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呂的根源

2011-06-21 7:34 pm
做報告需要

如題:姓氏呂的根源

回答 (5)

2011-06-21 8:03 pm
✔ 最佳答案
呂姓分佈概況

呂姓為中國人口最多的五十個姓之一,分佈較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47%,居第四十位,尤以山東、河南二省多此姓。

少數民族呂姓

隨著歷史的發展,本是漢姓的呂姓,在蒙古、朝鮮、瑤、土家、黎、 佬、納西等少數民族中也有分佈。呂姓在國內分佈以安徽、河南、山西、山東、浙江、福建為最,其中洞南、山東兩省人口占漢族呂姓人口的 3l%,其次為河北、陝西、甘肅、廣西、江西、台灣等省。

呂姓來源有三︰

一、是出自姜姓

以國為氏,始祖為伯夷。出自姜姓,是由古部族名和古國名、古邑名等而得姓。炎帝的后裔,共工氏從(堂)孫伯夷,是帝顓頊之師,帝堯時輔政,掌管禮儀,帝舜時正式任命他為秩宗。禹代行天子之政時,伯夷盡心輔弼,成為禹的心腹之臣。為嘉獎伯夷,帝舜晚年賜伯夷姓姜,賜氏為呂,並封他為呂侯,形成呂氏部族。伯夷的后代,早年活動于甘青山岳地區,由於崇拜山岳之神,形成了四岳部落。在堯、舜、夏禹時代,四岳成為部落聯盟的山岳祭司。呂與申,皆為四岳部落之后,屬羌人的一支,是姜姓的重要分支。

原始社會末期,呂部族由羌人分出,與親族申部族由甘肅東部又向東遷。遷至上申川之北的呂川(今志丹縣東北的杏子河)。杏子河發源于靖邊縣的白于山,東流注入延河,后流入黃河。呂人順著延河河谷,東渡黃河,與申同時遷至今山西中部的呂梁山的。今山西鄉寧縣東南4公里地有呂鄉廢城是呂姓進入山西的落腳點。呂人在夏、商時世有其國,后又東遷至汾水中游肥沃的平原,今存古呂城遺址。

在商朝末年已有了呂姓,呂尚為呂侯的支系子孫,曾輔佐周文王;武王。這時期是呂姓的發端。呂尚,在當時又稱姜尚,人們仍以其祖姓姜稱呼他。

商朝末年,呂國成為周人的同盟,呂國的首領呂他幫助周武王打敗商王紂的同盟軍越戲方。周武王為獎賞呂人的功勞,建立周朝后封呂他為呂侯。周穆王時,呂侯為相,受命為周王朝製訂了有關刑罰的文告《呂刑》,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刑法條文之一,用以對付被征服的苗民。其刑法為五刑(墨、劓、(非 )、宮、大辟),共三千條。

周宣王立志復興周朝,大力經營南蠻、百濮、荊楚和淮夷,改封呂侯為甫侯,將呂國和申國從山‧西南遷到河南的南陽一帶,鎮守南方。唐代司馬貞《史記索隱》引《地理志》雲︰“申在南陽宛縣,申伯國也,呂亦在宛縣之西也。”《括地志》確切指出在呂在“南陽縣西三十裡”。唐時,南陽縣治設在今南陽市臥龍區潦河鎮,其西“三十裡”即今鎮平縣境。這一地帶即春秋以前的古呂國、戰國時期的呂邑、秦漢時的涅陽、呂城遺址。

呂國南遷之后,到周幽王時,申、呂的國勢漸衰,春秋初年,楚國強盛,向北吞並漢水流域諸國。西元前688年,呂與申、繒等被楚文王所滅。楚靈王時,呂部分遺民被遷至湖北蘄春。

