灣、鳳山二縣。 清朝曾經於興隆莊(今 左營)興築「鳳山縣城」,作為鳳山縣治所在地;隨著漁業逐漸發達,近海區域也逐漸出現零散的小型聚落。港口(當時稱為「打狗港」)最初於1680年代左右開港,到了清領末期亦對外開放成為通商口岸,雖然有部份外國貿易商進駐,但港口規模依舊一直無法擴大。

1895年,清廷根據馬關條約,割讓臺灣、澎湖予日本。
日治時期
圖片參考:http://bits.wikimedia.org/skins-1.17/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高雄市政府四維行政中心戰後,隨著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高雄港也逐漸恢復正常運作,1966年在楠梓成立加工出口區,以及1970年代,大型造船廠、煉鋼廠、石化廠的設立,高雄作為工業重鎮的形象逐漸確立;高雄港的貨運量也逐年上升,並開始進行擴建;都市的發展區域亦以高雄車站為中心,持續向南、東、北三個方向擴張。1979年7月1日,高雄市併入南邊的高雄縣小港鄉,並改制直轄市。同年12月10日因民主運動而引發美麗島事件,事件現場為市中心的大圓環一帶。愛河與港區環境的重整與美化,及多項文化、休閒設施的整建,加上許多重大公共建設及捷運動工,使得城市面貌在2000年代後有較大的改變。都市發展上,除了範圍較大的商圈陸續興起外,陸續推動的交通建設(捷運、鐵路地下化、環狀輕軌、跨港纜車)亦將帶來交通紓解上的助益。高雄市在2009年舉辦了世界運動會,是臺灣首次的綜合性國際賽事。為鼓勵臺灣區域整體發展,行政院於2009年4月通過的〈地方制度法〉修正案,提供了高雄縣市合併的法源。經由高雄縣市議會分別通過合併議案,贊成高雄縣市合併,行政院也於同年6月核准高雄縣市合併案。2010年12月25日,直轄市高雄市與臺灣省高雄縣合併為一新直轄市,仍名為「高雄市」,合併後首任市長由剛於同年11月27日當選的原先高雄市長陳菊擔任。另外,高雄市也積極促進與高雄港的合併,以期消除港市隔閡和有效的利用港區土地。
2011-07-03 6:11 am
http://class.lcvs.kh.edu.tw/c963062/beauty/new_page_5.htm
打狗(高雄)港因恰巧位在東北亞、東南亞的中間點,佔有航運之便。自荷蘭人殖民臺灣起,打狗在荷據時期,是南臺灣鹽場之一 , 每年捕漁期,尤其是烏魚群南下的季節,曾加強駐守,以收漁、鹽之利。在農業的發展上,約自明朝永曆十四年( 1660 )左右,或者更早,打狗地區已有華籍農民及耕牛,從事農作,同時亦有荷蘭人居住在附近的村落,且已任命有駐紮打狗的官,就近處理各項事務。

早自清領時期,打狗(高雄市)擁有 農、 漁、鹽之利,自日治初開港之後,打狗成為南臺灣農產製品的輸出港,緊接著幾期的築港擴建工程推動,到了日治末期,打狗由小漁村蛻變成日本帝國「南進」的前哨基地,高雄市更成為工、商業勃興的港灣新興城市。

高雄市經過日治、光復後政府的建設,已成為臺灣第一大工業、港埠都市。由高雄市目前所遺留下來的產業遺址中,除可看到高雄市每個階段,每 一個時期 的建設發展,更可見到來自各地的移民,攜手同心的共同建設高雄市的歷程 。高雄市的產業包括了漁、農、工、商業等,也代表了這個城市發展 的內涵 ,透過老照片的見證,將可以見到先民們努力的成就。

打狗港在 清領的 同治三年( 1864 )開港之前 , 英商 、 美商即前來進行米糖與鴉片的交易 ; 開港後 ,打狗 成為南臺灣米 、 糖 的輸出大港。 打狗港在日治初期 , 因 負責運送南臺灣的蔗糖外銷港 , 產業的發展型態 與製糖業有關,如 五金修理業 、水果加工業、 罐頭業 等,在鹽埕町、哈馬星如雨後春筍林立。




