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根據彭志銘的資料:
「除」是「馟」
此「馟」字解作「香」
《字彙》陀胡切,音涂。香也。
ceoi4音是否有邊讀邊, 有字讀字就不得而知.
而「一浸除」的寫法, 依彭志銘的資料是:
一祲馟
《註》祲,妖氛也; 《楚辭》舊注:「祲,惡氣貌」
不受歡迎的臭味,那祲煙馟,正正就是惡氣也。
參考資料:
http://bbs.cantonese.asia/viewthread.php?tid=5572&page=4&fromuid=7215#pid47312
2011-06-17 18:35:08 補充:
依照詹憲慈的廣州語本字
卷十三有記載:
「馟息好臊」
此句意指氣味臊臭
查「臊」字解作:
《廣韻》腥臊。《易林》東家殺牛,汗臭腥臊。臊,豕膏臭也。——《说文》
雖然「馟」解作香, 但在廣州語本字有此用法. 以「馟」息可以用來指臊臭.
總不能直翻成「香味好(臊)臭」這種矛盾句子.
香不可能成為臭. 所以, 是有這點的可能, 由當時的生活開始, 「馟」就指對人難以接受的一股難聞的味道.
2011-06-17 19:14:14 補充:
另外, 我再查「涂」字音.
除了音徒, 還有音除
《集韻》陳如切,音除。
2011-06-17 19:58:31 補充:
資治通鑑卷第七十五
嘉平二年(庚午、二五○)
⑥吳主遣軍十萬作堂邑、塗塘以淹北道。〔堂邑縣,前漢屬臨淮郡,後漢屬廣陵郡,魏、吳在兩界之間之間為棄地。賢曰:堂邑,今揚州六合縣。杜佑曰:揚州六合縣,春秋楚之棠邑漢為堂邑。淹北道以絕魏兵之窺建業,吳主老矣,良將多死,為自保之規摹而已。「塗」,當作「涂」;讀曰滁。〕
嘉平三年(辛未、二五一)
⑤太尉王淩聞吳人塞涂水,〔即前所作堂邑、塗塘也。楊正衡曰:涂,音滁。據今滁河,自滁州至真州。塞,悉則翻。〕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1zztjhz/075.htm
2011-06-17 20:41:28 補充:
既然康熙字典以「涂」注音, 而「涂」讀作塗, 亦可讀作除.
所以, 「馟」讀作除音, 這就可以理解箇中原因.
2011-06-18 11:29:06 補充:
讀音用除音, 是與否, 你無法肯定前人一定要如你的思維去要讀塗音, 而不應該讀除音.
另外, 回答內容有再提出廣州語本字內有記載「馟息好臊」
「馟息」先單看此二字, 字義應是香的氣息, 若然當年在記錄時, 是指香的.
為何後面是「好臊」?
「臊」字查過康熙字典:
《廣韻》腥臊。《易林》東家殺牛,汗臭腥臊。臊,豕膏臭也。——《说文》
如此一來,
「好臊」就是一股難以接受的氣味. 難接受的氣味, 就是香嗎?
2011-06-18 13:15:15 補充:
所以我003第一句就寫明: 康熙字典以「涂」注音
以當時的時空背景, 每人要擁有一本康熙字典是不可能.
若康熙字典篇註用另一字代替, 或是以「徒」「塗」字音, 查二字切音都沒有除音.
這樣, 肯定「馟」絕無除音.
但問題是以「涂」注音, 以當時農業社會背景, 一個涂水, 涂河的地名應該比查字典更容易快速知曉其讀音. 涂水, 涂河, 音除. 很自然的, 在其他沒有字典書籍中見「馟」字, 若有標注字「同涂音」, 也或會有人發其音為除都有可能.
這種可能性不可以否定它. 因為大家不是以前的人.
若然有這可能, 那在廣東語本字裡的這句「馟息好臊」的記載.「馟」就有可能是音除.
2011-06-18 13:20:29 補充:
「馟息好臊」, 能解釋為何要用「馟」指「臊」嗎?
若然無法解釋,
那就是當時廣州人們已有習慣以此字「馟」的氣息指「臊」的形容難以忍受之氣息
2011-06-18 16:11:00 補充:
若然以「馟」標以「涂」音除的可能性機會無法排除.
又在廣州人用詞的文字裡以「馟」指「臊」.
這兩者之間就有音義吻合之處的可能性就變大了.