南陽呂國被楚滅亡后,楚王將其遺族的一支東遷至今河南新蔡縣西南,建立了一個小國,為楚國附庸,史稱東呂,以區別于南陽之呂。后東呂被宋國所並,繼而又淪為陳的屬地,陳被楚滅,其地則歸了楚。楚平王時,令蔡平侯複國(蔡國曾為楚靈王所滅)。蔡平侯將蔡國從上蔡遷至東呂故地,該地遂改名新蔡。

西呂、東呂滅亡后,呂國子孫均以國為氏,形成呂姓的主脈。呂侯支系孫呂尚所建的齊國滅亡后,其裔孫分別以呂、齊為姓。

二、是出自魏氏

據《姓源》及《通志‧氏族略》所載,春秋時晉國有呂氏,系從魏氏分化而來。山西的呂人故地,被晉國所並,晉侯將此地作為封邑,賞給姬姓公族大夫魏氏。魏氏后裔雖系晉之公族,姬姓,但因封于呂人的故地,因而仍襲用呂的故號。晉惠公時有大臣呂甥。《讀史方輿紀要》卷四十一霍州呂城條︰“州西三裡,故呂鄉,晉呂甥邑也,今有呂陂,在州西南十裡,亦以呂甥名,隋因置呂州。”呂邑后被晉併吞,呂甥后代以邑為氏,形成呂姓。是為山西呂氏。

三、是出自少數民族改姓

鄭樵《通志‧氏族略》載,鮮卑族原有叱呂氏、俟呂陵氏等複姓。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將鮮卑族複姓改為單字漢姓,叱呂氏改為呂姓。后周時,又將俟呂陵氏,改為呂姓。《通志‧氏族略》中所列比邱氏、副呂氏后均改為呂姓。

呂姓家譜介紹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5092004405

(以上轉載自奇摩知識)
2011-06-29 9:14 pm
史記
齊太公世家
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其先祖嘗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於呂,或封於申,姓姜氏。夏商之時,申、呂或封枝庶子孫,或為庶人,尚其後苗裔也。本姓姜氏,從其封姓,故曰呂尚。


從史記對於姜子牙[也稱做姜尚或呂尚]的記載,呂尚的先祖原本姓姜氏,在虞[舜]夏[禹]之際封於呂[地名],或封於申[地名],所以改姓呂。這是呂的主要來源。
2011-06-22 6:54 pm
【呂】
1、出自姜姓,以國為氏,其始祖為呂侯即呂尚,又稱姜子牙。相傳上古部族首領神農氏炎帝,因居姜水流域,因以之為姓,稱姜姓。後來姜姓羌人發展出四支胞族既"四岳",呂部族就是其中一支。該部落的首領在夏時被封為呂侯,建姜姓諸侯國呂國(在今河南南陽)。春秋時,呂國被楚國所滅,其後子孫以國為氏,稱呂氏,史稱呂姓正宗。古時,在今河南新蔡,又有一呂國,史稱東呂,實為南陽呂國分出的一支。春秋時,東呂為宋所滅,其後裔也以國為氏,稱呂氏。
2、出自魏氏。春秋時晉國有呂氏,系從魏氏分化而來。
3、出自少數民族改姓。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漢化,原鮮卑族之代北復姓叱呂氏、叱丘氏改為中文字單姓呂氏。五代後周時又改代北三字姓俟呂陵氏為中文字單姓呂氏。呂氏





歷史來源 「呂」源出 ;

一 ; 出自「姜」姓。以國為氏。據《通誌.氏族略.以國為氏》所載,夏朝有「呂」國,在河南省南陽市,周宣王時,呂國改為甫國。春秋時,被楚國所滅。其後有呂氏。



二 ; 據《魏書.官氏誌》所載,北魏有代北姓「比丘」氏,後改為漢字單姓「呂」氏。





家族名人 呂洞賓

呂尚



呂不韋 (前?~ 前235)



戰國時秦人。本為商賈,因有功於秦莊襄王,而為秦相,後封文信侯。曾以有孕之姬獻給莊襄王,生子政,即秦始皇。始皇時尊為仲父,後與太后私通,畏罪自殺。居相位時,曾使門客著「呂氏春秋」一書。