圖片參考:http://class.lcvs.kh.edu.tw/c963062/beauty/w01.jpg
 
高雄港站(舊稱高雄驛),位於現今的鼓山一路,興建於西元 1908 年(明治 41 年),是第二代的打狗停車場,圖中前方可見郵筒、噴泉、街燈及人力車,並有椰影構成南國氣象。此照片出版於日本統治臺灣時期的大正 12 年( 1923 ) , 攝影者不詳。
  
圖片參考:http://class.lcvs.kh.edu.tw/c963062/beauty/w02.jpg
 
圖中為「陳中和物產株式會社」所屬精米工廠之舊觀。這是座新式碾米工廠,採用電動碾米機器作業 , 工廠位於現今的建國三路陸橋旁。照片攝於日本統治臺灣時期的大正十二年( 1923 ) , 攝影者為前高雄市長陳啟川   
圖片參考:http://class.lcvs.kh.edu.tw/c963062/beauty/w03.jpg
 
日本統治臺灣時期的四大製糖會社之一的「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附設酒精工廠」 , 興建於大正五年( 1916 年),位於今日之鹽埕區(已拆遷)。糖蜜是蔗糖生產過程中的副產品,經過發酵後可提煉酒精,所以大部分製糖工廠都會附設酒精工廠。攝影年代約在昭和初期( 1925 ) , 攝影者不詳。   
圖片參考:http://class.lcvs.kh.edu.tw/c963062/beauty/w04.jpg
 
「淺野水泥場」完工於日本統治臺灣時期的大正六年( 1917 ),因屬於勞力密集工業,對促進高雄的工商業發展、外地人口遷入,有著莫大的貢獻。昭和十五年( 1940 ),工廠委託台灣水泥株式會社經營。光復後改稱「台泥鼓山廠」,因環保因素在民國 83 年( 1994 )停工。攝影年代約在昭和初年( 1925 ) , 攝影者不詳。   
圖片參考:http://class.lcvs.kh.edu.tw/c963062/beauty/w05.jpg
 


圖右上 : 台灣商工銀行高雄支店(第一銀行旗山分行的前身) , 昭和 2 年( 1927 ) 6 月改建為磚造二層樓房,建築至今 40 餘年未曾修建,為最具歷史價值的建築之一。該地點原為客家人興建的「廣東會館」之用地,日本統治臺灣時期的大正 8 年( 1919 ) , 由商工銀行收購,設立蕃薯寮派出所 , 後改建成第一銀行旗山分行。
圖左 : 台灣銀行高雄支店,興建於大正 12 年( 1923 )哈瑪星湊町(今臨海一路)街上。攝影年代在昭和五年( 1930 ) ,攝影者不詳






http://healthycity.kcg.gov.tw/main2_1_2.html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二戰結束;10月25日國民政府正式接管台灣,本市面積113.7496平方公里,人口13萬餘人,11月8日我政府設高雄市,直隸於臺灣行政長官公署,正式成立高雄市政府。民國36年5月,臺灣行政長官公署改制為臺灣省政府,高雄市乃為省轄市之一。民國35年復將本市劃分為鹽埕、鼓山、左營、楠梓、三民、新興、前金、連雅(民國41年更名為苓雅)、前鎮、旗津等10區。民國68年7月1日,中央以高雄市乃為東亞交通樞紐,且為台灣南部區域之中心都市,特予明令升格為直轄市,並且擴大行政區域劃入高雄縣小港鄉。全市行政區域面積擴大為153.6029平方公里(民國92年8月調整為153.5927平方公里),人口增至115萬人,為台灣第2個直轄市,並為世界重要港口都市(至民國95年底已增達至151萬4,706人)。


收錄日期: 2021-04-20 00:49:2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702000015KK0781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