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公是依據什麼方式來命名的?
您好!!
若想更深入去了解馬公地名的典故請直接點擊照片.進入網站後.請點選網頁上方的認識古媽宮
圖片參考:
http://www.gotours.asia/wp-content/uploads/2011/05/YUE-05-15025%E6%BE%8E%E6%B9%96%E9%A6%AC%E5%85%AC%E5%A4%A9%E5%90%8E%E5%AE%AE.jpg
后宮
澎湖設治甚早,在蒙元至元十八年(西元1281年),設澎湖巡檢司,地點就在媽祖宮(天后宮)附近。明初仍沿襲巡檢司後廢之。至鄭成功復臺後設安撫司;清初又設巡檢司;雍正五年(西元1727年)改設澎湖海防糧捕廳,至光緒二十一年(西元1895年)淪日為止。澎湖自清代設廳始,始有澳社之設立,當時的東西澳,時裡澳及林投澳之雙頭掛,烏崁兩社,為目前本市所轄區域。光緒十三年~十五年(西元1887~1889年)築澎湖城(或稱媽宮城),為澎湖首任總兵吳宏洛所建,故媽宮城實為一歷史悠久之古城。
日本據澎後,仍沿襲清制,至民國九年,澎湖改設郡制,設澎湖廳,改媽宮為馬公街(媽宮地名為此時被日本人所改),馬公轄區除原有東西澳、時裡澳所屬二十二街鄉外,並將原屬林投澳之雙頭掛及烏崁鄉改併入馬公街,其實本市所轄區域已有二十四街鄉。(一街及二十三鄉)。
民國三十四年,臺灣光復,馬公街改為馬公鎮,區域不便,原二十四街鄉併為二十一里。民國七十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馬公鎮改制為縣轄市,易名為馬公市。至目前為止,全市共計三十三里六二五鄰。
綜觀馬公市名稱沿革,從元代的媽祖宮;明代的娘媽宮簡稱媽宮;清代的媽宮社;日據的媽宮澳:媽宮區及馬公街,至民國的馬公鎮以迄馬公市為止。媽宮自民國九年(西元1920年)九月改為「馬公」,行政院文建會曾有「復古」之意,擬將馬公正名回復為媽宮之議。惟因涉及各項簿冊及證件更改之煩瑣等因素,迄未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