呂后



呂布



字奉先,東漢九原人,勇冠三軍,武藝超群。為董卓義子,後因董卓暴虐,與王允聯手殺董卓,擁兵割據,最後為曹操所擒殺。



呂蒙(178~219)



字子明,富陂人。三國時吳國名將,曾計奪荊州、擒關羽,授南郡太守,封孱陵侯。



呂光 (337~399)



字世明。後涼開國君主,略陽氐人(故治在今陜西省秦安縣東南八十里)。初事苻堅,苻堅死後,自稱涼州牧,建元太安;後以麟見金澤縣,改號麟嘉,稱三河王;又七年,改元龍飛,稱天王。在位十年,諡號懿武皇帝。



呂留良 (1629~1683)



字莊生,又名光綸,又字用晦,號晚村,晚號何求老人,清浙江石門縣(今崇德縣)人,生於明末。著作中含有種族思想,並誓不仕清。死後因牽涉曾靜文字,被毀墓戮屍,全家抄斬。

















地望分布 山西河東郡,山東東平郡。
參考: 賽諸葛BOSS的智慧
2011-06-21 9:57 pm
http://www.amtb.tw/wanxi/ny/ny-22-lv.htm

【呂】
  呂字,是「脊骨」的意思。呂姓得姓較早,炎帝姜姓之後,呂侯太岳,其後代以呂為姓。
  還有一位姜姓呂氏,即呂尚,又名姜子牙。被武王封於齊,建齊國。這也是支呂姓的起源之一。
  據記載,晉時的魏氏,後魏的比丘氏,後周的俟呂陵氏,在定居中原後都改姓呂。宋代呂惠卿首遷居福建泉州青陽縣(今晉陽縣)。宋代呂祖謙的後代由浙江移居貴州,再至福建漳州,再至泉州,後一部分移居廣東。而這一支中有人遷入臺灣。呂姓是目前中華民族第四十三位大姓。
【歷史上的名人】
  周初的呂尚。戰國末年的《呂氏春秋》的總編撰呂不韋。漢高祖劉邦之妻呂後。三國時大將呂蒙。宋太宗時「大事不糊塗」的呂端,直言宰相呂蒙正,南宋詩人呂本中,浙東學派的呂祖謙。
2011-06-21 8:04 pm
呂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2位。呂姓人口在中國大陸排第四十七位,在台灣排第二十五位。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47%。來源一、遠祖始於春秋時期。炎帝的後裔呂伯夷曾助大禹治水有功,為大禹「心呂之臣」,故受封呂侯,建立呂國(今河南省南陽西)。春秋初年(公元前680年),呂國被楚國所滅,子孫以原國名為姓。二、出自春秋時期。春秋時晉國有呂氏,系從魏氏(魏姓)分化而來。三、出自南北朝時期。為北魏叱呂氏、後周俟呂陵氏、代北地區叱丘氏所改。歷史人物呂尚:姜太公、姜尚、姜子牙。呂不韋:秦國丞相。呂雉:漢高祖皇后。呂布:東漢末年名將,有「飛將軍」的美譽。呂蒙:東漢末孫權部將。呂岱:東吳大司馬。呂洞賓:道教八仙之一。呂蒙正:北宋宰相。 現代人物呂良偉:香港演員呂方:香港歌手呂秀蓮:前任中華民國副總統呂學儀:世界呂氏宗親總會榮譽理事長呂傳勝:「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呂良煥:台灣高球國寶呂泉生:台灣合唱之父呂錦花:台灣養女之母呂麗莉:台灣首席女高音呂明賜:台灣知名棒球選手。呂文生:台灣知名棒球選手,現為中華職棒統一獅隊總教練呂正操:晉綏軍區司令員,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呂晶器:耶穌會神父,澳門天主教海星中學校監資源 來自維基百科~




收錄日期: 2021-04-20 00:49:5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621000010KK0272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