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人去哪裡了

2011-06-19 5:31 am
去 埃及 看的到 古埃及人 嗎 ?

回答 (6)

2011-06-21 1:06 am
✔ 最佳答案
於阿拉伯帝國入侵及征服之後,大部份都被同化成阿拉伯人,信奉伊斯蘭教,少部份則成為信奉基督教的科普特人。



http://www.people.com.cn/BIG5/paper68/14196/1264797.html



祖先創造金字塔文明,后人曾任聯合國秘書長古埃及人后裔信基督(異域人生)


圖片參考:http://www.people.com.cn/media/20050303/373730.tif.jpg
  埃及的科普特人
  黃培昭攝

  到過埃及的游客,無不對雄偉壯觀的金字塔嘆為觀止,為古埃及人能夠在5000多年前就創造了如此輝煌的人類文明而折服。然而今天埃及的主體民族是阿拉伯人,他們並不是古埃及人的后裔。面對古埃及人創造的偉大文明,人們不禁要問,古埃及人的后裔到底在哪兒?


  從古羅馬帝國時期開始,古埃及先后遭到多次異族入侵,在異族的統治下,古埃及人的宗教、語言和風俗習慣等逐漸變得面目全非。然而,古埃及人並沒有從這座沙漠中的國度消失。據學者考証,埃及的科普特人,就是古埃及人的后裔,而我曾和這個特殊的族裔有過一次不經意的接觸。


  那是齋月裡的一天,我正駕車在尼羅河畔行駛,一對親昵的情侶扑入了我的視野,兩人手裡各拿著一包小吃,不住地往對方的嘴裡送。按照伊斯蘭教規,在齋月期間,從太陽升起到落山之前的整個白天,是絕對禁止吃東西的,他們卻敢這樣無視宗教法規,如此大吃特吃,頓時引起了我的注意。於是我停下車,走上前去和他們攀談起來。


  互相自我介紹后,我得知這對情侶男的叫克裡斯丁,女的叫瑪麗,這兩個名字與我平時接觸到的阿拉伯人名字迥然不同,我在疑惑中忘了顧及禮節,下意識地問道:“怎麼你們的名字這樣獨特?”“因為我們是科普特人。”他們的回答讓我一陣激動,我竟然碰到了古埃及人的后裔。


  當我問他們為什麼可以在齋月期間隨便吃東西時,那位身材苗條的女孩睜大眼睛反問我:“為什麼不能,我們不是穆斯林,不過齋月。”


  在隨后的駐站生活中,我逐漸對這個民族有了更多了解。原來科普特這個詞在古希臘語中意思是“埃及人”。公元一世紀,基督教傳到埃及,多數古埃及居民成為基督徒。后來阿拉伯人佔領埃及,埃及被伊斯蘭化,但仍有一些古埃及人堅持原來的基督教信仰,今天的科普特人就是他們的后裔。目前,在埃及全國,科普特人佔總人口的15%左右,他們也講阿拉伯語,科普特語僅僅是“宗教語言”,在宗教場合使用。


  大部分科普特人信仰的是基督教東正教派的一個分支,稱為科普特教,它的教義和宗教儀式有自己鮮明的特色。科普特教神職人員的著裝也自成風格,他們均穿黑大袍,戴黑大帽,留長胡子。科普特東正教會不承認羅馬教皇,不接受其領導,完全獨立自主。它的首領也稱教皇,除埃及外,科普特教皇的“轄區”還包括埃塞俄比亞等鄰國。


  記者駐地附近,就有一個科普特教堂,在開羅,類似的教堂還有不少,如最古老的“空中教堂”、聖喬治教堂等。位於開羅新城的巴托裡亞利克教堂,更是開羅最宏偉的教堂,那裡還是科普特教皇的居住地。


  僅僅從相貌上看,科普特人與阿拉伯人的區別不太大,但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他們更接近埃及南部人的長相,特點是濃眉毛、深眼窩和高顴骨。埃及的科普特人多居住在大城市中,大多從事商業和技術性工作,其中也不乏杰出人士,最著名的恐怕要算是聯合國前秘書長布特羅斯·加利了。▲



2011-06-19 8:17 pm
貝都因人好像就是古代埃及人的後代
2011-06-19 6:54 pm
看不到!
因為古埃及經過多國的殖民統治
例:古希臘
馬其頓
托勒密王朝
古羅馬
最後就是阿來伯等等
國家所統治
所以純種的古埃及人已經不存在了
現在的埃及人都是「混血」
所以在埃及已經找不到古埃及人了!
參考: 自己
2011-06-19 7:01 am
有阿
請看木乃伊
說正經的
古埃及人也許在多次侵略中文化仍保存下來了
但是代代相傳之後
就漸漸被伊斯蘭教同化了
參考: 自己
2011-06-19 6:12 am
現在的埃及人跟古代埃及人不同唷...被外族侵略過N次
早就已經跟以前的埃及人差很多了
文化傳統也有一些變化 不像中國是一直言續的文明


2011-06-18 22:18:09 補充:
應該說人的樣貌基本上差不多 但是經過各個帝國統治
本來有的信仰 文字 一些傳統可能都不見了
參考: 自己, ~
2011-06-19 5:49 am
古埃及人就是古代的埃及人,現在去埃及怎麼可能看得到,他們沒有去哪裡,就是一代一代的傳到了現在啊


收錄日期: 2021-04-20 00:48:2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618000010KK0936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