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問題 關於芬蘭與蘇聯

2011-06-25 3:26 am
芬蘭和蘇聯的敵對關係 讓他在二戰時加入德國陣營(冬季戰爭)
結束後沒有接受美國馬歇爾計劃的援助

問題:

芬蘭與蘇聯接壤
二戰後沒有加入北約 也沒有馬歇爾計劃的幫助
為何蘇聯沒有把芬蘭納入華約 變成共產國家

感謝回答

回答 (3)

2011-06-26 12:09 am
✔ 最佳答案
由於地緣政治的影響,芬蘭共和國如欲維持其自身的獨立,唯有盡可能地置身於美蘇兩極政治之外。但中立政策在戰間期,已證明無效。芬蘭的鄰國瑞典、挪威無一有能力支援芬蘭維持中立,有影響的大國如美國、英國,又距離太遠,無法在蘇聯入侵地緊急時刻給予中立的保障,因此戰後的芬蘭放棄原有的中立主張,改採委曲求全的低調方式,對外以不結盟為口號,實則奉行不違背蘇聯外交政策為其國策,以維持自身的獨立與自主。也因此,當北歐各國(丹麥、挪威、瑞典)提議組成一個北歐的中立國聯盟時,芬蘭也斷然予以拒絕。
對於蘇聯來說,二戰後要吞併芬蘭,就軍事上來說,並無困難可言。但就其本身的需要而言,則已無必要。這是因為戰間期蘇聯擔心德國入侵與芬蘭不會確守中立,而要求割讓的維堡、卡累利阿等地,此時已成為蘇聯領土。而在外交上,芬蘭採取親蘇政策,加上由於兩次蘇芬戰爭,芬蘭人對蘇聯的仇恨態度頗深,吞併或將芬蘭傀儡化,既無利可圖,也無必要(因芬蘭的親蘇政策已明白地以不抵觸蘇聯的外交為主,對於蘇聯來說,芬蘭實與傀儡國差別不大)。更何況在1948年,芬蘭在面臨史達林提出一份比照蘇聯同羅馬尼亞與匈牙利強硬的外交要求後,雖在國內引起廣泛的爭論,但最後芬蘭政府仍舊與蘇聯簽訂了為期十年的《蘇芬友好合作互助條約》(此條約在1955年時,又展延20年)。在該條約中假定,如果芬蘭或蘇聯透過芬蘭領土,為德國或其盟國所威脅,芬蘭基於自衛需要,將允許蘇聯軍隊入境,給予必要協助。可以說,蘇聯已從實質上控制芬蘭的軍事與外交,並從條約中排除了芬蘭加入北約的可能性。與此相對的,芬蘭政府則換得內政自主的保障。
芬蘭共和國在二戰後有受邀參與討論馬歇爾計畫的巴黎會議,但芬蘭政府在幾經考慮後,以「馬歇爾計畫現已成為大國間嚴重意見紛歧的根源,芬蘭切望置身於大國政治衝突之外,故而遺憾地表示不能參與上述會議」,拒絕了馬歇爾計畫的援助。這也是芬蘭為了避免捲入冷戰,開罪蘇聯的關係,才採行的外交手段。
參考: 約翰‧伍里寧《芬蘭史》、張亞中《小國崛起》
2011-06-25 11:33 pm
芬蘭對蘇聯已經沒有威脅,也可以作為跟西歐的緩衝,就好像奧地利一樣,芬蘭的軍備也是購自蘇聯的。



http://able3.myweb.hinet.net/nu/finland.htm
1917年芬蘭趁俄國十月革命自顧不暇時,於12月6日宣佈獨立並獲列寧承認,1919年頒佈憲法,實施民主政治迄今。1939年11月30日蘇聯進兵芬蘭,俗稱冬季戰爭,戰事一直延續到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芬蘭與德國納粹結盟,就是想要收復失地,但後來戰敗,因此於1947年簽訂巴黎和約時,芬蘭割讓東部大塊領土給俄羅斯,並支付鉅額賠償,1948年4月又簽訂芬蘇友好互助條約,迫使芬蘭採取中立的外交政策。1991 年蘇聯解體後,該條約終於廢止。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6/18/content_446121_3.htm
二戰後長期奉行同蘇聯保持睦鄰友好關係、不介入大國衝突、同各國發展友好關係的“積極的和平中立政策”。冷戰結束、蘇聯解體後,芬蘭對其外交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將發展同歐盟的關係作為外交重點。1995年1月1日起成為歐盟正式成員。芬仍堅持奉行軍事不結盟和獨立可靠的防務政策,密切與北約的合作,同時繼續與俄羅斯保持睦鄰關係,支持俄融入國際社會。
2011-06-25 7:43 pm
我覺得應該是芬蘭不是盟軍認可的蘇聯的勢力範圍
東歐則是盟軍認可蘇聯的勢力範圍
所以才形成共產國家
參考: 自己


收錄日期: 2021-04-20 00:48:3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624000015KK0678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