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lass.lcvs.kh.edu.tw/c963062/beauty/new_page_5.htm
打狗(高雄)港因恰巧位在東北亞、東南亞的中間點,佔有航運之便。自荷蘭人殖民臺灣起,打狗在荷據時期,是南臺灣鹽場之一 , 每年捕漁期,尤其是烏魚群南下的季節,曾加強駐守,以收漁、鹽之利。在農業的發展上,約自明朝永曆十四年( 1660 )左右,或者更早,打狗地區已有華籍農民及耕牛,從事農作,同時亦有荷蘭人居住在附近的村落,且已任命有駐紮打狗的官,就近處理各項事務。
早自清領時期,打狗(高雄市)擁有 農、 漁、鹽之利,自日治初開港之後,打狗成為南臺灣農產製品的輸出港,緊接著幾期的築港擴建工程推動,到了日治末期,打狗由小漁村蛻變成日本帝國「南進」的前哨基地,高雄市更成為工、商業勃興的港灣新興城市。
高雄市經過日治、光復後政府的建設,已成為臺灣第一大工業、港埠都市。由高雄市目前所遺留下來的產業遺址中,除可看到高雄市每個階段,每 一個時期 的建設發展,更可見到來自各地的移民,攜手同心的共同建設高雄市的歷程 。高雄市的產業包括了漁、農、工、商業等,也代表了這個城市發展 的內涵 ,透過老照片的見證,將可以見到先民們努力的成就。
打狗港在 清領的 同治三年( 1864 )開港之前 , 英商 、 美商即前來進行米糖與鴉片的交易 ; 開港後 ,打狗 成為南臺灣米 、 糖 的輸出大港。 打狗港在日治初期 , 因 負責運送南臺灣的蔗糖外銷港 , 產業的發展型態 與製糖業有關,如 五金修理業 、水果加工業、 罐頭業 等,在鹽埕町、哈馬星如雨後春筍林立。
圖片參考:
http://class.lcvs.kh.edu.tw/c963062/beauty/w01.jpg
高雄港站(舊稱高雄驛),位於現今的鼓山一路,興建於西元 1908 年(明治 41 年),是第二代的打狗停車場,圖中前方可見郵筒、噴泉、街燈及人力車,並有椰影構成南國氣象。此照片出版於日本統治臺灣時期的大正 12 年( 1923 ) , 攝影者不詳。
圖片參考:
http://class.lcvs.kh.edu.tw/c963062/beauty/w02.jpg
圖中為「陳中和物產株式會社」所屬精米工廠之舊觀。這是座新式碾米工廠,採用電動碾米機器作業 , 工廠位於現今的建國三路陸橋旁。照片攝於日本統治臺灣時期的大正十二年( 1923 ) , 攝影者為前高雄市長陳啟川
圖片參考:
http://class.lcvs.kh.edu.tw/c963062/beauty/w03.jpg
日本統治臺灣時期的四大製糖會社之一的「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附設酒精工廠」 , 興建於大正五年( 1916 年),位於今日之鹽埕區(已拆遷)。糖蜜是蔗糖生產過程中的副產品,經過發酵後可提煉酒精,所以大部分製糖工廠都會附設酒精工廠。攝影年代約在昭和初期( 1925 ) , 攝影者不詳。
圖片參考:
http://class.lcvs.kh.edu.tw/c963062/beauty/w04.jpg
「淺野水泥場」完工於日本統治臺灣時期的大正六年( 1917 ),因屬於勞力密集工業,對促進高雄的工商業發展、外地人口遷入,有著莫大的貢獻。昭和十五年( 1940 ),工廠委託台灣水泥株式會社經營。光復後改稱「台泥鼓山廠」,因環保因素在民國 83 年( 1994 )停工。攝影年代約在昭和初年( 1925 ) , 攝影者不詳。
圖片參考:
http://class.lcvs.kh.edu.tw/c963062/beauty/w05.jpg
圖右上 : 台灣商工銀行高雄支店(第一銀行旗山分行的前身) , 昭和 2 年( 1927 ) 6 月改建為磚造二層樓房,建築至今 40 餘年未曾修建,為最具歷史價值的建築之一。該地點原為客家人興建的「廣東會館」之用地,日本統治臺灣時期的大正 8 年( 1919 ) , 由商工銀行收購,設立蕃薯寮派出所 , 後改建成第一銀行旗山分行。
圖左 : 台灣銀行高雄支店,興建於大正 12 年( 1923 )哈瑪星湊町(今臨海一路)街上。攝影年代在昭和五年( 1930 ) ,攝影者不詳
http://healthycity.kcg.gov.tw/main2_1_2.html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二戰結束;10月25日國民政府正式接管台灣,本市面積113.7496平方公里,人口13萬餘人,11月8日我政府設高雄市,直隸於臺灣行政長官公署,正式成立高雄市政府。民國36年5月,臺灣行政長官公署改制為臺灣省政府,高雄市乃為省轄市之一。民國35年復將本市劃分為鹽埕、鼓山、左營、楠梓、三民、新興、前金、連雅(民國41年更名為苓雅)、前鎮、旗津等10區。民國68年7月1日,中央以高雄市乃為東亞交通樞紐,且為台灣南部區域之中心都市,特予明令升格為直轄市,並且擴大行政區域劃入高雄縣小港鄉。全市行政區域面積擴大為153.6029平方公里(民國92年8月調整為153.5927平方公里),人口增至115萬人,為台灣第2個直轄市,並為世界重要港口都市(至民國95年底已增達至151萬4,70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